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和角色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和角色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1)

遇到很多读者咨询我说,碰到了喜欢的人,到底该怎么追,才容易成功呢?今天我们就单独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其实,在两性关系中,撩到自己喜欢的人其实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合理运用技巧,摆正自己的心态就可以获得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再努力如果没有用对方法也是无济于事,再认真如果没有放平心态也是徒劳无功。

所以,爱情这件事要学会用“套路”才能够深入人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巧用潘多拉效应,轻松撩到你爱的人。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和角色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2)

什么是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有一个盒子,据说世界上所有的可怕事物全部都装在这个盒子里。

这个盒子是宙斯交给潘多拉保管的,他再三叮嘱潘多拉不要打开它,否则人间就会面临巨大的灾难,潘多拉一开始答应了下来。

后来,潘多拉实在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于是就打开了这个盒子,结果盒子里的疾病、灾难、瘟疫、战争等倾巢而出,人间顿时生灵涂炭,好在潘多拉及时关住了盒子,这才使得希望留在了盒底。

越是不让做什么,就越是做什么,越是难以完成的事情,就越是想要完成,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总是驱使他们做一些“明令禁止”的事情,所以,当一个人不被允许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

而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在情感中的表现

人们很奇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屑一顾,或者是得到了也不会去珍惜,反倒是那些不容易得到的,却愈发地让人想要去接触。

《心理学大词典》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当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和实际遇到的无法成正比的时候,那么人的大脑就会产生一种驱动力,越是难以得到的,就越是想要得到。

因此,想要撩到自己喜欢的人,就需要我们在一开始就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这样才会激发对方的“逆反心理”,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和角色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3)

学会提升自己的价值,塑造自己的不可能性

上文说到的潘多拉效应如果运用在两性关系中,即为一个人本身不容易被得到,或者是自身的价值具有吸引力,那么就可以通过一种驱动力,来让自己成功撩到自己喜欢的人,反客为主。

当然,前提是自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假如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人只需要看一眼便再难忘记;例如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聊天的时候从来都不会让人觉得尴尬,永远如沐春风,且这种感觉不会再第二个人身上复制。

如此,才能够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由此,才能够利用潘多拉效应,来让对方对自己感兴趣,进而主动接近我们。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和角色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4)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这样的云淡风轻会更容易让异性觉得我们高深莫测,从而想要了解我们;

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可以不用名牌加身,但一定要干净整洁,体态大方,因为没有人愿意通过一个邋遢的外表去了解对方高尚的灵魂;

去丰富自己的内在,去读书,让书中的人物故事去不断地加固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容不迫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瓦尔登湖》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我们唯有丰富自己,才能够成为别人的独一无二。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和角色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5)

任何事物永远是越稀有,越让人趋之若鹜

永远不要觉得爱情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你若不付出努力,甜甜的恋爱永远都不会来到你的身边,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运用心理学,然后再提升自己,如此才能够成功地撩到自己喜欢的人。

不管是男人也好,还是女人也好,在面对喜欢的人的时候,内心总是欢喜的,他们希望这段感情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

当然,再喜欢一个人也不要迷失自己,毕竟爱情始终是势均力敌比较好,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放低了自己的姿态,那么之后也不会有幸福可言。

卢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这本书中写过:“如果你想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那就让自己能够和她并肩同行。先变成自己喜欢的自己,再遇见一个无须取悦的人。”

因此,在经营爱情的同时,也要学会摆正自己,如此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爱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