夜听经典语录人生不如意(云中松鹤每日感悟)

夜听经典语录人生不如意(云中松鹤每日感悟)(1)

云中松鹤

云中松鹤每日感悟(三百零四)

(接上期)

简单

解读(313)一些人遇到问题,为什么总容易“情绪化”?

昨天与一位退休的领导朋友聊天,他提到“情绪化是领导干部的大忌”,的确是一语中的。例如:去年河南省某市委书记,因为工作中“情绪化”,控制不住自己,打了政府秘书长一巴掌,丢掉了官位。

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领导干部,还有很多亲朋好友等,都存在遇到问题情绪化的弱点。此类人,平时不遇问题什么都好,一旦遇到“突发问题”,就容易“发脾气”“找理由”“推责任”,即人们常说的“情绪化”;正因为如此的“不理智”,本来很容易处理的事,往往因为不知“冷静”与一味地“情绪化”“发脾气”,导致把事情搞得更糟糕、更复杂!

试想: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经常需要处理很多“问题”的领导干部,若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绪”,其危害又会有多大?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遇到问题,好“激动”与“情绪化”呢?

(1)从生理上看,一个人若身体有病或气血亢进,就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与“性格极端”,这些人需要身体调理与诊治;

(2)从认知上看,很多人不注意调查研究,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且急于发表意见;再加上人与人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别”,一旦他们再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做法有“不同”的人或事时,就容易“情绪激动”;

(3)从性格上看,产生情绪化的原因多是此类人“性格”偏执、霸道与目空一切,其中有的可能存在有遗传因素;有的是平时养成的坏习惯;有的也可能是遇事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导致其情绪过分“激动”等;

(4)从利益上看,一部分人过分看重“利益”,或与别人存在“纠葛”与“恩怨”,一旦发现这些人一时与自己利益有冲突时,就会情绪激动,表现“不共戴天”的情绪化;

(5)从修养上看,无论以上任何一种“情绪化”的人,都存在自己“修养不够”的缺陷,也就是自律、自控能力很差,或过分看重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了其它,即利令智昏。

总之,假设自己处理问题容易出现“情绪化”,请对照以上五条,即可知道自己“问题”所在;

再就是要谨记以下五句话,即可适当控制与改掉自己的“不良情绪”:

第一句话:情绪化会使人失去理智!

第二句话:情绪化是人的智慧末端!

第三句话:情绪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第四句话:情绪化只能说明自己修养不够,别无任何益处!

第五句话:情绪化看似“问题不大”,但实乃误人终生!

——居家能气死父母;工作令同事退避三舍;做人会越来越孤立;交友会没有“真朋友”;想“进步”总是没机会!

(作者:云中松鹤,2022年5月20日上午,写于北京)

特别声明:

鼎新智库今日头条号,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允嘉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飞主任

若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擅自转发《云中松鹤每日感悟》文章,一经发现,根据情况,可随时发起法律追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