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五年内有规划吗?宁夏银川十年幸福愿景变实景

“现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看病不再像以前那么愁和难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宁夏银川五年内有规划吗宁夏银川十年幸福愿景变实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宁夏银川五年内有规划吗?宁夏银川十年幸福愿景变实景

宁夏银川五年内有规划吗宁夏银川十年幸福愿景变实景

“现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看病不再像以前那么愁和难了。”

“过去,羡慕别的小区周围有小微公园,如今我们家门口也有了,步行10分钟就能到,特别方便。”

……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银川市委、政府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住房、交通出行、义务教育、文化发展、食品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先后推进160多件重点民生实事,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温度”的答卷。

端稳就业“饭碗”

走进银川灵武市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的一号车间,劳务移民妇女正在加工制作羊绒衫,她们有的使用钩针进行手缝,有的使用盘车进行缝合,一派忙碌景象。

马菊英是她们中的一员,2020年,她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两年来,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岗位所需技能,也完全适应了工作环境。“在这里工作很不错,照顾家里老人小孩都很方便。”马菊英一脸的幸福和满足。

据统计,十年来,银川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88.6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4.96亿元。在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就业的同时,银川市还着力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措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优化担保方式,十年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52亿元,一批批中小企业在茁壮成长中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端稳了就业的“饭碗”,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4.2万元、1.8万元,年均分别增长8.1%、9.5%,均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社会保障坚实可靠

生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社会保障的希望。十年来,银川市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着力做实社会保障这一民生工程,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徐燚是快递行业的新职工,入职后公司为他缴纳了五险,这让他非常满足。“最近媳妇生孩子,我还申请了生育津贴,作为一名快递员,能够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待遇,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会好好加油干!”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是2022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之一。截至2021年末,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07万人、64万人、83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105.26%、91.79%、142.9%,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目标。

同时,银川市还着力织牢编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安全网。截至2022年8月末,全市共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5445户34703人,占城乡人口的1.8%。十年来,全市累计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40.32万人次;城市低保指导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265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月660元,增幅149%;农村低保指导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年135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年5520元,增幅308%。十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7.73亿余元。

从“养老”到“享老”

养老服务关联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福祉。十年来,银川市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银川市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按标准建设,设有棋牌室、阅览室、多功能室、康复室等功能室,一些有条件的社区还增设了心理咨询、书画、剪纸等特色服务功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由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保健康复向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志愿服务等方面拓展,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在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银川市已建成229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改造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8个,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已建成209处农村幸福院,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全市养老机构从2012年的12家增加到目前的42家,养老床位从1438张增加到9883张,增幅分别达到250%、587%,机构养老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还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其中,2018年至2021年,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项目资金已超过100多亿元,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已占养老机构总数的62%,养老服务市场化格局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家门口的学校

走进银川市北塔中学,崭新的教学楼、红色的塑胶跑道以及郁郁葱葱的绿植映入眼帘,九年级20个班的学生们正在新教学楼上课,教室宽敞明亮,窗内书声琅琅。该校教务处主任王双成介绍,九年级正在使用的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以及一栋报告厅是今年刚刚交付的新楼,这是今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之一。

银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主线,以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和“五比”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项目建设。包括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阅海第五小学、金凤区第二十四小学等全市30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幼儿园7个、小学14个、初中9个,总投资18.6亿元,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8万余个。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是事关国家民族未来之大计。十年来,银川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只增不减”。其中,2021年全市地方教育总投入达601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4331.2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7倍和3.1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说起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是绕不过的话题。近年来,银川已经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年间全市新增幼儿园285所,新增学位58333个。

看病更省心

十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区域医疗高地,织密“人民健康”之网,全市各类医疗机构数量从2012年的903个上涨至目前的1350个,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从2012年的2.8人、3.2人达到目前的3.93人和4.73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老百姓看病方便了,负担也减轻了。手机一点,就能和我母亲的家庭医生交流,还能预约医生上门服务。”家住永宁县望远镇的蔡阿姨因病长期卧床,家属通过健康服务APP为其预约了家庭医生,蔡阿姨在家里就享受到了快速便捷的上门健康检查服务。

像这样“互联网 健康”服务的场景,如今在银川各县(市)区已是常态。据介绍,为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2012年以来,银川市累计投资约15.36亿元,新改扩建县级医疗机构6所,新改扩迁建乡镇卫生院2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所、卫生服务站39个、村卫生室153个。目前,全市县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设备配备、人员配置全部达到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相关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综合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建设标准化率分别达到100%、97%。

人在绿中行

“绿肺”般的城市公园,处处见绿的小微公园,一路鲜花相伴的骑行路,还有翔集而来的候鸟,都让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美好。

2014年起,银川市把小微公园建设列为民生实事,此后每年,银川街头的小微公园像雨后春笋般“钻”出来。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公园广场135个,其中综合性公园21个、广场11个、小微公园103个,初步营造了“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绿色生活环境。

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如今的银川已是园在城中建,人在绿中行。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8013公顷、公园绿地达到2785公顷,城市绿地面积、公园绿地同比2017年增加586公顷和38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68%、41.07%、16.28平方米/人,位于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前列。(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通讯员张碧迁)

[ 责编:董大正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