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北石店乡属于哪个县(晋城北石店乡七岭店村传说)

夫人巧施朱仙计 灭寇安邦改七岭

晋城北石店乡属于哪个县(晋城北石店乡七岭店村传说)(1)

很久以前,七岭店村叫通关镇,位于白马寺山南麓,白水河畔,是北上潞安南下泽州的必经之地。通关镇街长二里,街面青石铺地、石阶走廊护道。街内设有票号、杂货、典当、酒楼、客栈、骡马市等店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民间艺术充斥街头,达官贵人,夫人小姐、商贾游客,文人墨士来来往往,喧闹盖天,其繁华程度不亚于城里黄华街,是泽州东部的主要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每年四月初三的古庙会,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聚上万之众,兴千户商业。”

可是到了南宋年间,金兵人侵,天下大乱。盗寇趁机占山为王,抢劫商客,骚扰百姓,官府围剿无力,百姓人心惶惶。通关镇是块人人眼馋的肥肉,自然躲不过豺狼的掠夺。镇周围的高岭、红庙岭、棋盘岭、公鸡岭、小尖岭、芭蕉岭,胡圪套岭不多时便聚起了七伙打家劫舍的强盗。强盗们多次冲进镇里,抢银号,劫商行,夺美女,掠珍宝,把个沸沸扬扬的繁华之镇糟塌成店铺关门、商客迁走、人心惶惶、街无行客。通关大道终于到了“日行数里无人迹,从早到晚有哭声,哪家儿女无父母,野径孝妇泪坟莹”的地步。

当时泽州的县令叫陈祖诗,是个有勇有谋的人。通关镇盗匪猖獗,民众怨声载道的事他已知晓。可是,朝廷腐败,国不保国,自己一个小小七品县令如何能对付了这塌天大难呢?有心去剿灭匪盗吧?匪寇足有三千之众,自己手下连跟班衙役都算上还不足一千人,如何制敌?百姓们的告状书雪片似地飞至衙门,每天在县衙门口喊冤的人群不下数百,这又该如何处理?陈县令愁得饭吃不香,觉睡不稳。陈祖诗的夫人叫朱仙,是颇有心机的女人。她见丈夫愁眉不展,便对丈夫说:“我有一计,可让众匪首束手就擒。”“夫人快讲1”陈县令如溺水抓住了救命稻草。朱仙笑笑说:“再过几天不就是通关镇每年一次的古庙会吗?你何不以招安为名,在会上宴请众匪首,然后……”陈县令听后大喜,马上召开会议,调遣人马,秘密行动起来。

到了四月初三这一天,七个岭头的盗寇带着各部人马兴高采烈地开进了通关镇。他们早已接到陈县令的请柬,要于今日与他们共商招安后进城的大事。今年的通关镇庙会,虽比不上往年的热闹,但人却不少,人人脸上都有机警之色,强盗们在街上随便打人抢东西,竟也无人敢管。镇中祠堂里,早已摆好了几桌丰盛的酒席。匪首们来到后,陈县令带着几个官员恭恭敬敬地把他们迎进祠堂大殿,“英雄长”,“好汉短”,“兄弟亲”的把强盗头子们恭维得晕天驾雾。“来!咱们共饮一杯交心酒!”陈县令举起了酒杯。匪首们见状,纷纷举杯饮下。”这是我从关外搞回的“塞北香”好酒,今后咱们兄弟们就成一家人了,今日要好好地痛饮它几杯。”强盗头子们个个都嗜酒如命,见是好酒,便喝三吆四地饮起来。喝着喝着,匪首们忽然感到头重脚轻起来,大叫“上当”。刚要反抗,为时已晚,陈县令大喝一声:“拿下!”从帐后冲出一伙兵丁,很快就把不省人事的匪首们捆绑起来。“当当当当”十几面锣声响了,听到讯号,早有准备的军民一齐动手把在人群里被挤来挤去的散兵游寇们一个个地生擒活捉了。只有一小部分强盗拼命冲出人围,向各自的营盘奔去。还未跑到,远远地就见七座岭上冒起了大股浓烟,强盗们的老巢被另一队兵丁摸上山去烧了。强盗们傻眼了,见老百姓愤怒地追上来,吓得跪在地上投了降。

七岭灭寇后,通关镇的繁荣景象稍有回升。但由于南宋政权的软弱腐败,通关镇遭到了金兵毁灭性的掠夺和摧残。金兵撤走后,战争持续数年,百姓流离沛所,各行各业衰退,至使通关镇的繁荣仅是昙花一现,后来竟一蹶不振了。通关镇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又因甘润北道和宫岭东道的开道,竟使镇里出现了“萧条长街无招牌”的局面。通关不通,村民们便把通关镇改叫成七岭镇。在后来的岁月里,七岭镇的店铺又农步恢复一些,但已失去了“户分五里,人聚万家”的大集镇气派,便又把村名叫成七岭店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