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论证思路(高考议论文写作技法)

刘向军一、写作目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考议论文写作论证思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议论文写作论证思路(高考议论文写作技法)

高考议论文写作论证思路

刘向军

一、写作目标

课标目标: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专题目标:学习运用常见的驳论法,反驳错误的论点、论据、论证;在反驳错误观点时,破中有立,树立正确观点。

二、知识概述

反驳就是反对他人的意见,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观点、理由、思路。它是对已有的某种观点或某些事例或某种论证思路的反驳。

反驳一般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法。驳论点,即直接驳斥对方论点的错误性;驳论据,即驳斥对方论据的虚假性;驳论证,即驳斥对方论述思路的荒谬性。

在具体的行文中,可以某一种反驳方法为主,兼用其它方法。同时,反驳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些观点、论据、论证的驳斥,来树立作者的观点,因此,驳论常常与立论是相辅相成的。

三、范文示例

所谓“贵族精神”

沙培宁

教养是“贵族精神”的重要组成之一。在不少人看来,贵族的教养就是追求急功近利,就是拥有奢华的生活,就是注重地位势利。其实,真正的贵族教养全然不是这样。【评:首段亮明错误观点,树起反驳的靶子,旗帜鲜明地表达了驳斥的态度,为下文的反驳张本。】

教养离功利很远。【评:针对第一个靶子,明确地予以驳斥、否定。】一位教授在研读了犹太人的历史后颇有感触地说:“我最吃惊的是他们对纯粹知识的热爱。他们对搞考古、希伯来古文字等纯学术研究的人给予最崇高的敬意。这恐怕与犹太人能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商人不无关系吧?”【评:引用教授的话,意在说明犹太人的教养与功利很远,而与纯粹知识很近。】伊顿公学是世界最著名的贵族学校,他们让学生学的不是高尔夫,也不是工商管理,而是在今天看来“没有用”的拉丁文等知识,以及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宗教人文经典等博雅之学。【评:再举世界最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为例,他们的教学恰恰是很不功利的。用典型事例支撑了本段的分论点,也即反驳了错误观点。】与此相似,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之学”对博雅知识也极为看重。【评:又举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例。三个事例都驳斥了贵族的教养“就是追求急功近利”的错误观点。指出真正的贵族教养并非追求功利,而是追求知识和真理。】

教养离奢华很远。【评:针对第二个观点靶子,鲜明提出驳斥。】曾在英国一所贵族女校读书的张阳露记述:我们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都要早起,着正装去教堂,冬天也要在寒风中晨跑;尽管同学们的家里都很富有,但很多人都是自己烫裙子、缝纽扣,不随便到外面看电影,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上;虽然她们很节俭,但在向社会捐赠时都非常慷慨。【评:举出典型事例,通过事例说明真正的教养其实是自己的生活很节俭,而对于他人、社会的奉献很“奢华”。】再看伊顿公学,学校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宛若“军事夏令营”。学生平时不能出校,家长在开学后的三周内不准探望孩子;每栋宿舍楼为一个集体,统一起居、就餐、锻炼、娱乐……【评:再以伊顿公学为例,证明真正的教养与奢华无关,而是简朴、简单。】因为在他们看来,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评:段尾简要分析、总结,指出贵族的教养并非享受奢华,而是“富于自制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教养离势利很远。【评:针对第三个错误观点的靶子进行驳斥。】考验一个人是否有“贵族精神”,关键是看他在面对社会地位远低于自己的人时,是否依然有教养。二战时英国有一张照片流行很广,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一个贫民窟视察时,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我想,这种对下层人的尊重,是对其良好教养的最佳诠释。【评:本段以爱德华国王的典型事例为论据,有力地证明了真正的贵族教养是“对下层人的尊重”,绝不是“注重地位势利”。】

显然,一切功利文化、物欲文化、奴性文化、特权文化、暴发户文化与真正的贵族精神相去甚远,而只有质朴的、节俭的、平等的处世教养,才是真正贵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评:总结全文,再次明确驳斥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指出“质朴、节俭、平等”才是贵族精神的内涵。】

(引自《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9期,有改编)

【总评】

本文针对在“贵族精神”的问题上存在着的似是而非甚至完全错误的观点,从“教养”的角度切入,有理有据地反驳了错误观点,并自然地提出了正确的观点。这是一篇驳论点的好文章。

凡驳论文的存在,都缘于有“吵架”的需要,即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或是错误的论据、错误的论证存在。因此,写驳论文一定少不了“树靶子”,这个“靶子”可能是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能是对方的错误论据,也可能是对方的错误论证。有了靶子,才能有的放矢,万箭齐发,直奔靶心,才能产生反驳的力量。

本文在首段就明确地树起了“靶子”:关于贵族教养的三个错误观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作者对这三个错误观点逐一进行了驳斥。作者所采用的反驳方法主要是例证法,即举出正面的典型事例,来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性。同时,在驳对方观点的同时,作者也相应地提出了自己对贵族教养的理解,这就是破中有立的写法。

虽己所欲,勿施于人

【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2)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虽己所欲,勿施于人

高考考生

蝴蝶的破茧重生只能由它们自己完成生命的突围,幼鹰的展翅蓝天只能由它们独自完成成长的使命,被喂食的动物却只能因为固守依赖而丧失生命的本能。【评:开篇简要地通过自由的蝴蝶、幼鹰与被喂食的动物不同命运的比较,为推出全文中心观点做好了准备。】孔夫子曾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己所欲”就果真“施于人”?其实不然。【评:“树靶子”,这是驳论文必有的一个环节。作者于此树起了被世人普遍简单地认为是真理的靶子:“己所欲,施于人。”】自然的生长规律早已在宇宙洪荒时便已定下,随着亘古流传下的规则推着它前行。帮蝴蝶打开束缚它的蝶蛹又当如何?不!那是你在摧残生命。【评:作者针对“己所欲,施于人”的错误观点,借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则对之予以否定,更以己之所欲帮蝴蝶打开束缚的后果再次对之予以否定。】

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浅眠。”大师并未撷下这朵芬芳,也并未用闪光灯打扰它彼时的宁静。【评:举川端康成的典型事例,说明己之喜花,但也不要施于花。】

然而,总有人穿上“善意”的外衣却大行伤害之事,将天然生长的野菊移于温室,将翱翔天际的飞鸟拘于小小笼中,还美其名曰“保护”,实则伤害了它们最引以为傲的天性和自由。【评:反驳错误观点的本质。“己所欲,施于人”的观点,把所施看作是“保护”,并以“保护”的名义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作者针锋相对地指出,这种所谓的“保护”,实则是一种“伤害”。】如果将天性比作双足,那么善意便是助行之履,倘若削足适履,以善意伤害原本的天性,那便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了。【评:进一步反驳错误观点的本质,“施于人”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善意的力量不在你手中,而在于你的内心,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成全抑或不成全它们的天性,满足抑或不满足你自己喜爱的“欲望”,决定权完全在于你。【评:暗扣命题材料,就眼前可怜的动物而言,它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施与者的“一念之间”,而不是决定于自己手中,这恰是“己所欲,施于人”错误观点最可怕的本质。】

不止对于生命中的动物朋友,对于社会以及个人的精神家园,也可能因“喜爱”而被伤害。【评:由物及人,指出“己所欲,施于人”的危害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雷锋日敬老院的奶奶因被洗脚二十余次而苦不堪言;网络上因“喜爱”而被恶搞的事件不计其数;因“喜爱”而高调行善的背后是对他人的尊严的践踏……当我们只能在雷锋日一表自己的爱心,而平日对弱势群体不管不问时;当所有历史社会事件都可以被戏谑玩笑,狂欢成风时,我们的喜爱与关注早已演变成了一阵阵狂风,将我们的责任感与善举之意吹得摇摇欲坠。当国民的喜爱没有一丝敬畏与尊重时,我们的家国大厦必将岌岌可危。【评:举出社会生活中因“己所欲,施于人”而带来恶果的典型事例,证明了“己所欲,施于人”的荒谬性,也立起了标题所提出的中心论点:“虽己所欲,勿施于人。”并深刻指出,“欲”与“施”的原则是必须怀有“敬畏与尊重”。】怀揣一颗体贴与尊重之心吧,日常去照顾孤寡老人,让他们体味家的温暖;网络上也别人云亦云哗众取宠,让正气返璞归真,我们不需要对恶劣之事口诛笔伐,只要每个人身正独善,便能将善举之履穿好,便能保护天性越行越远,便能以众人拾柴之力照彻漆黑长空。【评:本段结尾针对错误观点的危害,再次提出要有“体贴与尊重之心”、要“保护天性越行越远”的观点。】

君不见那花间纷飞的蝴蝶,若没有当初蜕变的痛苦,又怎会成就日后美丽动人的翩翩舞姿;那九天盘旋的苍鹰.若是不经历那断崖折翅的刻骨铭心,又怎会成就笑傲长天的勃勃雄姿。【评:呼应首段,结合蝴蝶与苍鹰的成长,正面分析不以己之所欲施于人,尊重物之天性的重要性。】

让生命成为他们自己吧!莫削天性之足适善意之履,莫用好心办了坏事。哪怕是“己所欲”,也要用理智的冷眼和平和的心境判断是否应该“施于人”。【评:再次强调“让生命成为他们自己”,辩证地指出必须以“理智的冷眼和平和的心境判断是否应该‘施于人’”,使全文对错误观点的反驳逻辑更加严谨,也更加有力。】

遵从生命本来的规律,“虽己所欲,勿施于人”。【评:简洁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破中有立。】

【总评】

本文是当年高考场上的优秀应试作文,也是一篇很好的驳论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自然会推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的结论来,这正是本文要反驳的靶子。在首段树起靶子后,作者既反驳了错误观点的种种现象,又指出了错误观点的种种危害,更揭示了错误观点的本质,最后辩证地立起了“虽己所欲,勿施于人”的中心观点。

四、技法导引

1.驳论点:及时概述对方错误观点,树起要反驳的靶子。

驳论点是驳论文中最常见的写作方式之一。

驳论文一点也不神秘,它本质上就是与人“吵架”,和人“辩论”。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训练的各类议论文,本质上都包含了驳论的意味。比如,我们要论述“要发扬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这个观点时,实质上就蕴含了对“现在不需要提倡勤俭节约了”或“大量消费才是新时尚”这样的错误观点的驳斥。又如,我们在论述“要继续弘扬雷锋精神”这个观点时,实质上就蕴含了对“雷锋精神过时了”或“助人为乐不利于社会前进”这类错误观点的驳斥。

驳斥错误的论点与树立正确的论点的写法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有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维。对错误论点而言,它同样既有外在的现象,也有存在的危害,还有包含的本质,更有解决的对策。按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概括出驳论点文章的一般技法。

⑴树起将要驳斥的靶子。

任何驳论文必须要有驳斥的靶子,而且一般地要尽快、尽早在首段就要完成亮明靶子的任务,即“树靶子”。有了靶子,下文的论述才有了方向,有了目标。

《所谓“贵族精神”》一文和《虽己所欲,勿施于人》一文都是这样,在首段就明确地树起了将要反驳的靶子。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也是如此,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蕴含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个错误的论点。

⑵概括错误论点的表现。

任何错误论点的提出,都源于现实生活中有相应土壤的存在,这就是其具体现象。在驳斥错误论点时,就可以指出错误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表现。如《虽己所欲,勿施于人》一文,就举出了强行帮蝴蝶出壳的不良表现。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一文中,就举出了当时的国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种不自信的种种丑陋表现。指出错误论点的不良表现,本身就是对错误论点的一种否定。

⑶指出错误论点的危害。

既然是错误论点,也就意味按错误论点行事,就会产生相应的恶果、危害。因此,在反驳时,指出错误论点的危害就是对错误论点的否定。

比如,在《虽己所欲,勿施于人》一文中,作者指出帮蝴蝶出壳的后果就是蝴蝶臃肿不堪,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可能。这个可怕的危害本身就是对“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这个错误观点的有力否定。又如,在反驳“雷锋精神过时了”这个错误论点时,指出现实生活中老人跌倒无人扶、遇到盗贼无人抓、看到受害的小孩无人问的严重的社会危害,则错误论点自然就无法立足了。

⑷揭示错误论点的本质。

任何一个错误论点,都有其深层次的思想本质,或者是世界观的问题,或者是人生观的问题,或者是价值观的问题,揭示其本质的错误,也就在驳斥错误观点。

比如,“雷锋精神过时了”这个错误论点,其本质思想是自私自利的价值观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观。这种错误的思想之根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与人类社会的主流格格不入,那么由它所生长出来的“雷锋精神过时”论就是危险的、有害的思想之果。又如,“有钱才能有幸福”这个错误论点,其本质思想是金钱万能论、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在驳斥中,揭示出这种错误的价值观本质,就有力地驳斥了错误论点。

⑸提出相应的正确观点。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这本身就是对错误论点的一种否定、驳斥。当行文中为自己的正确观点作论证时,也就自然在反驳着错误的论点。这就是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比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的观点,这本身就是对错误论点的否定。接着,鲁迅在文中充满激情地例证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看看鲁迅这些漂亮的反驳文字,写得何其利落、有力。鲁迅有充分的事例证明了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自然昭彰。

2.驳论据:主体语段反驳错误论据,瓦解论点立足之基。

任何错误论点的提出,都有其自圆其说的论据基础。因此,要驳斥错误论点,还可以从反驳其论据入手,只要驳斥了其论据的错误性,则错误论点自然无法立足。这就是“瓦解根基法”或曰“釜底抽薪法”。此法一般有如下几个技巧:

⑴指出论据的虚假性。

反驳错误论点时,指出其论据的虚假性是十分有力的技法。对方自以为得意的论据却原来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则其论点自然贻笑大方。

如“凿井得人”这个典故,它被一些人理解为:挖井时从井中挖到了一个大活人。这就是一个结论,也算是一个观点。当然,由这个结论还可以提取出更规范的错误论点来,比如:有在地下生活的人;世上存在着超自然现象。难道世上还有这么奇异的事,从地底下能挖到一个大活人?怎么反驳这个观点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指出论据的虚假性。原来,所谓的“凿井得人”说的是宋国有个姓丁的,家里没有水井。因此,他家平时得专门派一个劳动力为家里挑水。后来,丁家自己打了一口井,用水就很方便了,就省出了一个劳动力。姓丁的逢人便说:“我家凿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指出了论据的虚假性,则所谓“世上存在着超自然现象”的错误观点自然令人笑掉大牙了。

⑵指出论据的片面性。

有时,支撑错误论点的论据本身并不错误,但却不全面,而是片面的、狭隘的、以偏概全的,此时,需要准确地指出其论据的片面性,就可以动摇错误论点,这也是驳论文有效的技法之一。

比如,“盲人摸象”这个成语,讲的就是一个由于论据的片面性而得出的种种错误观点:有人说大象像一根大萝卜,那是因为他只摸到了大象的长牙齿;有人说大象像一把大蒲扇,那是因为他只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有人说大象像根大柱子,那是因为他只摸到了大象的大粗腿;有人说大象像根长草绳,那是因为他只摸到了大象的长鼻子。他们的观点各有道理,但都各自错误。他们只能说大象的牙齿像根大萝卜,但不能说整个大象像根大萝卜。根源就在于他们各自的论据太片面、太狭隘。

又如,“雷锋精神过时了”的错误观点把极个别跌倒的老人讹诈搀扶者作为论据,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认为现在的社会不能再学雷锋、做好事了。这个论据同样是片面的,大部分老人是需要帮助的,大部分老人也是不会讹诈好人的,指出其论据的片面性,就是对错误论点的驳斥。

⑶提出真实的论据。

驳论据时,一方面可以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假性,同时可以提出真实的论据,这样既可以更有力地驳斥错误的论据,同时也可以更有力地以真实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比如,“有钱才有幸福”的错误论点以某个贵妇人很有钱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驳斥时只要指出该贵妇人并不幸福的真相,则错误论点自然站不住脚。

比如,要反驳那些只见一斑不见全体的摸象者的错误观点,最有力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完整地摸一遍大象,即向他们展示真实的论据。

⑷提出全面的论据。

一般来说,错误论点立足于完全错误的论据的情形很少,更多的是立足于片面的、狭隘的论据。因此,提出全面的、准确的论据是驳斥错误论据的重要技法。

比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承认“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点的某些论据:有些中国人信“地”、信“物”、信“国联”。但同时,鲁迅提出更全面的论据:自古至今,中国人中都有充满自信而抗争不屈的人。这就有力的驳斥了错误论点以及论据的片面性,因此,也就得出了义正辞严的正确论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3.驳论证:剖析错误论证的思维链,用严谨的逻辑来反驳。

错误的论点也是由论证来支撑的,即便其论据是正确的、全面的,但如果论证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话,则结论同样是错误的。

比如,同样一件真实的论据:街头有位老人跌倒了,有个青年把老人扶了起来,老人对青年表示感谢。不同的论证思维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来:这个时代有好人;这个时代有傻瓜;这个时代骗子多;这个时代作秀多;这个时代正气多。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论证本身。因此,驳论证,也是驳论文写作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驳论证有如下技法。

⑴揪住其逻辑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论点和论据是由逻辑论证来关联起来的,论证在逻辑上有了矛盾,就会得出错误的论点。写驳论文,敏锐捕捉对方的论证中的矛盾之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很有力的反驳。

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薛综提出“汉历传至今,天数将尽。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其意在以此为论据来论证大家都应该降曹而不应该联合起来抗曹。诸葛亮敏锐地抓住薛综论证中把自己置于“汉臣”还是“曹臣”的矛盾处境,发起了有力反驳:“薛敬文,安得出此无子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之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此处,诸葛亮抓住薛综自己论证中对自身定位的矛盾之处,从“忠孝为立身之本”这样的道德层面进行了辛辣的反驳。

⑵指出其乱加因果,以子之石砸子之脚。

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因果链中,凡事有因则有果,有果则有因。但是,因果的关系又是复杂的,一个因可以产生多种果,一个果可能缘于多个因。因此,抓住对方论证中的因果混乱关系,就可以以子之石砸子之脚。

比如,当年,一些迂腐文人反对新式的礼仪如“见面握手”的做法,理由是不文雅。针对这样的因果关系推论,鲁迅反驳道:对这样的人,大家见面时,他可以专门行磕头礼,因为这样就文雅了。

又如,错误论点认为“不必助人为乐”,其论证的因果链是因为助人会被骗。针对这种错误的因果论证,可以反驳:持这种观点者有了困难,大家都不必去帮,因为会被骗。

⑶引申其荒谬结论,以子之手打子之脸。

有的错误论证既可以得出眼前的错误论点,也可以得出荒谬的结论。反驳时,只要指出按对方的论证思路所得到的荒唐的结论,就有力地嘲讽了错误论点。这就是归谬法的写作技巧。

比如,有个和尚宣扬轮回报应,说是杀一牛一猪,来世就将变成牛,变成猪。这时,有人按这样的论证逻辑反驳道:“如此说来,最好去杀人。”和尚问其故,那人回答:“这样来世才能变成人嘛!”

又如,有人宣扬上帝是万能的,其论证是上帝有种种神通。有人反驳道:“这么说来,上帝也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吧?”

再如,当年柏拉图把“人”定义为“无毛而二足”。第欧根尼就拿了一只拔光了毛的公鸡去柏拉图讲学的地方,他举着那只鸡说:“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人’!”这样,荒唐、荒谬、可笑的结论,自然就驳斥了对方论证的逻辑错误,也就否定了错误论点。

五、写作训练

1.有人说“挫折有利于成才”,有人说“挫折不利于成才”,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围绕你的观点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片段,反驳另一种观点,重视运用驳论点的方法。时间许可的话,也可以写成全文,不少于800字。

2.有人认为“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比如新加坡的学校允许老师使用体罚的教育手段,所以新加坡的教育效果好,学生文明素质高。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以“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为中心论点的驳论文,反驳“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这个错误论点,重点运用驳论点、驳论据的方法。不少于800字。

3.有人主张,现在需要的不是鼓励人们节俭而应是鼓励人们大量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请写一篇驳论文反驳这种观点,重点使用驳论证的方法,兼顾驳论点与驳论据。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1.此题的训练重点是运用驳论点的写作技法。

无论是“挫折有利于成才”还是“挫折不利于成才”,都一定会在论证中用到相应的事例。但要注意的是,此处我们训练的是驳论文,不是简单的立论文,所以,尤其是要选择“挫折有利于成才”的同学,在写作中一定要有“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这个靶子。也就是说,此题的两个论点是互为靶子的。

以反驳“挫折有利于成才”为例,要在行文中反驳对方的论点,就可指出对方论点的肤浅性:没有那些挫折的话,那些成才者应该能成就更大的才。还可以指出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有太多的挫折扼杀了大量原本可以成才者。更可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性:为了成才,必须得自找挫折?

2.此题重点训练驳论点和驳论据。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的反驳靶子就是“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体罚”这种教育手段是有效的,但如果说“更有效”则未必。这是立足的理性基础。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可以驳斥对方论点的绝对性:有效,但未必更有效。可以驳斥对方论点的本质:以外在的身体处罚代替了精神教育。可以驳斥对方论点的危害:导致教育的简单粗暴化。可以驳斥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新加坡学生文明素质高,但体罚并非主要原因,更非唯一原因。可以提出正面事例:立足学生尊严的精神教育才更有效。

3.此题重点训练驳论证,兼顾驳论点和驳论据。

此题需要运用到高中政治经济学中关于消费与生产的一些知识,当然也需要运用到节俭与创业的相关道德知识与典型事例。

从驳论证来看,对方的论证思维应该是:节俭就是攒钱,攒钱就是金钱不周转,金钱不周转就不利于发展生产;消费就是花钱,花钱就让金钱加速周转,金钱加速周转就刺激了生产发展。这种论证逻辑的错误的关键点在于对立了“节俭”与“消费”的关系。事实上,节俭并非就是不花钱,只是不随便花钱而已;相反,节俭可能意味着更会花钱,比如,把钱投资到更需要发展生产的地方上去。而盲目大量的消费,反倒可能真正阻碍发展生产,因为这可能会把应该投资到某个生产发展领域的资金消耗掉了。只有那种从不花钱,只有把钱攒到家里、攥在手里而非存入银行进入投资运转的“守财奴”“吝啬鬼”才不利于发展生产。

从驳论点的角度来看:节俭从来都是各国各民族共同认可的一种美德,绝不能抛弃和否认;盲目消费从来都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反对的一种恶习;节俭从来与兴家、兴企业、兴国相联,而大量消费从来与败家、败企业、败国家相关;节俭的本质在于珍爱财力,在于勤奋创业,是人格修养的高境界,而盲目消费的本质在于暴殄天物,在于挥霍财力,导致好逸恶劳的不良作风;节俭并非是简单地做守财奴,而是把钱用在更合适的发展方向上,事实上,储蓄本身就是对生产发展的支持,而盲目倡导消费不只会败坏社会风气,过多消耗自然资源,竭泽而渔,最终也会影响生产,制约社会发展。个人如此,家庭如此,社会也如此。

从驳论据的角度来看:古往今来,各行各业,无数个人、家庭、民族、国家,有太多因节俭而发达的事例,也有太多因盲目大量消费而破败甚至灭亡的事例。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正是此理。

六、诊断升格

1.病文诊断

体罚真的更有效吗?

高伟男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导充斥着人们的耳畔,可如今存在的“棒下孝子对其父母拳脚相向,严师之下的高徒不堪重负纵身而亡”的现象,不禁让我们深思:体罚是否真的更有效?【评:从严教、体罚效果并不佳的教育现实切入,思考体罚是否更有效。但首段末句用的是一个疑问句,因此,并没有明确的亮出中心论点来。】

孔子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评:引证法,意在证明爱的教育效果好。此处用“孔子云”三字不当,应改为“《论语·子罕》”。】孔子强调仁爱,对其学生实行“仁爱”的教育,使学生达到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这正是对仁爱教育的弘扬,才是使儒学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评:这是举正面事例,通过树立“要实行仁爱教育”的论点来达到驳斥对方“要实行体罚教育”的观点的目的。】

由此可见,体罚在一定程度固然有效,但其效果并不是特别显著,并且体罚的教育手段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评:此句意在辩证地反驳对方的论点,但缺乏相应的体罚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显著的事例支撑,使此句显得突兀,而且下文也没有事例照应“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的分析。】

言传身教,以礼相授才是教育的根本,体罚只是不得已之时的手段。【评:这个段首句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可惜出现得过迟了。】孟子曾说:“君者,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评:此引用并非源自孟子,而是诸葛亮所言。议论文必须注意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就充分体现了诛罚之效果并不十分突出,而爱的教育则更贴切大众,在合适的条件下,二者互补,才更利于学生的发展。【评:由“教令为先,诛罚为后”的观点并不足以引申出“诛罚之效果并不十分突出”的结论。此处的论证逻辑本身不合理。】

体罚不当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创伤,久久难以愈合。【评:此独句段才是驳斥论点的好句子。它指出了错误论点的危害性。】

毕淑敏曾提及,她小时候在合唱团唱歌总是跑音,音乐老师便用犀利的语言攻击她,让她内心备受痛苦。以至在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它仍像一个漫无边际的黑洞,吞噬掉人的自尊和自信。毕淑敏的整个中学时代都不曾挺直过自己的脊梁,只因那次言语相攻。戒尺之下的体罚太过重了,可见,体罚的弊处也是相当大的。【评:毕淑敏的事例本身不贴切。因为毕淑敏小学时代所受到的是“言语相攻”,并非“诫尺之下的体罚”。因而,其反驳错误论点的力量就大为减小。】

斟酌时势,适应的爱与罚共用,才会让人生流光溢彩。【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张“爱与罚共用”,通过立来破“体罚更有效”的错误观点。】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曾患严重口吃,屡次言不达意,而他的母亲没有用体罚的方法严格要求他改正这一缺点,反而用富有爱意的语言鼓励他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最终杰克收获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爱的教育与体罚并存,没有谁先谁后,合理使用,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评:韦尔奇的事例比较典型,但是,它只能证明通过爱的教育也可以有效地改正一个人的不足,但并不能证明作者所提出的“爱与罚共用”的观点。】

孟子的“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反映了教育的本质。【评:“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侧重于先后问题,与本文所要论证的爱与罚哪一个更有效的问题关联不紧密。】棍棒之下严明的法纪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体罚的重要性,可二者并没有谁重谁薄,不过度泛滥爱心,适时的监管,不过度依赖体罚,才会使教育机制更好发展。【评:作者此处表达的是爱与罚并用的观点,这与命题以“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为中心论心来写作的要求不吻合。】

与其正襟危坐,神情严厉,不如斜倚窗栏,看云卷云舒;与其手持戒尺,体罚身心,不如和颜悦色,看花开花落。请记得,体罚也未必可行。【评:结尾不得体地套用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辞藻,表意不明。以“体罚也未必可行”作结,与全文的中心、与本次命题的写作要求、与作者自己所主张的“爱与罚共用”都不吻合。】

【总评】

本文是高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写作驳论文,整体上来说,大致具备了驳论文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很明显,这篇驳论文反驳的力量还很有限。其主要根源在于作者没有在文章开头就明确的树起反驳的靶子,因而在行文中也就没有有效地从错误论点所立足的现象、错误论点的本质、错误论点的危害切入条分缕析,有力驳斥。同时,也没能有效地从树立正确论点的角度来驳斥错误论点。

就此则写作训练而言,其审题的关键在于“更有效”三字。命题人也并未简单的否定体罚的作用,而是说把体罚抬高到比爱的教育“更有效”的地位是错误的,相反,爱的教育比体罚的教育“更有效”。明确了这个大道理,就可以牢牢瞄准错误论点这个靶子,从其论点的、论据的、论证的一切错误、破绽入手展开反击。

2.升格佳作

爱的教育更有效

有人以新加坡学生文明素养高是因为新加坡学校可以采用体罚为例,得出了“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的结论。我要说:此论大谬不然,爱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评:开门见山,结合命题材料,迅速树起反驳的靶子,旗帜鲜明地予以否定,同时立起了正确的中心论点。】

不错,体罚有用,有效,但有限,体罚绝非万能的良方。【评:针对错误论点,指出体罚教育的局限性,反驳错误论点的“更有效”论。】

新加坡的中学生文明素质确实是高,新加坡的中小学校也确实是允许教师使用体罚,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体罚教育就等于高素质教育,更不意味着体罚教育比爱的教育更有效。【评:驳论证。结合眼前的命题材料,辩证地反驳了错误论证。指出因“体罚”有效就推断出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的论证逻辑的荒谬性。】恰恰相反,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是在儒学文化浸润下高度重视仁爱教化的教育,体罚仅仅是严格限定下的对爱的教育的适度补充。【评:驳论据。指出材料中所提供的论据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是次要方面。这自然就动摇了错误论点的根基。】新加坡虽允许使用体罚,但也并没有禁绝不文明行为,甚至也并没有禁绝犯罪行为,可见,体罚教育绝非万能良方。【评:驳论点。指出所谓的“体罚教育更有效”的错误性。】

体罚只是万不得已时的辅助,崇拜体罚教育会非常危险。【评:进一步驳论点。指出错误论点的危害性。】

新加坡校园里允许使用体罚,其实在中国许多家庭里也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许多教师也相信“教鞭之下出高徒”的道理。但是,审视一下现实生活,父母给孩子一棒则孩子给父母一刀者,教师给学生一巴掌则学生还教师以群殴者屡见不鲜。这些孩子的恶劣表现难道真是由于体罚不够吗?不,这些孩子正是因为缺乏爱的教育,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没有爱的阳光,没有善的种子,所以他们才会自然地选择以暴抗暴。【评:驳论点。举出生活中的反面事例,驳斥体罚更有效的依据。从而指出错误论点的危害性。】体罚教育是也只能是爱的教育的有限补充,如果认为体罚教育更有效甚至最有效,那就既玷污了神圣的教育,也埋下了更大的隐患。【评:驳论点。总结本段,再次强调本段分论点。】

爱且只有爱的教育,才是指向人的灵魂的更有效的教育。【评:驳论点。立中有破。在上述反驳的基础上顺势提出正确论点以明确否定错误论点。】

《论语·子罕》载颜渊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评:引证法,意在证明爱的教育效果好。】好一个“循循善诱”!伟大的孔夫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为世人指明了教育的真谛,更给千秋万代树立了实行“爱的教育”的榜样。孔夫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从没听说孔子体罚过谁。相反,“仁爱”二字贯穿《论语》始终。仁爱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力量,这正是爱的教育的伟大力量。怎样的教育更有效?吾必曰:爱的教育更有效!【评:例证法。“立中有破”法。举孔子的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正确论点,立中有破,自然驳斥了“体罚教育更有效”的错误论点。】

我们不简单地反对体罚,但我们反对简单地依赖体罚。与其琢磨着如何使用体罚手段,不如琢磨着怎样在教育中付出真诚的关爱。因为,爱的教育更有效,更长久,更深入人心。【评:总结全文,再次反驳错误论点,再次强调正确论点。】

3.常见误区

写驳论文最常见的误区有两个:一是没有树起反驳的靶子,靶子不明,则文中反驳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文章就会写得游移无力;二是不能敏锐地捕捉对方在论点、论据、论证方面的错误点,有效地展开反驳。

七、训练小结

1.必须开门见山,树起反驳的靶子。务必在驳论文开头就亮明要反驳的靶子,确保行文瞄准靶子“开火”。

2.调整写作心态,反驳就是在辩理。驳论文写作一点也不神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时候就是在口头上展开驳论式交流的。所以,在写作驳论文中,要调整心态,克服写作惧怕心理,而要积极地通过写驳论文,来训练自己发现对方漏洞、咬住对方漏洞、摧毁对方漏洞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反复训练驳论,掌握常用的技法。驳论文训练是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训练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可以说规范的驳论文几乎从来就没有训练过。而事实上,驳论文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文体。因此,针对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的常见技法,可以多练几次。建议整篇的驳论文写作训练不要少于三次,片段驳论训练可以有若干次。另外,还可以组织辩论赛一类的活动,提高写驳论文的兴趣,运用驳论的技巧,体验驳论文的实用意义。

八、拓展延伸

1.请以“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为题,写一个驳论文的片段,重点训练驳论点的技法,不少于200字。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写成全文。

2.有人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有人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选择你的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反驳另一种观点,重点运用驳论据的技法。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国内一所大学拟实行“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的措施。此举尚未实施,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另据报道,国内某高校还在每一间教室的前面设置“手机收纳袋”,收纳袋分布几十个小口袋,每个小口袋都标注着不同的数字序号和学生名字。上课前学生必须关掉手机并放入袋中才能到座位上听课。

对于一些高校要求“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这件事,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是怎么看的?请立足你的观点,写一篇驳论文反驳对方的观点,可以综合运用各种驳论技巧。

【写作导引】

1.本题重点训练驳论点。以“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写一个片段,可以“立中有破”,即找一个或两三个通过合作而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如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如“辽宁号”航母的训练成功。通过分析,说明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自然驳斥了“竞争比合作更重要”的观点而树立了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抓住“竞争比合作更重要”这个论点靶子的一些不良现象、不良本质、不良后果来予以反驳。如果写成全文的话,无非是片段的扩展,当然,在扩展中要注意提出分论点来。

2.本题重点训练驳论据。因为无论选择“个性需要刻意追求”还是“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都以驳斥对立的观点为目的,因此,都必须摆事实,讲道理。可以通过典型事例的支撑,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正确性,从而驳斥对方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对对方论据的虚假性、片面性、狭隘性的反驳,来瓦解对方的论点基础。

3.本题重点训练反驳的综合技法运用。如果你选择赞同高校做法的观点,那么就要把反对高校做法的观点树为反驳的靶子,反之亦然。在行文中,你既可以从现象、本质、危害等角度驳对方的论点,也可以从虚假性、片面性、狭隘性角度驳对方论据,还可以从矛盾法、因果法、归谬法的角度驳对方的论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