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发生了一件无比荒诞的事情,一家奶茶店因为先说“欢迎光临”后说“扫一下码”被查封。

根据监控录像显示,几名工作人员佯装成“顾客”进入店内,态度蛮横,随后又进来几名身穿制服的男子,自称是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因上述理由将店铺查封,全程中未出示任何证件或相关书面材料。

店铺被封一天后已经解封,可以正常营业,未被罚款。然而视频曝光后引起热议,并且随着舆论发酵,该事件的后续发展越来越复杂。

截止到目前为止有三个不同的回应,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1)

回应之一:媒体从该奶茶店负责人口中得知,该事件在网络上发酵之后,肇州县市场监管局的其他工作人员来到奶茶店,宣称该事件是误会导致,新闻中的“执法人员”是假冒的。

回应之二:媒体同样从肇州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口中获得消息,称目前正在开会核实此事。

回应之三:媒体从肇州县委宣传部获得消息,称这几名工作人员的确是市场监管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语言粗暴的行为是不对的,正在对相关人员以及整件事情进行调查。

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回应,前两个回应来自同一个部门,第三个回应来自另外一个部门。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2)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3)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4)

回应比事件本身更具有深挖的价值。

首先,报道这条新闻的大多是一些有知名度的媒体,他们的消息来源有一定的依据,要么是从店家得来的,要么是从有关部门得来的,不存在造谣一说。

其次,这三个不同的回应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尤其是前两个回应来自同一部门这一点,充分暴露了相关方面在应对大众舆论的时候的慌乱感。

最后,原本这件事情只需要这几个人负责,三个不同的回应一出来,会有更多的人因此担责,比如说为这些人撒谎的人涉嫌包庇,所有不按规则做事的人都将成为杀鸡儆猴、抚慰群众的那只鸡。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5)

根据事件的基本逻辑,基本可以推测出工作人员处理这件事情的整个心路历程。

先是按照当地的相关规定,对属地内的商铺进行筛查抽检,然后抽查到了新闻中的奶茶店,以十分荒谬的理由对其进行查封。

之后视频曝光于网络导致舆论发酵,工作人员慌忙之中急于冷处理平息舆论,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追责,给出了“假冒”这样的荒诞结论。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公众的关注度远超过他们的预期,眼看火苗已经从纸里面冒出来了,只能将一切事实托盘而出,这时候才发现坦然面对就是最好的公关,但为时已晚。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6)

一系列流程中,犯了三个错误。

一,以非法的手段办合法的事。规定是规定,规定本身被制定出来必然有其背景和原因,而履行规定的人不但没有理解规定的意义,而且还存在利用职务之便泄私愤的现象,这是最根源的问题。

二,知错不改,知错不悔。在工作过程中暴露出来严重错误,面对人民群众的批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让自己度过这一关,而不是如何反思自己的错误,也不是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问题。

三,缺乏为民做事的觉悟。这些人从来都没有理解自己的身份,他们从骨子里没有把自己当成为老百姓,他们将自己排除在灾难之外,甚至想尽一切办法扩大自己的优越感,而所有的优越感最终都会成为扩大这场灾难的因素。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7)

这三个错误是同根同源的,它们通常一起出现,一个人要么集所有问题于一身,要么一个问题都没有,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极其简单,只需要看这个人是怎么进去的。

经过笔试、面试考进去的人,一般不会成为这样的人,他们知道机会来之不易,饱读圣贤史书这一基础,决定了他们无法成为太坏的人,可能会平庸,但混日子的人总不至于伤天害理。

能够轻易拿到这份工作的人是最容易犯错误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经历过人间疾苦从而无法与最广大的群众产生共情。

这些人一旦得势,最爱做的就是站在墙头呐喊盛世太平,实际上只因自己获得了别人没有机会享受的一亩三分地。

奶茶店的黑幕(大庆奶茶店事件)(8)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似乎毁灭了这种“阴谋论”。根据官方贴出的通报显示,这几名工作人员的确是执法人员,但店家透露的有关“假冒”方面的信息为不实信息。

一切都在朝着简单化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正如一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演化过程,必然是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简单化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真理,因为很多事情都不能钻牛角尖,否则将陷入无止境的停滞。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例子不是个例,更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切都会变好的,因为只要还有人发出质疑,世界就不会变得更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