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修辞手法判断初中(语文阅读知识讲解)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例句: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这两个句子是不是很生动、很

精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这几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修辞手法,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在写作中,都特别重要。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语文中……精彩的语言常常有比喻的影子。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比喻的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

例如: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高尔基《海燕》)

(2)、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例如: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

美的心灵是严冬燃烧的火,给人以温暖。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如: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5、比喻的作用:

作用:把___比作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表现了___。

6、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1)、同类相比。如:他的性格很像母亲。

(2)、表示猜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7、在不同的文体中,比喻的名称不同。

在记叙文中,作为一种修辞,叫比喻;在说明文中,作为一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在议论文中,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8、例题

例1: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中考语段《雨夜的灯光》)

解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马灯比作明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马灯的明亮,表现了我内心的温暖和对打马灯男人的感激之情。

例2: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采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写出了春花的娇艳美丽,表现了我对春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

语文阅读修辞手法判断初中(语文阅读知识讲解)(1)

语文阅读修辞手法判断初中(语文阅读知识讲解)(2)

语文阅读修辞手法判断初中(语文阅读知识讲解)(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