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文化的精髓(即将消失的行当之四十五渐行渐远的钉马掌)

☆遥远山乡☆◎冯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马帮文化的精髓?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马帮文化的精髓(即将消失的行当之四十五渐行渐远的钉马掌)

马帮文化的精髓

☆遥远山乡☆

◎冯心

钉马掌的师傅大部分都是铁匠师傅。给牲口挂掌也是铁匠专做的营生。差不多在铁匠铺门前都竖立着“掌桩”,简单的说就是栽两根木桩,上面有个横梁像个门框。复杂一些的栽四根柱子,在每两桩之间上端都用横担相连结,中部也各用两根横担相连,其中一侧的横担是固定不动的。当骡马驴需要挂掌,就牵到掌桩中间。老实一点的牲畜用不着吊绳,可以直接挂掌。对于性情暴烈的牲畜,那就得用绳索捆绑,悬吊离地,使它在钉掌时不能随意乱动。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和地接触的一层是大约2到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腐蚀角质会很快地脱落磨平,如果不挂掌很难再走路。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钉马掌师傅把蹄子放在木凳上。先把磨坏了的旧马掌撬掉,拔净上面的钉子,然后用锋利的马蹄铲,把蹄子上老旧的角质进行切除修剪,直到非常平整。马蹄铁在设计的时候,一边三个孔,一边四个孔,是左边三个还是右边三个是不确定的,再选一个跟以前用的蹄铁钉孔正好相反的新蹄铁,给马钉上,这样就不至于还钉在以前的孔里,造成松动了。钉马蹄铁的钉子是特意打造的,一端是尖锐钉子约一寸长,从蹄面斜角进钉从侧面透出,然后将钉尖弯回盘牢,最后挫平钉子头就完成了。技术熟练的师傅做起来,一个大牲畜只用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如果遇到暴烈的牲畜钉掌需格外小心。需要两三个人将牲畜捆绑在掌柱上,钉掌师傅随时注意牲畜挣扎踢伤人。

牲畜换上新马掌后,一般可以保持用两三年,待马掌磨损无法行走时,再来换新马掌。

马为什么要钉马掌?马走路时间长了,蹄子会磨损,很容易被路面上的石子等弄伤马蹄,所以给它钉上马掌,就像我们人类穿鞋一样。“好马看马蹄”,挂马掌在我国公元前五世纪前就出现在游牧部落里。在中国大规模使用钉马掌,应该是从唐宋开始的。真正有据可查的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发明了马掌,有出土文物为证。

唐朝远征时,曾要改制骑兵,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加装新马鞍和马掌。无论是放牧还是骑马作战,马的脚力好不好,重要的是取决马掌挂得好不好。

有一则关于马掌的故事,耐人寻味。相传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这场战斗,决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前,马夫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为近日来一直忙于给军马掌钉,马掌铁已经用完了,铁匠要去找。马夫不耐烦了,催促说:“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马掌。当钉完第三个马掌时,发现钉子不够了,请求去找钉子。马夫道:“上帝,我已经听见军号了,我等不及了。”铁匠说:“缺少一根钉,也会不牢固的。”马夫说:“那就将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结果,国王战马的第四个马掌就少了一颗钉子。

战斗开始,国王率军冲锋陷阵。战斗中,不幸的意外发生了,国王的坐骑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马失前蹄”,栽倒在地,惊恐的战马脱缰而去,理查三世也从马上跌落下来被俘虏。士兵士气大衰,纷纷调头逃窜,溃不成军,自此失去了江山。战后,民间传出一首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丧失一匹战马。丧失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马,马,马,一马失社稷”,这是莎士比亚为这场战役而感叹的名句。

还有一则童谣,叙述缺了一颗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钉子缺,马蹄卸。马蹄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又一典型哲理(据《百科词条》)。

马要钉马掌,一是限制马的指甲疯狂生长,同时还有保护马蹄的作用。钉马掌的水平,取决于师傅对马的理解和与马的沟通。现在有关于马的专著就有二十多本。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国家还有钉掌学校,给马修理蹄子有专门的师傅,叫修蹄师,是一项非常有技术含量而且收入很高的职业,相当于马蹄的专科医生。在爱尔兰,想成为修蹄师需要在专门的学校学习四年,最终经过严格的评审,拿到修蹄师硕士学位之后,才能持证上岗,每年毕业生也只有20位左右。

给马钉掌,目的是使用马,如骑乘、拉车驮物、拉磨等,都是背上有重物,下面有硬地,这样马蹄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人类发明马掌,钉在马蹄上,以保证马的健康。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野马,无需急速飞奔,也不驮重物,所以不需要钉掌。而被人驯养的马,是为了使役的,身负重量,运动量大,所以马蹄比野马磨损快且容易受伤。这时钉上马掌就像给我们的脚穿上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钉上马掌的马不是一劳永逸的,按科学操作,马掌一般在春初和秋末需要拔下来,用专用的刀具将马掌修剪之后,再重新钉上,否则马儿很可能患蹄部的疾病。民间百姓使役马往往是何时坏了何时修。(综合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