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道的含义 道究竟是什么如何定义

道,本义为道路。另外还有很多层含义,比如说道德、道义,道理、规律,方法、技能,说、讲,等等。

咱们现在所探讨的道,乃是大道、恒道——永恒之道;亦称至道、上道或恒先,在佛典中又称真如。它无形无象、寂静虚空,却又“虽虚而妙,虽空而灵,虽静而神”,为宇宙之本始,万有之根源。它自本自根,无终无始;不生不灭,无为无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处不在,无所不入。宇宙万有莫不受道的统御和制约,但道对宇宙万有并非是硬性约束,而是完全顺其自然、可左可右有弹性的;自然之道是崇尚和谐与柔弱的。

道是实际存在的,同时也是无形无象、寂静虚空的;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的一面。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有,也不同于一般的无;它是有与无以及一切万事万物的统一,是超越时空等一切的无限本体,宇宙由之而产生。

世间万物则是有形有象、可以形容和描述的,但它们都是在发展变化着的,都会经历产生、运动变化直至消亡的过程,所以说它们的名称与形状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一章云“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怎样解读道的含义 道究竟是什么如何定义(1)

道无处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黄帝道原经》云:“人皆以(有)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西升经·皆有章第三十四》云:“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万物不自知,道自居之。”其《在道章第三十二》云:“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干鱼终。”就是说,人与道的关系,就如鱼与水的关系。鱼只有在水中才能生存,而鱼体内亦有水分的存在;人生活在道中,而人体中也有道的存在、道的作用。水干涸了鱼就会死亡,道离去了人亦不能生存。

《管子·内业》亦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其往不复,其来不舍。谋<寂>乎莫闻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见其形,淫淫乎与我俱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充实形体的,但是人不能长久拥有它;它离开了就不会再来,来了又不肯常住。它是那样寂静啊而不闻其声,要想让它留驻只在于人之一心;它是那么昏暗啊而不见其形,却又浸润着人的全身内外,与人相偕直至终老此生。

人在常态下是无法察觉道之实存的,所能观察到的只是道交感于万物时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表象;只有得道者才能在无知无欲、忽恍恍忽、幽静冥寂的状态中感知体悟。所以老子说“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二十一章亦云:“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有欲只能认识实体,无欲才能感知本源。

怎样解读道的含义 道究竟是什么如何定义(2)

老子在八章中说水“几于道”,是因为水和道都具有“静”的特性,当然这只是针对止水而言。流水则避高趋下,“善利万物”而不争,而道也具有不争的特性。

其实从特点、特性上来看,空气更“几于道”。首先,它们都是实际存在的,同时也都是无形无象的;其次,人生活在道中,也生活在空气之中;再者,人体中有道的存在和作用,也有空气的存在和作用;第四,道离去了人就不能生存,空气缺乏了人也会窒息死亡;古人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而空气也是不可须臾离的。

当然,再“几于道”也不是道。人能察觉、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却无法察觉、感受到道的实际存在;通过实验能够检测、证实空气的存在,但是无论设备如何先进、仪器如何精密,也检测不到道的实际存在。道只有通过修行修炼,当得道后才能感知体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古人对“道”字赋予了太多的含义,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将“道”理解为了规律、法则,这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易经》中所言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就是指规律、法则而言,而不是指无极大道。

以上就是个人对道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与认知;如有错谬之处,还望各位道友和高手们多多指正![作揖][作揖][玫瑰][玫瑰]

汶水三愚原创作品,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怎样解读道的含义 道究竟是什么如何定义(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