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帝王死去的称号吗(看谥号认皇帝)

关注樱桃 |看点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谥号是帝王死去的称号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谥号是帝王死去的称号吗(看谥号认皇帝)

谥号是帝王死去的称号吗

关注樱桃 |看点不一样的学习方法

今天讲讲怎么通过古代帝王的“谥号”(和“庙号”),来判断某些个君主当皇帝时的工作能力。

#1

先大概说下,年号谥号庙号,这些个号。

我们看历史剧、历史书,经常能发现对同一个皇帝有不同的称呼,比如朱元璋,又有称他作洪武大帝,还有叫做明太祖的。

这是因为,“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而“太祖”则是他的庙号。

一般来说:

年号,是皇帝活着的时候,自己定的,用来记录自己当皇帝的时长和时运变化;

而庙号、谥号,通常是皇帝去世之后,即位者或后世为他拟的,用来评价他在世时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

当然,除了皇帝之外,有身份地位的人也会有谥号,比如:皇后、诸侯、重臣、大儒、名流这些。

举个例子:秦始皇的爸爸,谥为庄襄王(诸侯王);而萧何的谥是文终侯(侯爵)。

至于,庙号和谥号,

大体可以这么理解:**祖、**宗,这种称之为庙号,**帝,**王,这种称之为谥号

通常一个已过世皇帝全号的结构是“庙号 谥号”。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于是我们称之为:太祖高皇帝(但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高祖,所以后世就习惯称刘邦为“汉高祖”)。

通常,在某个皇帝过世之后,礼官会根据他生前的功过是非,再依据《谥法》,给出合适的谥号。

而庙号则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只有开国君主和有治国才能的君主才能上。原则上,对庙号的使用会非常谨慎,但也有用的很泛滥的,比如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好的,背景知识就先普及到这里。

#2

我们今天主要讲“谥号”,上面也提到了谥有《谥法》,既然是对一国之君生前所作所为的评判,就有褒贬之分。

于是我们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些谥号,去反观帝王诸侯,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不同“谥号”对应的价值观。

通常,可以分为“上谥”、“中谥”、“下谥”。

● 上谥,是表扬类的谥号,赞扬歌颂君主的英明神武、丰功伟绩、崇高品行等等。比如:

谥“文”的君主,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最有名的要数“周文王姬昌”,还有开创“文景之治”盛世的“汉文帝刘恒”。

所以,通过“文景之治”的另一位“汉景帝刘启”,能看出“景”一定也是上谥了。谥“景”的君主,一般都是施行、传播仁义,或者比较能谋善断。

另外,谥“武”的君主,表示有安邦定国、开疆拓土的才能,能够平定祸乱、征战沙场。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还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举重被砸死的“秦武王嬴荡”。

除此之外,“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这些也都是上谥。

我在文末付上了部分“古谥法制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收看!

●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比如:

“愍”(读音同“悯”)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刘备给他上谥“孝愍皇帝”,后来曹魏篡权,为了讽刺刘协,说人家献出了大汉江山,于是改谥“献”。

还有“怀”表示“慈仁短折”,寿命不太长或客死异乡,总之是结局比较的悲惨。比如,与屈原颇有渊源的“楚怀王”,以及享年仅30岁的“晋怀帝司马炽”。

● 下谥,基本都是批评类的谥号。能够荣获下谥的都有哪些君主呢?

“炀”表示“好内远礼(沉迷酒色,无视礼义)”,有“隋炀帝杨广”;

“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有昏君代表人物“周厉王”;

“幽”表示“壅遏(音:yōng è)不通(一意孤行,不听别人意见)”,有烽火戏诸侯的败家君主“周幽王”。


做个小练习:

1、结合文末的“古谥法制度”,推测下“赵武灵王”会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2、查找有关“赵武灵王”的事迹,看看跟你的推测是不是一致?


谥号通常为一个字、或两个字,但是从唐朝开始,就越来越长、越来越长.

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到了我们伟大的康熙大帝,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整整23个字,着实不得了!

#3

再说庙号的选字,虽然不参照谥法,但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

世祖、太宗,发扬光大;

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之主的美号;

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是明君贤主;

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

德宗、宁宗,过于懦弱;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文宗、武宗,名褒实贬;

穆宗、敬宗,功过相当;

光宗、熹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4

最后补充两个冷知识

● “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是没有谥号的。因为始皇帝觉得自己比三皇五帝还伟大,后代子嗣、臣子没有资格对自己评头论足,于是干脆废除了谥法。并且规定之后的继承者们就叫秦二世、秦三世……秦五十九世,这样排下去。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 秦始皇本纪》

● 朱元璋把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tuǒ huān tiē mù ěr),打的从繁华锦绣的大都跑到大漠去避难,人家死后,朱元璋“表彰”他顺应天命,果断撤出元大都的功劳,追谥他为“元顺帝”。也是个不亚于曹丕的嘲讽小天才了。

“大明皇帝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

——《元史 本纪·卷四十七》

“谥元主曰顺帝。”

——《明史 本纪·卷二》

根据“谥号”来看皇帝的人品,你学会了吗?

下面这个“古谥法制度”选了部分比较常见的,以方便大家茶余饭后查着玩。

【古谥法制度】

民无能名曰神;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净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绥柔士民曰德;谏诤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和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

圣德周达曰昭;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远服曰桓;克净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能思辩众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

主义行德曰元;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爱民好治曰戴;

典礼不衍曰戴;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隐拂不成曰隐;

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肆行劳祀曰悼;

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难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施勤无私曰类;

思虑果远曰明;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克威捷行曰魏;

克威惠礼曰魏;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疏远继位曰绍;

好廉自克曰节;好更改久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除残去虐曰汤;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

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厘;

有罚而还曰厘;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聪明睿哲曰献;

知质有圣曰献;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芝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甄心动惧曰顷;

敏以敬慎曰顷;柔己安众曰靖;

恭己祥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威德刚武曰圉;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

强以执正曰威;治典不杀曰祁;

大虑行节曰考;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行见中外曰悫;

状古述今曰誉;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慈人短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尊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外内贞复曰白;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杀戳无辜曰厉;愎很遂过曰刺;

不思忘爱曰刺;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早孤铺位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温良好乐曰良;

慈和遍服曰顺;博闻多能曰宪;

满志多穷曰惑;思虑不爽曰厚;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

内外宾服曰正;彰义掩过曰坚;

华言无实曰夸;逆天虐民曰抗;

名与实爽曰缪;择善而从曰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