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最著名的边塞诗(韦应物这首五言绝句)

我们通常见到的借景抒情的古诗,都是先写景,再抒情。

这样写有两个好处:

一是感情变化线会比较清晰;二是可以把感情留作悬念,吸引读者往后读。

但是,偏偏有些诗人不按这个套路来。

韦应物的这首《闻雁》,就是先抒情再写景的代表作。

那么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他又是如何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呢?

我们来读一读。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写作背景:韦应物是长安人,这首诗是他调任滁州后不久写的。

我们来仔细读。

韦应物最著名的边塞诗(韦应物这首五言绝句)(1)

滁州

  • 1、故园miao何处

故园,指故乡。

眇,本意是眯着眼睛看,这里指仔细地察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仔细地察看,我的故乡在哪里呢?

您看,诗人没有写时间、地点或者景物,而是直接通过设问写出了思乡之情。

这样写也有两个好处。

(1)突出诗人的感情。

“故园”两个字放在开头,没有任何干扰,读者能立即明白,诗人想家了。

(2)巧妙地留下问题,吸引读者往下读。

为什么仔细地察看,诗人还要问故乡在“何处”呢?

很显然,诗人并没有看到故乡。

诗人思乡但又看不到故乡,可见诗人心情很失落。

那么,诗人为什么看不到故乡?

这就是诗人通过设问留下的悬念,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我们看后一句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韦应物最著名的边塞诗(韦应物这首五言绝句)(2)

滁州巨幅稻田画

  • 2、归思方悠哉

归思,回家的思绪。

方,正。

悠,指悠远绵长。

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回家的思绪正悠远绵长啊。

为什么看不到故乡?

诗人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继续写思乡之情。

悠,说明诗人思乡的时间久。

方,说明诗人仍然还在思乡。

诗人看不到故乡,但又一直苦苦地思乡,可见是心里很痛苦。

但这里又新增了一个问题:诗人为何要苦苦地思乡呢?

您看,诗人虽然在前两句抒情,但分别留下了两个问题,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我们看第三句。

韦应物最著名的边塞诗(韦应物这首五言绝句)(3)

秋雨夜

  • 3、淮南秋雨夜

淮南,这里指滁州。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滁州秋雨绵绵的长夜里。

到这里,才终于写出了地点和时间。

原来诗人在滁州,而且是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

这就很清楚了。

(1)诗人为什么看不到故乡?

因为他在滁州,距离长安实在太远了。

(2)诗人为何要苦苦地思乡呢?

因为“秋雨夜”。

我们都知道,秋雨绵绵的天气在江南很常见,而在西北的长安,相对比较少一些。

诗人刚到滁州不久,就碰到了秋雨绵绵的天气。

这种陌生的气候很容易惹起诗人的乡愁。

秋雨不停,诗人的思乡之情也就不会断绝。

您看,诗人在前面留下的两个问题,这一句就全部回答了。

那么这首诗是不是可以到此结束了?

肯定不可以!

为什么?

因为这一句看似回答了前两个问题,其实又留下了两个更奇怪的问题。

(1)既然诗人在滁州,他为什么还要“眇”呢?

这不是明摆着,他在滁州肯定看不到长安呀,这还要仔细看?

(2)诗人思乡这么痛苦,那他该怎么排解呢?

秋雨不停,诗人就会一直苦苦地思乡,那么诗人就只能干等着天晴么?

肯定不能全部指望老天爷,对吧?

诗人得想想办法,如何减轻自己的思乡之苦。

我们接着看后一句。

韦应物最著名的边塞诗(韦应物这首五言绝句)(4)

大雁

  • 4、高斋闻雁来

高 斋,楼阁上的书房。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楼阁上的书房中,听到了大雁飞来的叫声。

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要仔细读。

先看“高”字。

诗人为什么要用“高”字?

您想想,诗人住的楼能有多高?

楼上是他的书房,说明这不是特殊的建筑。

普通的楼阁,一般也就两层。

但是他偏偏用了“高”字。

为什么?

因为“高”和“眇”,这两个字突出了思乡的深切。

诗人心里太痛苦了,他实在无法排解,所以他上楼仔细地寻找故乡的影子,其实也是寻求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但是等他到了“高”处,并且“眇”了一周,自然更加痛苦了。

因为他根本不可能看到故乡。

那么诗人该怎么办呢?

再看这个“斋”字。

诗人为什么要进书房?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他想写信。

给谁写信?

自然是长安的亲友。

自己无法见到亲友,但如果能把自己对亲友的思念写出来,寄给他们,也能稍微缓/解自己的思乡之苦了。

所以他才走进了书房。

那么他写了信么?

不知道。

但我可以确信,他即使写了也没有寄出去。

为什么?

因为他听到了大雁飞来的声音。

这个“来”字说明了一切。

诗人在江南,大雁在秋天由北向南飞,所以是飞来。

但是长安在西北,大雁又如何能够把诗人的书信带给亲人呢?

您看,诗人听到大雁的叫声,该多么痛苦,写信给亲友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

韦应物最著名的边塞诗(韦应物这首五言绝句)(5)

古代楼阁

5、总结

我们理一理这首诗的感情脉络:

首先,秋雨绵绵,诗人思乡不能断绝,很痛苦;

其次,诗人为了寻求自我安慰,上楼仔细地寻找故乡,结果没有看到,诗人的痛苦之情更深一层;

结尾,既然见不到亲友,诗人想到写一封书信,结果听到雁声,才发现大雁已经南飞,无法再帮他传递了,于是诗人的痛苦之情再深一层。

这就是诗人的感情脉络。

但是,诗人的行文并不是按照感情的变化来写的。

诗人行文顺序是这样的:

先写,寻找故乡却看不到故乡;

再写,思乡之情悠远绵长;

然后,到这里才回答“看不到故乡”和“思乡之情悠远绵长”的原因,同时又留下该如何排解心中痛苦的问题;

结尾,本来寻求排解,却又加深了痛苦。

诗人先抒情,但又巧妙地留下问题,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直到写景,诗人回答了问题,却又巧妙地引出更奇怪的问题。

一直到结尾,读者才能弄清楚诗人的感情脉络。

这首诗虽然只有20个字,但诗人先抒情再写景,把感情线隐藏得很深,要读懂它非常不容易。

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读起来才觉得非常有味,您说是吗?

您还见过哪些先抒情再写景的诗呢?

欢迎留言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