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迷影(七里辿消失的面影)

古镇迷影(七里辿消失的面影)(1)

  ◇冰河

  七里辿,看到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也许连“辿”这个字都无法准确读出吧!其实用不着羞愧,冰河和你是一样的,面对这个有点神秘的名字,好奇、向往,想一探究竟,又无法准确拼出它来,只好随着当地人发出“栈”的音,猜它也许是以讹传讹的写法,作为晋豫交界古道上的重要客栈,千百年来服务着穿越太行山的官宦商贾。

  这毕竟是一种猜测,尽管有王莽岭的雄奇险峻和太行八陉的曲折盘桓作证,晋豫两省居民分别开凿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和郭亮洞就在它附近完成并闻名天下,在历史学家考古佐证之前,仍然属于冰河个人的异想天开,一管之见。

  2016年4月,冰河与同事来到陵川县古郊乡古郊村采访。第一次从村支书的口中听说了七里辿这个名字。支书告诉我,古郊村有426户1000多口人。除了我们所看到的主村,古郊村还有苇掌、南掌、牛皮、七里辿、南辿5个自然村。古郊位于太行之巅,属高寒气候,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土豆为主,黄芪、党参和连翘等中药材是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去年以来黄芪党参市场低迷,很多村民又种回了玉米。由于连翘价格稳定,支书主任分别带头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把位置偏远的撂荒地全种上了连翘,以期为村民找到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汽车跃过三公里的乡间水泥路,又走了四公里的土石路,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叫七里辿的村子,没想到这里却一户人家都没有。残垣断壁的村庄让人目瞪口呆,在它们周围,山峦秀丽平缓,天空湛蓝高远,梯田层层叠叠满目葱茏,村口塄边,一树树桃花粉白相间,与杂生的连翘相映生辉。这样的美景分明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怎么会坍塌荒芜了呢?

  支书叫过一位五十多岁的村民说,他就是七里辿村人,替合作社在此管理连翘种植基地,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他。

  这位村民姓董名有友,褐色面庞,在种植基地里,算是比较年轻的。他说自己原来是七里辿的生产队长,现在是古郊村的村民小组长,对七里辿的情况较熟悉。

  老董告诉我们,七里辿原有30多户120多口人,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离古郊大村路途较远,孩子上学大人看病不方便,加之村里没有什么致富的产业,渐渐留不住人了。年轻人考学或打工,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一去不回,村里的老弱病残生活更加艰难,后来在国家移民搬迁式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剩下的二十多户集体搬到了古郊大村。这些房子也不是自然坍塌的,村民吝惜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子,门窗梁柱能拆下来的全都带走了,在大村盖房子需要石头了,也带车来老院拉,七里辿日渐荒凉,已然没有了村庄的样子。

  我问老董村名的来历,他也不大清楚。再问他村中人都姓董吗?他说不是,村中人有七个姓,分别为:董、郎、程、王、魏、李、孙。我问他,这么小的村子如何会有七个姓呢?他说,我们所处的位置只是村里最大的一个居民点,村里原来有六个居民点,散布在这山里,多的七八户,少的两三户。

  七个姓,六个居民点,这不符合中国传统村庄的构成特点啊!在这样小的村落里,一般都是一村一姓的,莫非有两个姓的族人是住在一个居民点的?

  对于我的疑问,老董挠着头想了又想,掰着指头又数了数,终于想起了一个更早消失的居民点。我说,这就对了,七里辿,分明是指七个居民点构成的村落,它们相互联系又个个独立,在这苍茫的大山里自给自足地生活,婚丧嫁娶,繁衍生息,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

  也许是我的话勾起了老董的几许乡愁,他离开我们,径直走在村中的小道上,若有所思。那些石板路可能就有他几十年人生的种种印记,童年的嬉戏、青年的恋爱、热闹的婚宴……村口的老榆树已经枯死,村民迁移了,村庄坍塌了,与村民朝夕厮守的老榆树直挺挺地伸展手臂,望向远去的亲人,直到再也看不见。

  老董跨过那些残垣,颓然坐在一块石头上,目睹春风又绿颜色不改的山川,他又想些什么呢?是庆幸自己搬走之后重又回来守护故土的耕地,还是担心自己真的成了七里辿记忆中最后的一个人?

  当我走过晋城城郊那些路途平坦尚且富庶的村庄,新房旧屋大面积的人去楼空足可见城市化之痛。为了更好地就学、就医、就业,实力强的家庭迁到了城市,实力弱的寄居在乡镇,古老的村庄不复往日的繁华。

  好在旅游业是方融合剂,它迎合城市人求新求异的猎艳欲望,将太行深处迟暮的山水装扮一新,换取城市人的一枕贪欢。这是村庄难得的希望,虽然微弱,不足以改变中国所有村庄的命运,却能为这个急于洗刷尽历史尘埃的民族留下些可资凭吊的标本。

  古郊人于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中仍要开荒种植连翘,也许就是一种自省,一种对生存危机感的自觉应对,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后来查字典,七里辿的“辿”字读(chan,一声),意为步伐徐缓。古人依山而居,七里为庄,亲朋往来,看山看景,徐徐而行,也是一桩人间美事。七里辿,但愿你只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暂时地荒芜,而不是消失为一个模糊的地名,在我们未来的某一刻重新抵达时,你已云深不知处。

(转载自晋城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