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

说到梨式和思亭,不得不提一个人——陆思亭,清初陶人,生卒不详。在紫砂朱泥陶手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皆为清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后为后世陶人藉名,成为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1)

闽南有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是因为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蛟龙昂首,气韵出众。陆思亭主要以制作手工朱泥梨形壶为主,后因制作得以领悟,慢慢形成自家风格。其所制作的梨形壶个性十足,犹如少女亭亭玉立而不失端庄、稳重,俊秀而不失典雅。 因而,陆思亭就成了高身梨形壶的代言词。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2)

思亭壶为传统的紫砂壶制作经典壶型之一。早期的思亭壶,壶身如葫,弯嘴曲上,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圆球形钮,圆包底,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均以其俊秀高雅,留名壶史。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3)

言毕思亭,反观梨形壶,梨形紫砂壶是比较经典的款型,顾名思义,梨式造型,壶身状似梨,鼓腹,圆韵,盖拱起与器身相切,压截盖,贯气融为一体,圆钮有的脚,结构交待清晰。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4)

梨式造型,朴素清雅,是乾隆之后常见的壶款,用以泡茶品茗,尤为茶人所喜爱,一直流传至今,称之谓梨式水平,闽南地区更是人手一壶,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而惠孟臣创制的梨式小壶,流于东瀛日本,倍受珍爱。后来传入欧洲,对西方制壶业影响也颇大,著名的安尼皇后定制银质茶具时,也要求仿形于孟臣的梨形小壶。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5)

荀子有云可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较两者不难发现,

梨式的成型应在思亭之前,其最早的出处或已无从考证,可视为自古而传的经典传统器型;而思亭盛名于陶人陆思亭,最早脱胎于传统梨式壶,由陆思亭将其改进融合,渗入自己独到的制壶理念,终成为紫砂又一经典器型。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6)

现代的文字资料中,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7)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因而梨形壶自古便有之,此款梨形壶便也觉器度非凡。壶原为惠孟臣首制,《阳羡茗壶系》云:“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浑朴工致兼而有之”。作为一种传统器形,想要在众多壶中脱颖而出,仅有壶型是不够的,壶色、壶质、壶韵尤为重要。

虞乡千年古橡树之谜(思亭与梨形的历史渊源)(8)

思亭与梨式无论是在壶型还是在历史渊源上,都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而又各自独立的微妙关系,这其实是紫砂艺术魅力的一个缩影,艺术总是相通却各有魅力,这其中之妙处只能待观者细细体味方能品出其妙。

≡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公司文案策划,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 紫砂小知识 ·

◇底槽清跟清水泥到底有何区别?

◇为什么朱泥成品率较低?成型难度在哪里?

◇一样的壶为啥价格差距那么大?

◇本山绿泥、段泥、黄金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淘宝请搜索:“韩亚紫砂”

微信 电询:18861576857

品鉴交流热线:1586152115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