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

口述/吴晓波(吴晓波频道)

01

如果问大家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恐怕得到的答案就一个字,难。如果是两个字,很难。如果是三个字,非常难。中国经济和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恐怕进入近30年来最低谷的时期。

此时此刻,你可能是被封在小区,反复盯着一枚鸡蛋叹气的普通市民,你可能是被堵在路上的一名货车司机,你可能是即将关闭自己那个小店的餐饮店老板,你可能是企业的高管,正在为生产线的复工、供应链的恢复和裁员烦恼不已。

你感到了巨大的无力感。

最糟糕的是,你不知道疫情将持续到何时。人最害怕的是不是地狱,也不是十八层地狱,而是你不知道地狱到底有几层。

苦难对于每一个人,有尽头的叫考验,无尽头的叫折磨。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明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当前的困境和明天的挑战呢?

上海某所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和我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说自己是基督徒,这两天每天都在念一段叫做《宁静祷文》的祷文。他平静地发给我这段文字:

神,求你赐给我平静的心,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赐给我勇气,去做我能改变的事;赐给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不为明天忧虑,享受每一个时刻,把苦难视为通望和平的必经之路……

祷文后面还有一段,是说祈求耶稣赐福给他的子民,今世可以快乐地生活。

尽管我不是一名基督徒,也并不将希望寄托于神灵,但《宁静祷文》透出的一股巨大的力量,莫名打动了我。

祷文的撰写者是美国神学家莱因霍尔·尼布尔。他出生于1892年,去世于1971年,一生见证了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等人类苦难时刻。而这段《宁静祷文》写于1934年,正值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慢慢开始复苏;在云谲波诡的欧洲地区,希特勒开始掌权,战争一触即发。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1)

尼布尔有本著作叫做《道德的个人和不道德的社会》。他认为,神的本质就是人的真正本质,社会中的人与自己的本性格格不入,并处在无法克服的状态中。他说:“人的志向越高,随之而来的罪恶要求也就越多……人们可以通过承认自己无法达到最恶要求的办法,从而使自己从这种最恶要求中解救出来。”

《宁静祷文》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这段短短的祷文中出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平静的心”。这个世界上经常会发生很多你无法改变的事情。人生并不是每一个坎都能过去,所以你要有一颗平静的心,去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

第二个关键词是“勇气”。当你学会以平静之心面对惨淡人生,接下来你一定要有面对苦难的勇气,去试图改变当前的困境。无论改变的结局如何,是更好了、更坏了或者没有改变,你还是要努力尝试去改变它。

第三个关键词是“智慧”。在接受和改变之间,你要清楚地分辨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当处在困境之中,一件事情已经很糟糕了,我们试图改变它,但倘若没有适当的办法,我们很可能在改变中陷入另外一个困境,甚至一个更大的困境。所以改变不是冲动,而是一种理性的表达。

今天在巨大的无力感面前,我们每天戾气横生,淹没于抑郁和悲愤中。即便我们成功走出困境后,你的身体虽没有垮,可能内心反倒先崩溃了。其实你没有必要把别人的过失,转换成自己的悲愤之源。

我并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无法给出具体调节方法,只希望寄托些许零碎的文字所散发的力量,稍稍安抚一下我们的心灵。正如《宁静祷文》所表达的内涵:

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用更好的心态和理性的行为来应对更不确定的明天。

02

《宁静祷文》传达的是基督教文化中的平静之意。而两年前,当巨大的恐惧、种种不确定性第一次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我们也曾一度出现无力感,希望能尽早平复心境。我当时讲了一个中国禅宗的故事。

北宋文豪苏东坡在江北瓜洲任职期间,有一天,他忽觉自己境界大有进步,立马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表面是赞叹佛祖菩萨,实则夸自己境界高,不为世俗所困。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2)

写完后,苏东坡觉得颇有禅意,便誊录下来,唤使书童坐船过江,送给对岸金山寺的和尚佛印。佛印拆开书童送来的诗后,微微一笑,然后在诗稿下批写两个字,小心翼翼地折好,交还给书童。

苏东坡收到后,兴致勃勃地打开一看,佛印到底写了什么东西呢?两个字:放屁。苏东坡大怒,立马起身渡江找佛印理论。

没想到,佛印早就在江边等他了,悠悠地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意思是苏东坡说自己“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但只需“放屁”二字,苏东波就打过江来了。

苏东坡所说的“八风”指的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它们是我们生活在人世间,日夜纠缠、患得患失的根源。

我们听到美言赞誉,容光焕发;听到恶语相向,心怀怨恨。当人遇顺境,就欢喜快乐;入逆境,就痛苦惆怅。而即便你以为修炼有成,但看到“放屁”二字,仍怒火中烧。

今天,面对疫情等突如其来的挑战,我们能不能做到“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似乎挺难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风的吹拂,时刻扰乱我们的心。而千百年来,东西方无数哲人试图找到一个办法,以平复人们内心的“八风”。

中国人讲究的是正向修炼,而西方人常常逆向思考。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先把最坏的情况想清楚,再倒过来思考从生到死的每一次历程。

世人皆难逃一死。一切终将毁灭,没有一条真理、一个政策、一种方法,可以长期持续地统领一切,所以要活在当下,见招拆招。

或许,可行的方法是回到我们的内心,问自己什么是当下,什么是最重要的事?而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可以舍弃的?把任何事情回到它的基本面和最小单元,在这样的前提下,“向死而生”地开始积极冒险的人生。我们很难消灭欲望,但是可以发现欲望、管理欲望,甚至和欲望平共处。


为什么今天突然讲起了“鸡汤”?因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充满力量的文字和声音,为深处心理困境的你带来些许陪伴,共同走出难关。而作为财经作家的吴晓波老师,偶尔会在《每天听见吴晓波》这档日更节目中讲讲非财经的话题——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一些名人的智慧,一些人生经验,希望我们既感性又理性地生活。

吴老师特别喜欢从一些看似幼稚的童书中,汲取质朴而古老的道理。

比如,2020年的时候,吴老师对上半年的总结是“不堪回首”,但越是不堪回首,越是令人难忘。他讲了一个“虎斑猫”的故事(出自佐野洋子的《活了100万次的猫》):

有一只死了100万次又复活的傲娇虎斑猫,终于喜欢上了一只白猫,第一次感受到了爱。然而白猫老死后,他终于在100万次的生死轮回中第一次嚎啕大哭,哭了100万次,最后死在白猫前,再也没复活。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3)

他说,你生命中的白猫或许是一个爱人,或是一份工作,或是一项事业,它能带给你全新的体验和燃烧的感觉,即便失败了,这些东西也能带来一段完整的生命体验……在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像死去活来的虎斑猫,有些人被运气抛弃,有些人陷入困境,但何尝又不是一次寻找新路径和可能性的机会。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消灭我们,关键是在每一次生死中,我们有没有发现新的自己。

再比如,吴老师说《小王子》中的狐狸把爱叫做“驯养”。什么是驯养呢?就是你开始接受某一个东西,为了它可以放弃你的自尊,消耗你的时间,甚至愿意牺牲生命。当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驯养,就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关系。而驯养一词的对立面是反叛、唯我独尊,这也意味着当你接受了驯养,也就告别了少年,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而在这些“鸡汤”中,我们还能看到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坚守。

吴老师曾表示他见过天赋最高的人是经济学家张五常。然而张五常却异常勤奋,写《佃农理论》时用了几十箱资料,甚至在圣诞夜做街头调查。因为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背后,它的制造过程其实都是非常枯燥、重复且需要耐心。

吴老师始终相信简单和重复的力量。他说所谓的职业性就是能持续、有节奏地在长达10年、20年、30年的时间重复干一件事。你的才华和灵感之上,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基石——你必须能持续地提供你的产品。正如德鲁克所言,判断一个企业家是否成熟,就是看一件事:他有没有拒绝戏剧性,他有没有着力于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成长。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4)

为此,我们从1600多期《每天听见吴晓波》中整理了近40期治愈心灵、分享人生感悟的音频,汇总成一个课程包。后续还会不断更新。

吴老师还聊了聊以下几个话题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5)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6)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7)

这段话送给有压力的你们(我有必要把这段充满力量的话念给你听)(8)

音频策划 | 徐涛

音频运营 | 常秀娟 | 主编 | 郑媛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