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

作者:乔永胜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1)

自古乱世出英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城头不停变换大王旗,百姓流离颠沛如刀俎,多少宫阙都做了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不得不思考活着是一个多么严峻的课题,但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活着,可怎样活着却成了一种艰难而不得不选择的方式。

于是,魏晋风度、玄学之风开始盛行。东晋名臣温峤的短暂一生,就把一个男人的戏谑与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活脱脱地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侥幸生存的样板。

(一)为人狂狷亦直率

温峤,字太真,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于世家的温峤,“博学能属文,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十七岁时,就做了都官从事。当时的散骑常侍庾敳虽然为名士推崇,但却贪财聚敛,为人所耻笑。温峤才不管他有多大的名号,就向朝廷举报他,一时间名震京都。这倒反而让庾敳更加欣赏温峤,逢人就称赞他是栋梁之才。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2)

真名士多风流。温峤官没做大时,经常和扬州、淮中一带的商人玩些类似于现在掷色子的游戏,其实就是变相赌博,而且时常赌输。有次输得很惨,竟然连回家的资费也没了。他和庾亮关系很好,便站在船上大声喊庾亮:“卿可赎我!”庾亮立刻送去赎金,温峤才得以脱身。这样的事居然发生过很多次,温峤也是乐此不疲。

温峤说话比较轻慢放肆,不拘礼节。当时的礼法之士卞壶很想劝他改正这个毛病。有次在庾亮处,两人清谈对话,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互相抨击、两厢对骂。温峤骂的粗俗不堪、痛快淋漓,庾亮却守持礼教、面红耳赤、难以接架,只得喃喃私语,连连说他“出言不俗”。

温峤的堂姑刘氏,膝下只有一个女儿,美丽聪慧,正待字闺中,就托温峤给女儿寻门亲事。

当时温峤正是丧偶多时,对这个姑娘的聪明活泼早有耳闻,就对堂姑说:“好女婿实在难找,像我这样的怎么样?”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3)

堂姑说:“当今乱世,人能活下来已然不易,能给姑娘找个好人家托付我就知足了,哪里还敢奢望找你这样的人呢?”

过了几天后,温峤告诉堂姑已经找到一个门第相当,名声职位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还赠送了一个玉镜台作为聘礼。结婚行礼过后,新娘拨开团扇,一看新郎是温峤,不禁哑然失笑道:“早就怀疑是你,果然不出我所料!”

温峤就是这样一位不拘常礼的人士,他的率真自我,常常成了士族大家饭后的谈资,但真真能够学的来的却也少数。

(二)国难挺然有担当

当时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是西晋司空刘琨,温峤是他的内甥,在与石勒的战争中屡建战功,被刘琨倚为谋主。 无奈那时西晋已是穷途末路,匈奴大军接而连三地攻陷洛阳、长安,西晋一时群龙无首。刘琨虽然竭尽全力抵抗,但面对来势汹汹、快如迅风的匈奴铁骑也只能徒唤奈何。

为了不让社稷绝祀,刘琨决定派人南下建康(今南京),劝镇东大将军司马睿早登大位、延续国祚。寻遍帐下谋士,却只有温峤堪当此任。于是,温峤穿越火线,风尘仆仆赶到建康,征尘未洗便急急晋见司马睿。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4)

在司马睿面前,他慷慨陈词,一边盛赞刘琨忠义,一边力言江东承袭晋统乃是众望所归,使得司马睿和在场的官员肃然起敬,争相与之交往。诸如,江南名士如王导、谢鲲、庾亮、桓彝等,都感觉温峤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足以当中兴晋朝的重任。

但是,温峤觉得自己使命已经完成,几次要求返回刘琨部下,司马睿都不放他走。后来,刘琨被段匹磾冤杀。温峤就屡次上表申述刘琨的忠诚正义,让朝廷表彰天下,以安抚有志之士,让东晋朝廷上下目睹了一位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真名士风采。

温峤与太子司马绍是布衣之交,他常常对太子进行有益的规劝。太子想建一座楼阁,温峤便劝太子说,朝廷草创,大敌当前,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而是该俭以率下,务农重兵,说得太子心悦诚服。

荆州刺史王敦兴兵作乱时,晋元帝司马睿发兵征讨,大败而归。太子一怒之下便要领兵出战,温峤一看劝不住,立即挥剑斩断车鞅说: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武,你太子以万乘之躯,怎么能如此轻率行事?这才让太子恍然大悟,息怒罢兵,避免了东晋的再次受辱。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5)

(三)精于谋略成大事

正是因为温峤的出色表现,司马睿病逝、司马绍即位后,立即拜温峤为侍中,加封中书令。此时,王敦倚仗兵权在握,常常凌辱新皇。

这一切温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温峤请求明帝司马绍让他去做王敦的司马,打入内部,见机行事。

从此,温峤对王敦假意逢迎、恭敬听话,还经常与王敦的心腹钱凤推杯换盏、密切往来,渐渐赢得了王敦信任。

恰在此时,军事要地丹杨尹空缺,温峤洞察形势,得出占据丹杨便可掣肘王敦。于是,他决定使出瞒天过海的伎俩,向王敦推荐钱凤出任丹杨尹。而钱凤怕离王敦远了,时间一长,关系就疏远了,也顺水推舟推荐温峤去任这个要职。

王敦不加深思,就上表朝廷让温峤做了丹杨尹,还私下授命他窥察朝廷动向、挚肘明帝。为了打消王敦对自己的猜疑,温峤在酒宴上装作喝醉,一把打落钱凤的帽子,喝斥钱凤为什么不敬他酒。王敦一看两人起了冲突,赶紧过来调解。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6)

宴散结束,温峤向王敦道别,涕流纵横、三往三返,方才离去。钱凤对此事心生疑惑,王敦反倒怪他多事,说“太真不过是喝醉了给你些难看,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说他的坏话呢?”

彻底赢得王敦的信任后,温峤这才返回建康,将王敦的谋划与虚实尽数禀告给晋明帝,并和大臣庚亮等共同计划征讨王敦。

直到此时,王敦才明白过来,不过为时已晚,失败在所难免。之后,温峤又与东晋名将陶侃一起平定了军阀苏峻的叛乱,为东晋政权立了大功,他的政治才能和谋略丝毫不在谢安之下。

可惜,英雄气短,常使人涕泪沾襟。不久,温峤就因为拔牙中风去世,年仅42岁。“江州士庶闻之,莫不相顾而泣。”可见温峤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7)

(四)温峤给人的启示

温峤生活中很随意,给人感觉是个性情中人,大大咧咧、任情纵意,做事不讲规矩,但实际上却是做什么事都心有谋略、讲究对策。因此,每逢朝廷有大事,都能挺然而出、慨然担当。在晋朝政权更替的危难时刻,他没有回避、没有退缩,在社稷大统面前,更是置身事内,立场鲜明,敢于亮剑。

他做事讲求艺术,不蛮干傻干,妥善处理各种关系,颇受各种势力的青睐。在当时王敦手握重兵,威胁朝廷的危难之时,他撇开个人安危,委曲求全、伺机寻求对策,直至倾其全力、力挽狂澜。

在亲情牵绊面前,他坚持申明大义、挥剑断袍,母亲亡故,也未能回乡奔丧。这是他心头永远的遗憾,却用大义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这样一位干工作有勇有谋、敢于担当,生活中随意任性、性情活泼的官员,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不正是众多仁人志士们追求的一种功德境界吗?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温峤其人的特点(温公却扇中的温峤)(8)

【作者简介】乔永胜,太原作协会员,致力于用现代视角检视历史人物,更多还原人性的写作。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两千多年来只有邯郸和咸阳这两座城市从未更名?

《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不是林黛玉敏感,的确另有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