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846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是应邀话题写作,2021年1月3日,有一个读者朋友同时@九边Pro@卢克文工作室和我@熊猫贝贝小可爱,希望我们这样的自媒体创作者能够对一个近期比较热门的价格对比进行一下分析,话题的原图是这样的:

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1)

图片来源:网络

粮食价格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不管是出于对提问者的尊重,还是对于这个现象,应有的严谨态度,专门写这么一篇专题文章,对这个看似不合理,或者说让人难以理解接受的价格现象,进行有理有据,讲究因果逻辑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一方面,粮食价格关系民生,关联农业工作者和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粮价问题牵扯到一个社会价值观念的立场问题。

中国汉代就有“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历史总结和现象研究,单纯地在互联网环境中,这样一张对比图就很容易引发一些误解和负面的情绪。所以需要有比较理性客观的分析判断。

义不容辞,承蒙高看一眼,这道题我接了。

另一方面,秉承尊重的原则,能在头条走到今天,离不开所有认可支持我的读者朋友,我从来不用什么“粉丝”的称谓,无论是积极留言转发点赞,还是默默关注,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青年,一个地产人,这是相互的,有问必答,当然是合理的提问,这一直以来也是我做人的原则之一。

当然,这篇文章不仅仅用几个维度解释粮价和矿泉水对比的现象本质,以正视听,端正态度,还会延伸到中国经济环境中其他几个对于大众群体难以理解的价格表现,有深度的挖掘一些价格表现背后的经济学本质和规律。

开拓视野,提升认知,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2)

粮水价格对比争议(图片来源:网络)

14个维度解释:粮食比矿泉水还便宜是合理的!

首先承认,“粮食价格低于矿泉水价格”这个现象,是确实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市场表现,不仅仅是当前网络上流传的这张图片,其实这个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但是很少有人关注的经济现象,例如在几年前,也有类似的图片和对比:

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3)

图片来源:网络

存在即是合理,任何存在的现象和结果,都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和原因,也必然有造成这种结果的各方面综合因素。

特别是粮食价格和矿泉水这两种东西的价格,在长期的市场流通交换过程中,其实是相对高度稳定的,持续不变的动态平衡状态。

先给出判断:稻谷国家收购价格,比商品矿泉水便宜,这个现象是对的!是合理的!是不容争议的!

当然,看到这里肯定有农民朋友,农业工作群体会不开心,还请稍安勿躁,下面我会从多个维度,有理有据地给各位做出分析解释:

1、用国家收购的民生保障生活资料的粮食,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流通商品矿泉水进行对比,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两个东西就不是可以拿来对比的东西。

一个是民生保障的生活资料: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绳索。

一个是经济社会商业环境,市场经济规则之下的商品:便宜的矿泉水1元1瓶也有,法国依云矿泉水正常市场价都是12元一瓶500ML,放到夜店酒吧高档餐厅,价格更是有想象力,见过有卖100元一瓶的都不稀奇,当然还有很多豪破天际的奢侈品矿泉水,比如科纳盐卤水。

售价为402美元一瓶,折合人民币2400元!大概就是下面这个包装:

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4)

图片来源:网络

拿粮食和矿泉水比,两者交易对象不一样,流通环境不一样,竞品对标氛围也不一样,没有可比性。所以这种对比,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完全是混淆视听的做法。

就好比一个成年男人和小学生去比收入一样荒谬,小学生讲究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年人讲究的是收入,有什么好比的?

这是其一。

2、价格的高与低,是否合理,不是表面上就能判断的。

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大概是几年前,一辆旅游大巴在山区野外翻车了,所幸没有什么人员伤亡,只是连车带人被卡在了悬崖上,而救援需要机械帮助,各方调度协调也要时间,因为事故发生的地方比较偏,等着实现救援条件满足需要几天时间,那么被车困住的群体,有吃饭生存的需要,怎么办?

这个时候,有附近几公里范围的村民赶来,冒着生命危险用绳索保护,攀着悬崖峭壁背上食物往卡在半山腰的车上送,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村民送一趟,大概就几个袋装方便面,几瓶矿泉水,这送一趟,要价1000元。

抛开道德层面的争议,换位思考,车上的人愿意不愿意花1000元,买这个能让自己活下来的食物?

结果是在饥饿干渴的压力之下,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舍不得花钱。钱没有还可以赚,是不是?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是很直白地说明了一个逻辑,价格的合理,是要看条件和环境的。

不谈太复杂的价格经济逻辑,回到本文对于粮食和矿泉水的价格对比话题上面。

粮食的价格是国家定的,是国家收购的价格,而经济作物,还有商品大米,放到市场上流通的,价格是消费者定的,这很好理解,没人买价格就没有意义了。

同样,作为商品的矿泉水,价格也是市场消费群体承认和默认的,市场是动态的,不合理生存不了。

为什么不拿商品大米和矿泉水对比?而是用稻谷和矿泉水对比?

3、从经济链条的逻辑上来看,稻谷比矿泉水贵,也合理。

在美国和欧洲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面,肉类,特别是鸡肉和猪肉的价格,是长期比蔬菜瓜果的要便宜的,这也是不合理吧?

按照食物链和转化效率传递来说,肉永远应该比菜贵才对。

以美国为例,养殖业早就高度成熟,工业化流程,成本只有廉价的饲料和基础看护;

但是美国的人工成本很高,对于需要长期照顾的蔬菜水果,成本算下来比养殖业还高。

这就造成了在这些国家,菜比肉贵的现象。

同样在中国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海鲜,内地吃一定比沿海要贵很多,在很多沿海城市,海鲜的价格便宜到难以想象。

稻谷是基础农作物,成本低廉,而矿泉水的成本,却不是水,而是汲取矿泉水的全套设备,运输,包装,包括矿泉水进入市场各个渠道的流通成本……

别的不说,科技倒退个500年,稻谷依然能种,但是矿泉水可能连装的塑料瓶都没有(1909年,美国的贝克兰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

4、稻谷价格的定价权和矿泉水的定价权,意义完全不一样。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民生基础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所以,关键的生活资料,特别是粮食这种直接关联生命和温饱的重中之重,任何国家都会花费心思和精力,去进行管控。

国家想要实现安定运行,越重要的东西,就一定越便宜,这就是米贵伤民的道理。

实在要和稻谷对标比较,也应该比的是农村自用水取水成本,和城市中的自来水使用成本。

严格意义上说,把粮食和矿泉水的价格相比的人就是心眼比较坏,唯恐天下不乱,希望粮价暴涨引发动乱。有很明显混淆视听,带节奏,煽动情绪的意图。

和矿泉水能比价的是五常大米这类被炒作的食品,可以算一下五常大米是比矿泉水贵的,如果中国的粮价都涨到五常大米价格会发生什么?

稻谷是稻谷,大米是大米。

任何煽动情绪,制造对立和矛盾的行为,都值得警惕:

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靠涨粮价,只能靠机械化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单产,增加每个人的土地面积,一个农民收获两千斤粮食是赔钱的,但如果能收获20万斤就赚钱了。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袁隆平爷爷能够获得国家和人民尊重和爱戴的最重要的原因。

小结一下就是,用稻谷和矿泉水价格进行对比,没有任何意义和可比性,连决定市场经济价格的什么供需,定位等等的东西都用不上,本质层面,就决定了这样的对比,不是别有用心的搞事情,带节奏,就是完全没有经济基础认知的瞎胡闹。

这个定调很严肃,也算正视听的表态。

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5)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类似的价格现象,在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其实从有意义的价格比较来看,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有几个现象,值得拿出来深入分析探讨,挖掘本质:

1、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商品价格低廉,也因为这样,拼多多成为了中国商品经济最为内卷的平台。

2、房价和工资收入的对比,收入就是这个社会环境给人的定价,这个没问题吧,根据不同人的职业,工作岗位,劳动价值,获得对应的收入,收入的多少,其实也是一种价格。

但是房子不一样,房子是商品,决定房价的是买得起房的人,而不是面向所有人的基础生活资料。

这个本质其实说出来很多人会难以接受,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属于个人的,有明确产权的房子,不是生活必需品,收入在无法支撑房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租赁解决居住需求。

房子和粮食的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饭不吃人要出问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难道人就活不了吗?就好比想吃点好的,可以花钱下馆子,根据消费力选择不同档次的餐厅,但是对应吃放这件事的成本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这是追求更好生活的必然代价。

对应到房子也是这样,只要市场上房子有买得起的人,想要房子,就要和这些人去竞争。

3、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规律总结,叫做“口红效应”。

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因为经济不好,廉价商品的消费就会来带幸福感。特别是恶性通胀环境里面,基本上这种廉价商品就会脱销爆红。

通胀是货币现象,而货币流向,优先都是往生活必需品领域去汇集,因为能够保障资本的安全。

现在知道为什么全世界的粮食价格,都是每个国家需要牢牢把控的关键了吧?

连粮食的价格都稳定不了,做不到普惠,那么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民众生存的稳定基石就被动摇了。

至于流通商品的价格,能够决定和影响的因素太多了。

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6)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价值的几个重要本质探索

财富是通过交易传递和产生的,从这个经济底层逻辑上面来看,任何东西的价格,都不可能完全严格标准的对应真正的价值上面。

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上面来看,有几个重要的本质:

1、和国家稳定和发展根基关系越密切的东西,价格一定具有普惠性,能够对标最低收入标准得到满足。

在中国来说,制定最低月保障标准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锚定依据,就是一个月的标准口粮成本。对应到群体,吃最低保障,国家的承诺和保证,就是不可能饿死。

2、越没用的东西,价格往往最有想象力。比如烟酒这种无用的东西只管卖贵,各种奢侈品,豪车,名表,珠宝……都可以卖出天价,比如十年前电话都是奢侈品,随着手机成为生活标配,现在手机还能说的上贵吗?别忘了,90年代的大哥大可是富豪的象征。

3、国家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提升农业效率,进行农业工业化发展,这其实是一种碾压式竞争,除非有高于国家机器的执行力和效率产出,否则一般的农民在种地这个事情上面,没有办法和国家竞争。

大家以为中国每天消耗的大米,都是通过农民个体种植产出得来的吗?

其实这是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过程,但是比英国工业革命要温柔和科学,时代的要求,就是鼓励农民进城,进入工业岗位,而不是守着农田依赖传统农耕低效率发展。

当然没有强求,国家收购粮食也是一种保障体系,至少种出来有个稳定安全可靠的渠道换成对应货币,如果有想法,自己能够找到销售渠道,肯定不卖这个价,就像五常大米一样走网红路线,不比矿泉水贵?利润不够高?

我亲眼见过的,有个打着袁隆平爷爷专利名头的大米,一斤26元!就在广东!有空拍个照片给大家看看,别说,还挺好卖,简单了解了一下,一天要卖几百斤。

所以,中国没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吧?

而不管是疫情也好,经济压力环境也好,肉价有波动,菜价也会波动,甚至葱姜蒜都会闹幺蛾子,没见过大米价格波动吧?

所以,中国同样没有“米贵伤民”的情况。

在粮食这个基本面上面,我们的祖国做的非常到位。

4、矿泉水可以随便卖多贵,一瓶1万都无所谓,其实对于基数庞大的老百姓和基础民众来说,喝不起矿泉水,可以自来水,自来水就便宜了吧?

有一说一,矿泉水卖多贵都无所谓,但是大米不行,当发生危机时,人们会去抢粮,但不会去抢矿泉水。矿泉水的价格可以按供求关系定价,只要有人买,卖100元也行,定价只是按人们能支付能力就行,超出支付能力就卖不出去,并不会引发动乱。

夜店酒吧矿泉水天价,无所谓,还挺合理,但是消费者开口要杯免费的开水,也是必然有的,连生意和现实到极致的资本,都不会分不清生存需要和消费的区别。

如果拿生存需要做生意,那有一个专门的形容词来对应:发国难财。

以上,就是对网友@我是盛世华夏提出的解读要求,一些个人的解读,分析观点和看法。

才疏学浅,不登大雅,没有什么假大空的道理,也没有浮夸的论调和态度,纯粹从个人对经济学,市场研究的经验出发,谈了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谢谢各位朋友的关注和认可,也欢迎更多的朋友来了解我。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向(从一个备受争议的价格现象中)(7)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