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谁最推崇中庸之道(古人推崇的絜矩之道)

文:黎海滨(湖北日报)

古人谁最推崇中庸之道(古人推崇的絜矩之道)(1)

闲读《大学》。

有一段这样的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古人谁最推崇中庸之道(古人推崇的絜矩之道)(2)

好难懂。

我赶紧查字典。

“絜”是个生僻字。读音为( xié)。有一个成语,叫做“度长絜大”,意思是比量长短大小。

“絜矩之道”,拼音为(xié jǔ zhī dào)。絜,度量;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絜矩: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查完字典,我就能把上面的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了: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古人谁最推崇中庸之道(古人推崇的絜矩之道)(3)

读到这里,想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所谓“絜矩之道”,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孔子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诠释如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之二三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第五之一二

古人谁最推崇中庸之道(古人推崇的絜矩之道)(4)

关于“絜矩之道”,这个观念并非我国古人独创、独占。

古希腊哲学,也很提倡“絜矩之道”。只不过,人家换了一套大同小异的说辞。

例如:

“要避免做一些别人做了你会责怪的事。”——泰利斯

“你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请你不要做。” ——塞克斯特斯的毕达哥拉斯

“别人对你做了会惹你怒的事,你也不要作于别人。” ——伊索克拉底

“你所要避免的苦难,不要强加给别人。” ——爱比克泰德

古人谁最推崇中庸之道(古人推崇的絜矩之道)(5)

其他的宗教/哲学领域,也有类似“絜矩之道”的说法。

比如:

“不要伤害人,让你免受伤害。”——穆罕默德

“不可报仇、也不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旧约圣经·利未记》

也有类似的论述: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新约圣经·路加福音》

……

古人谁最推崇中庸之道(古人推崇的絜矩之道)(6)

这样看来,“絜矩之道”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至理。

可惜的是,大多数现代人,比如我,连“絜”字都不会读,查了字典才勉强弄懂“絜矩之道”的含义。

我感到非常惭愧。古人、先哲们那么推崇的“絜矩之道”,哪有多少现实意义?早被丢弃于故纸堆了。

唉!……

我轻轻叹息一声,合上书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