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令人想不到的知识点(西游小课堂10是什么撑起了西游记的剧情)

在小说史上,我们把《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这类作品称为“神魔小说”。《三国》《水浒》中的战斗,以比武为主。武术靠的是纯粹的身体力量。神魔小说中的战斗,虽然也用兵器,但真正起决胜作用的不是武术,而是法术。“斗法”是神魔小说中最好玩的部分,不但小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连大人也读得兴致勃勃。

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法术都是些无稽之谈。什么“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什么“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可是,作为读者,我们就是很喜欢看啊。而且,小说中的法术,尤其是斗法,确实自有一套好看的理由。

西游记令人想不到的知识点(西游小课堂10是什么撑起了西游记的剧情)(1)

网图侵删

首先,法术是作家和读者的“白日梦”,反映了人们超越生命极限的幻想。如果我会筋斗云,我就可以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像《庄子》中的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苍穹,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如果我会七十二变,我就可以超越人类的生命形式,我可以变成鸟,变成鱼,变成树,变成另外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来体验生活的愉悦。这类幻想与科学幻想不同,恐怕毫无实现的可能。然而,正因为无法实现,所以人们格外愿意在小说中去满足超越的野心。

不过,这种解释虽然言之成理,但是主要解决的是法术的意义,而不是斗法的意义。斗法,就是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以法术的方式比斗。在《西游记》里,有大量脍炙人口的斗法场面。比如,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孙悟空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斗法,孙悟空和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的斗法,等等等等。可以说,斗法构成了《西游记》情节发展的主线。没有斗法,就没有《西游记》。

西游记令人想不到的知识点(西游小课堂10是什么撑起了西游记的剧情)(2)

电视剧截图

为什么斗法这么好看?是因为,斗法的情节中,不只有幻想,而且有逻辑;不只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只强调幻想的一面,其实只是着眼于斗法中的“法”,忽略了“斗”。法术是幻想创造出来,但是,如何用法术克制对方的法术?这里面就必须讲究个现实和逻辑了,否则,没法让读者信服。

举个例子,《西游记》里,红孩儿的火很厉害。怎么应对?需要讲个道理。孙悟空说,“若以相生相克之理论之,须是以水克火”,只要找到水,灭了火,当然就可以打败红孩儿,救出唐僧。看见了吧,即使是神魔小说,也需要遵循基本的相生相克之理。这就是虚中的实。当然,小说家可以在这基础上,继续叠加幻想。红孩儿的火,是“三昧真火”。所以,虽然悟空请来了龙王,却只能灭“凡火”,灭不了三昧真火。这是实中又包含着的虚。小说家巧妙地将幻想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创造出这个极有趣味性的斗法情节。

西游记令人想不到的知识点(西游小课堂10是什么撑起了西游记的剧情)(3)

影视剧截图

再比如,孙悟空斗二郎神一段,最精彩的就是他们的变化:悟空变成麻雀,二郎神变成饿鹰;悟空变成大鹚老,二郎神变成大海鹤;悟空变成鱼,二郎神变成鱼鹰;悟空变成水蛇,二郎神变成灰鹤。这一段描写,节奏明快,妙趣横生,让读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是什么支撑着这么一个场面?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古代人的动物知识。你需要了解这些动物的特征,了解其相克的原理,才能更好地代入这段情节。

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常识。可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读起这段文字来,就会有点莫名其妙。那只“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的,是什么鸟?那条“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的,是什么鱼?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我们对自然的知识越来越贫乏,所以我们也越来越无法理解古人曾经生活的那个世界,以及他们在其中创造出来的文学。

总而言之,一个成功的斗法情节,不但需要幻想,同样也需要逻辑和知识。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斗法情节,不但可以满足读者的幻想需求,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种“理趣”。阅读《西游记》,我们会被生动的人物、有趣的语言、曲折的情节打动,我们也会被斗法中蕴含的逻辑和知识打动。虽然这些逻辑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上的,虽然这些知识离现代知识有些遥远,但是,如果忽视它们,我们便无法全面地理解《西游记》一书魅力的由来。

每天分享一本书,我是吐槽老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