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将何去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

#创作挑战赛#

ⅰ一组数据

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200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0.9万人,从此一路飙升,至今年,即2022年,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

2022届毕业生走向:

选择考研占比:40.78%(相比2021届上涨6.57%);

选择企业就业占比:34.21%(相比2021届下降7.15%);

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17.57%(相比2021届增长0.73%);

创业、出国深造、其他占比分别为:4.25%、2.07%、1.12%。

2022年16-24岁人口失业率:

从2022年1月的15.30%一路上升至2022年7月的19.9%,创下近几年16-24岁人口失业率新高。16-24岁基本涵盖所有本专科毕业生,还有少部分硕士研究生。

结论:

1076万高校毕业生,16-24岁今年7月的失业率达到19.9%,足以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异常困难。

考研、考编、考公成为最近几年毕业生走向中,占比增长速度最快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将何去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1)

ⅱ考编考公对学历的苛求日甚

2019年,深圳龙华区教育系统通报了秋招入围人员的名单。这次秋招考试,共有3.5万人参加,通过者不到500人。其中,76人毕业于清华、北大;90%是研究生;23名博士。

浙江温州中学公布了今年招聘上岗的新任教师名单,共11人。7人毕业于清华、北大;1人毕业于上海交大;1人毕业于北师大;2人毕业于华师大。11人中有2人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毕业,还有1人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不要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一、二线城市。

★重庆云阳县发布二季度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公告显示,157个工作岗位中仅有5个不要求研究生学历。云阳县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这次招聘基本达到预期,有400多人报名,对于没招满的岗位才会降低要求,招聘本科或专科生。

★黑龙江友谊县发布公告称,计划引进全额事业编制人才53名,引进对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3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40周岁以下。

......

大学生就业将何去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2)

ⅲ高学历毕业生“奇葩”就业

何成,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曾从专科生一路逆袭读研,却在毕业三年后,选择了“选外卖”。在他看来,“硕士”只是一个名称,没有什么特殊含义,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

孟伟,浙大十佳大学生,直博念浙大博士生。他说,他现在的处境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儿子2021年出生后生病需要用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开始送外卖。

这些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是被迫而为。

张泉,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又在英国拉夫堡大学读完研究生,是一名海归硕士。回国后,他从事“金融分析员”工作。

但,不久,他却辞去了这份在别人眼里“光鲜”的职业,转行成为一名废品回收员。原因很简单——销售和金融行业不景气,赚得少;而废品回收却是“朝阳”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干得风生水起,月入超5万。

★刘双,海归硕士,拥有大型企业外派工作经历。回国后,觉得家政服务行业有发展前景,于是,毅然辞去光鲜工作,转而做“保姆”。凭借其掌握的多语种优势和管理经验,在高端家政服务行为大放异彩,取得成功。

这些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是主动转型。

大学生就业将何去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3)

ⅳ“泥泞不堪”就业之路的启示

我国在2016年出生率达到顶峰,以此进行计算,至少在2037/2038年前,高校毕业生人数还会持续上升。

很多人认为现在开始逐步放宽防疫措施,优化20条,经济复苏指日可待,是过于乐观。我们确实有相当的韧性,有足够的弹性,但目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是世界经济下行几乎已成定局,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且某些国家还在无所不用其极的“脱钩”、“搞小圈子”、“行孤立主义”等。从大的宏观角度看,随后的十几年,失业率还会继续升高,最糟糕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就业,可能是最重要的年轻人需要思考的头等问题。

首先,“考研”是高校毕业生首选将成为大势所趋。2000年全国考研人数才39.2万,而到了2022年,全国考研人数已达457万。学历不同,站在不同的赛道;学历不同,哪怕站在相同的赛道,起跑线也有云泥之别。

其次,“考编、考公”比例的上升,意味着“追求工作稳定大于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潮滚滚而来。这不仅是经济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意味着“自主创业、全民创业”的衰落。从国家发展的层面上看,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影响有限,原因很简单,毕竟事业编和公务员的数量有限,这属于“少数人的狂欢”。只是不要学“范进”就行。

前文所述的毕业生就业的例子,可能会让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读书无用论。学了那么多,学历那么高,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做些“低级的职业”。

其实这些例子,至少说明两点:就业竞争压力大;学习有用。就业竞争压力大,才会导致部分高学历毕业生“屈就”,毕竟“谋生”是第一要务。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真正的人才还是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同时,这也预示着“人才下沉”的时代到来了。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就业市场难以吸引,就会造成人才的向下流动。原本看似普通的“服务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将会形成两种趋势——各行业门槛提高;同行业划分等级,包括普通型、技术知识型、创新型的分层,不同层面服务于不同人群,行业水平和精细度上升。

大学生就业将何去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4)

很遗憾地说——就业问题永远只局限于普通人讨论的范畴,社会资源的90%不属于普通人。这也是一方面喊着“催生”,希望能把握住“人口红利”的尾巴;而另一方面,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大量适龄劳动力资源被浪费的根本原因。普通人只是在竞争那剩余的10%的社会资源,这个“红利”到底是谁的“红利”,给谁的“红利”。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所有普通人必须要明白,读书哪怕不是分阶手段,也会导致分阶的后果。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诚不欺我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