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礼的历史(汉籍三礼)

《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极为深远。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

《周礼》

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

《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 “地官司徒” “春官宗伯” “夏官司马” “秋官司寇” “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汉时补以“考工记”,称为“冬官考工记”。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周礼》是记载古代设官分职的政典,共记载了王室大小官职377名,并详列各官的职权。书中保存了不少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如井田制、分封制以及秦汉的五刑、田制、乐舞等。还记载了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包括纳税、负担力役、兵役,每家一兵,不仅战时要作战,而且每年要进行四次军事演习等。此外,还有农业、工艺、礼俗等方面的史料。

(唐)贾公彦等注民国二十九年董康诵芬室影送刊本《周礼疏》卷一(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仪礼》

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经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称作“礼”。该书大致形成于春秋后期。

《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其中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体现“亲亲尊尊”原则的礼仪,以《仪礼•丧服》的记述最为详细明确。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血缘关系,而且对后世社会组织、文化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汉礼的历史(汉籍三礼)(1)

(清)纪昀等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子目(宋)杨复撰《仪礼图》目录(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礼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汉礼的历史(汉籍三礼)(2)

(清)王际华于敏中等编《摛藻堂四库荟要》子目(汉)郑玄注《礼记注疏》目录页(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编辑整理/潘露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