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以申请临时劳务用工(上海企业复工下的阴影)

疫情阴云未散,上海企业正加紧复工复产的步伐。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2月21日介绍,目前上海重点企业复工情况较好,但是中小企业复工率偏低。上海市工商企业复工率超过70%,2月10日到19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从40.2%提高到72.6%,上海全市5.1万家外资企业复工率近70%。

与此同时,用工缺口大、原材料供应链中断、物流不畅等也成为困扰多家上海企业的共同难题。

企业可以申请临时劳务用工(上海企业复工下的阴影)(1)

2月25日,在上海都乐公司,进入厂区的职工(中)在入口处测量体温时通过专门的消毒盆进行鞋底消毒。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招工难:大企业开招临时工,每小时28元包食宿仍有缺口

上海浦东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方驿(化名)告诉南都记者,每年春节过后都是招聘高峰,但今年的用工缺口尤其大,“往年此时需求已经平稳,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劳务输出省份工人不愿或不便出来,中专技校也未开学,无法安排学生到岗实习,企业用工需求目前还是非常大,招人也比以前更难了。”

方驿所在的公司主要通过线上渠道招聘,为包括一汽大众、昌硕科技等大企业下辖工厂在内的合作客户提供劳务派遣服务。通常,应聘者经由厂方面试后,与方驿的公司签订3个月的劳务派遣合同,合同期满后,再与工厂签约。

不少企业在2月10日复工前便向方驿的公司提交了招工需求。疫情让招工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抢到人、留住人,多家企业调整了用工方式,并推出更多奖励政策,比如为干满3个月的员工一次性发放6000-8500元的在职奖励等,“这类返费以往也会有,但今年特别高。”

以上海某台资电子产品制造厂为例,为了能在短时间内立刻开工,除正常招工外,该厂还特别开放了工期最长两个月的临时工招聘,按小时计费,每小时28元,工资周结,还包食宿。

“这非常少见,我从业这么久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们招小时工。即使在上海,一线工人28元/小时的工资也是很高的了。”方驿说,受疫情影响,工人返岗没有那么及时,可生产线还要开起来,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形式过渡。

尽管如此,从2月10日至今,方驿的公司为该制造厂只招到约400人,其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用工缺口仍存在。“差距太大了,往年我们每天都能签约100多人,加上其他渠道,这个时候都该招满了。这家厂正常情况下员工8万人,目前只有5万人在岗。即使招到人,还要按规定隔离一段时间才能上岗。”方驿说。

用工缺口并非只在个别企业存在。

2月15日,上海市工具行业协会发布的该协会复工复产情况报告显示,该协会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占90%。截至当天,无法开工的企业达70%,“外省市务工人员不能进沪,工人极度短缺无法开工。”

2月17日,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一份针对上海、苏州和南京等长三角地区109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41%的受访公司称缺乏员工是未来2至4周的最大挑战。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季恺文(Ker Gibbs)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工人,工人面对旅行限制和隔离。来自外地的人员要进行14天的隔离。所以,多数工厂的工人短缺都较严重,即使获准复工后也是如此。全球供应链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影响)现在才开始显现。”

企业可以申请临时劳务用工(上海企业复工下的阴影)(2)

2月21日,上海市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人员在检查大型商务写字楼内的消防安全喷淋管道。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复工难:防护用品不足影响开工,产能完全恢复也需时间

除了用工缺口,影响上海企业复工的还有多重因素。

2月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企业复工准备。其中提到,要设立企业测温点和临时隔离室,落实专门疫情防控管控人员,配备防护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用品。

2月11日至14日,上海美国商会在对上海、苏州、南京和长江三角州地区109家企业调研中发现,38%的企业反映没有足够的口罩及其他物资保护员工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2月15日,上海市工具行业协会发布的该协会复工复产情况报告显示,列为无法正常开工原因和具体困难的第一项便是:“防护用品采购不到,无法开工,90%企业无额温表、消毒水和口罩。”

此外,政策不统一,也是企业无法正常开工的原因之一。上海市工具行业协会举例:“在工业园区企业,园区同意开工,乡(村)属地政府要企业写保证书才能开工,如副会长单位骏马气动工具有限公司,园区同意复工,村里不同意复工,要写保证书。”

2月25日晚,骏马工具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已经按要求复工。他提到,刚开始复工时,由于需要应对疫情之下复工的特殊要求,公司确实有点手忙脚乱。

“需要准备好口罩、消毒水、体温计等一些防疫用品,以及制定企业防疫的措施等,因为要对员工负责,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复工的。”该负责人表示,复工的通知来得比较突然,企业没有准备,因此最初复工的节奏比较缓慢。

即使是已复工的企业中,产能完全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

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上述研究报告称,参加该机构调研的工厂企业中,有约78%表示在内地的员工数量不足以运营全部生产线。

骏马工具公司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该公司仍有两成的员工没有到岗,公司的生产线只开了六成左右。

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已于2月10日正式复工,人员到岗率为85%,目前已恢复约40%的产能。

企业可以申请临时劳务用工(上海企业复工下的阴影)(3)

2月14日,在G50高速金泽检查站,青年志愿者为入沪人员测量体温。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运转难:三成受访企业认为物流问题仅次于员工缺口

疫情导致物流不畅,上下游供应链协同问题也困扰着复工企业。

上海美国商会的上述调研报告显示,在未来2至4周的最大挑战这一项中,30%的受访企业选择了物流问题,仅次于员工缺口。

“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商贸企业,因上下游关系而受到影响,产业供应链残缺不全。”2月15日,上海市工具行业协会也将物流影响列为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开工的具体困难之一,并举例,“如理事单位新世界五金机电有限公司由于物流不通,开工至今几乎无业务;再如副会长单位宝合工具有限公司,出口外贸产品和国内集团配套产品,因物流影响而面临合同违约。”

2月21日,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世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全面复产复工后可能遭遇招工和原材料供应链等问题,目前地方政府已在积极帮助协调。

上海市复工第一天,专事集装箱卡车运输业务的上海企业“鸭嘴兽”也吐露了运输业复工面临的一些难处。据中新网此前报道,该公司曾服务超过2500家货代企业。

“鸭嘴兽”在公众号发文指出,“对船公司和货代企业而言,因为其绝大多数工作本身就是单证的制作和传递,远程办公的可行性很高。但对车队而言,影响就很大,因为驾驶员被隔离了,车子是没法通过网络操控去工厂装货的。”

“鸭嘴兽”表示,由于之前村村封路,不让进出,导致驾驶员未能更早返回。部分驾驶员在元宵节后返回到港口城市,隔离期结束就要到2月23、24日,还有更多的驾驶员仍然在老家未能返回。据“鸭嘴兽”预计,市场运力要到2月底甚至更晚才能恢复到正常。

采写:南都记者 刘苗 封聪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