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

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 熟悉亲切感人激动

李贺吉(尘野)

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1)

罐罐茶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熬一熬罐罐茶

第一罐第二罐必须要先给父亲母亲倒上

第三罐才是我的

现在有了妻儿

怀念奶奶

奶奶在最后的几年里

几乎都是端坐着熬过去的

陪伴她的是跟前的痰盂

有人说奶奶得的是哮喘

也有人说奶奶是月子里落下了痨病

从我记事起

奶奶每天都在咳嗽

用坏了一个又一个痰盂

奶奶是大户人家的闺女

年轻的时候长得极漂亮

因为家庭败落下嫁给爷爷

一生受尽了苦难

奶奶从没抱怨

她对爷爷很好

为他生了很多儿女

奶奶善茶饭

在那个极其贫穷的年代

她把五谷杂粮都能做出各种飘香的味道

莜麦面饼饼

是至今最能让我想起奶奶的一种食物

小的时候我特别亲奶奶

因为奶奶最能读懂我眼神里的馋和饥饿

她偷着叔婶把我喂饱

夏天的时候

奶奶的黑色瓦罐里会晾好凉开水

奶奶知道她的孙儿最爱喝

里面放着烙焦的糜面馍馍

味道很甜

看着我喝完一大碗

奶奶就埋怨着念叨

这是奶奶留给我最甜蜜的记忆

奶奶总站在门口远望我的学校

看我欢快的往家跑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的更孤单

眯缝的眼睛会流泪

可每次都说是风的原因

我一直都在想

或许连奶奶自己都不知道

她为什么流泪

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2)

建筑工人

一直漂泊

一直迁徙

从荒芜之地到高楼耸立

缔造一个个神话

彩板房的温暖

大锅饭的飘香

锅碗瓢盆的乐队

欢唱南腔北调的神曲

塔机旋转

搅拌机轰鸣

吊篮里摇曳的身影

好像蚂蚁在树枝上觅食

安全帽是最后一道防线

承载着厚重的生命

还有万户千家的操心

没有WIFI

没有iPad

廉价手机里传送浓浓亲情

所有家当也只是一卷铺盖

枕头下藏着媳妇最美丽的彩色照片

大通铺上鼾声如雷

时而能听到呼喊儿子的乳名

还有没完没了磨牙的声音

…………

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3)

梦的故乡

掠过山口的布谷叫声悲切

只因同伴难耐寂寞寻了新欢

晚霞渲染的景致浪漫而短暂

树林在山风的怂恿下姿态婆娑

嘶哑的马达愤怒吼叫

魂缠着梦 梦绕着山

没完没了

路 就是朝圣的方向

无数次披星戴月合掌膜拜

只因到尽头

就是魂的归宿 梦的故乡

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4)

粮 食

耕地荒了

农民闲了

我们的小孩

不知道毛驴和步犁

也不认识粮食了

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5)

母亲的信仰

立春以后

母亲就开始盘算

张罗着种子

母亲已没力气种地了

她哪怕匍匐在地里劳作

也舍不得

让土地荒了

仿佛虔诚的僧徒

膜拜在信仰的殿堂

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6)

羊毛袜子

父亲手织的羊毛袜子很扎脚

穿着并不舒服

但它可以帮助裂了帮子的布鞋

一起走过风雪

我的甘肃老家美丽的会宁(会宁八零后打工者笔下的会宁元素)(7)

老 庄

扛了多少年风雨的青瓦仿佛变了质量

破碎了童年的时光

院墙上的荒草

得了老天的恩赐一样疯长

摇曳着答复我回头时的张望

唯有那只恋家的老猫

呆滞的目光流露出哀伤

(作者:李贺吉 笔名:尘野 80后。甘肃会宁人, 曾参军服役于新疆和田。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 会员。先后在《华夏文明导报》、《白银文学》、《白银晚报》刊发诗歌,有诗歌被收录于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风采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