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退休有过渡性养老金(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体制外高的潜在原因)

2014年10月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后,企业与机关事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了。很多人以为,并轨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但是,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高、缴费年限长等原因造成的,但实际上在缴费年限一年长时,差距还是有。这实际上是机关事业单位在收入上、在职务的晋升上、在视同缴费指数的取值上、在参加年金制度上与企业产生了新的差距。

一、在平均工资收入上的差距。

在养老保险并轨之初,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基本上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以及其后的公务交通补贴等组成,虽然比体制外的员工收入高,但差距并不是太大。之后,机关单位开始发放年终绩效奖,奖金额最初是一年一两万,后来发展到一年五六万、七八万甚至更高,而在这期间,体制外的平均工资收入虽有增长,但增加额不多。

例如: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内的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4290元,当时的体制外单位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2726元,两者之间的差距为1564元。

到了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8903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5240元,两者之间的差距为3663元。经过了8年的时间,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月平均工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2021年的月平均工资差距比2013年的月平均工资差距扩大了1.3倍。

就是说,这8年来,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就算以真实的收入来缴费,体制外的养老保险缴费也会低很多。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下,两者的养老金差距肯定是会越来越大的。

为什么有的人退休有过渡性养老金(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体制外高的潜在原因)(1)

二、在收入正常调整上的差距。

2014年10月以后,体制内的人员,建立了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基本上是每2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2006年至2014年的8年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调整基本工资,而2014年至2022年的8年时间共调整了4次基本工资(2014年10月、2016年7月、2018年7月、2021年10月),加上平常的正常晋级晋档、晋升薪级工资等,比起前8年来说,收入增长很快。按每次调整基本工资平均增加300元来计算,四次调整就增加了1200元,加上平时的晋级晋档,就算没有晋升职务,8年间人均也可能增加1500元左右。

体制外的员工,就没有这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也许在这8年间,有收入增加比较多的,但大多数增加不多,有的收入可能仅仅只是增加了几百元(按每年增加50元计算,8年也就是增加400元);有的地方可能还没有增加;有的可能只是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而增加。

这种在收入增加上的差距,将使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也产生差距,就算完全按照收入来缴纳养老保险,体制内外在缴费基数上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在养老金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计算的情况下,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距继续扩大也就很正常了。

为什么有的人退休有过渡性养老金(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体制外高的潜在原因)(2)

三、在职级晋升上的差距。

以前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了一辈子,也许就是以科员(九级职员)的身份退休,能以副主任科员(八级职员)的身份退休已经是很不错了。而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后,现在的基层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是不会以一级科员(以前的科员)的身份退休的,以四级主任科员(以前的副主任科员)已经算很差的了,一般都会以三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甚至有的以副处级别四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退休。

就算是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也实行了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专技岗位的中高职称岗位比例也增加了。这就使得即使没有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在职级上的晋升更容易了。职级晋升了,工资也就会随之增加。工资增加了,缴费基数也就会增加,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会随之增加。

所以,现在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以前级别提高了,养老金也相应高了。企业员工是没有这种提拔晋升的机制的,他们在养老金之间的差距也就会大一些了。

为什么有的人退休有过渡性养老金(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体制外高的潜在原因)(3)

四、在视同缴费指数上的差距。

现在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中人”。在退休时会按其在2014年9月之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而过渡性养老金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视同缴费指数”,并不是以2014年9月时的职务职级来确定的,而是以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来确定的。这种确定方法,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退休时会得到更多的过渡性养老金。

假如,某位同志在2014年时仅仅是一名科员,一直到退休时还是一名科员,那么,他退休时就是以科员来确定他的视同缴费指数(假设是1)。如果该同志在2014年后发展得很好,退休时担任了正厅级领导职务或者晋升了正厅的职级,那么他退休时就会以正厅来确定他的视同缴费指数(假设是3)。就是说,这名科员在2014年9月前的过渡性养老金也会以正厅的级别来计算,所得到的过渡性养老金就会高很多。而他任科级、处级、厅级后的缴费基数高的部分,也会使其基础养老金高,视同缴费指数的提高还有可能使其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提高,从而也使基础养老金提高。

为什么有的人退休有过渡性养老金(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体制外高的潜在原因)(4)

在普遍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退休时的职务职级肯定会高于其在2014年10月时的职务职级,高一级两级那是很普遍的。只要晋升了,过渡性养老金就会随之提高,基础养老金也可能受益。

体制外的工作人员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虽然也有中人,也有过渡性养老金,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也有视同缴费指数,但视同缴费指数一般都是1,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时的视同缴费指数差很多。

这种在过渡性养老金方面的差距,也就使得体制内外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有所扩大了。

五、在职业年金上的差距。

这方面的差距已经很明显了。2014年10月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有职业年金,都是强制性参加职业年金的。而企业员工虽然也有企业年金的规定,但那是非强制性的,是自愿性的、协商性的,大部分的企业员工是没有企业年金的。

这种在年金方面的差距,随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缴纳职业年金的时间增加(2014年10月后才缴纳),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会更多,与企业员工的差距更大。

以上是个人对体制内外养老金差距扩大的一些原因分析,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