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缝制书包(以前农村小学生)

以前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既有村里一大群同龄的玩伴,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树上的鸟窝,池塘里的鱼儿,土里的爬蚱,椿树上的花蹦蹦等,都给童年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要上学的事情在玩伴中间传开了,大家虽然有一点的好奇校园的生活,但多少也有一点抵触情绪。

终于,爸爸提前给我交了学杂费,妈妈用两件旧衣服给我缝了一个书包,在一步三回头的情况下,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了校园。

70年代缝制书包(以前农村小学生)(1)

孩童之间熟悉程度永远都是那么快,除了有点怯老师,很快同学们就打成一片,每当放学时,成群的孩子撒欢似出校门往家跑去,他们身上的书包出奇的一致,一个只属于妈妈手工缝制的书包,一个当时的特有记忆。

说是书包,用一个布兜形容也不为过,只是布兜上多了两根背带,本着勤俭持家物尽其用的原则,书包的材料也多是由不能穿的旧衣服或者剩布头做成的,当然,各家母亲的手艺也不尽相同,有的还会在书包上面用带颜色的布头拼个图案,或者绣朵花在上面,但是这些高颜值的书包往往是女生拥有,男孩子的基本就是单一个的深颜色,但我的书包却是两个颜色,因为当时做书包时一种颜色的布不够,妈妈又随便找了一块布给拼凑上的,虽然大家背的书包颜色各异,但款式相同。

70年代缝制书包(以前农村小学生)(2)

有了书包以后,对于我来说不只是装书本一个用处,更多的是连带着琉璃珠和“摔包”(一种用纸叠的四方形玩具)一起装进去,刚开始发书的时候,我还很爱惜的把书本整整齐齐的装进书包里,坚持了几天就原型毕露,放学以后急着回家,就随便把课本往书包里一塞,导致书本越来越邹,书包越来越鼓,别人背着是方形的,我却背着像个圆形,书包的空间也越来越不够用,这时候就双手提着书包下面的两个角,把书包里面的东西一股脑的倒出来,少不了还能发现以前找不到的琉璃珠或者其他小玩意,然后整理一下课本再放进书包,这样书包又恢复当初的样子。每个人的书包自己也都很爱惜,即使一群人在一起玩的时候,虽然一大堆书包都堆在一起,有些“精明”的同学总是先等别人放下书包后,才把自己的书包放在最上面,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书包不用沾上泥土,而且等走的时候还能第一个快速拿起书包,况且每天回家要背着书包,让父母看见书包太脏,指不定要一顿骂,当时书包是绝对不离身的,后来到三年级的时候,一些胆大的同学就在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候把书包放在教室里,这样就不用来回背着了,一时间也惹的同学们争相效仿,但是仅限于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候,敢把书包放教室过夜,至今还没有过。

70年代缝制书包(以前农村小学生)(3)

要说书包的缺点,我只能说背一个还好,背几个就太沉了,因为当时我还很矮小,又加上比较好说话,所以同村的玩伴总是放学的时候让我帮他们背书包,有时候我一个人要背四五个,等到快进村的时候他们才各自把书包取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一次我赌气把他们几个的书包全扔路边了,发誓以后再也不帮他们背书包了,但是他们几个竟然以“绝交”相威胁,无奈我很看重和这几人的友谊,所以选择了妥协,当时我打心底的也想有人帮我背书包,但一直未能如愿,算是我小学时代的一大憾事。

还有一个就是和书包连接处的背带容易断开,可能因为书包装了太多的课本,更多的是相互之间追赶玩闹,一不小心拽开的,这是经常发生的事,常常有同学因为背带断开而一脸愁容,只能抱着书包往家赶,虽然几脚针线活就能修复,但免不得要挨家长一顿数落。

70年代缝制书包(以前农村小学生)(4)

这种样式的书包陪伴了70.80.后的学生,期间少不了缝缝补补,但却一直伴随在身边,它不仅装载着启蒙的课本,也装载了父母的期望,后来随着市场上学生书包的流行,这种书包就没人背了,虽然现在的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书包,但曾经有一群孩童,背着妈妈做的书包,欢快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至今回想起来那种景象还历历在目。

上学的时候你背过这种书包吗?一种妈妈缝制的独一无二的书包。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