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

《水浒传》中的地理位置问题,一直是读者诟病的“错误”,施耐庵的地理课被指认为是体育老师所教,简直就是路盲、路痴。其实,《水浒传》中没有一处地理差错,施耐庵简直就是个地理奇才,无论哪个角落里有个小村小寨,山冈沟谷,都能翻出来写入书中,并赋予深刻寓意。

就以清河县而言,一部分读者认定这是河北邢台的清河县,武松是河北人。另一部分读者则坚持武松就是山东好汉,还考证出清河县曾一度归属山东。甚至还以台前清河乡为书中的清河县,避免了武松绕道阳谷县的“错误”。

其实,施耐庵笔下的清河县既不在山东,更不在河北,而是在南京城中,就是南京明代皇城。

怎么回事呢?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1)

登金陵凤凰台俯瞰清河县

李白登黄鹤楼,诗兴大发,正欲题诗,忽然抬头见到崔颢《黄鹤楼》诗,便匆忙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自视甚高,心无羁绊的太白仙人在黄鹤楼自愧不如,但却不服。买舟南游,于路之上苦思佳句,要与崔颢争个高低。

然而,路上的风景实在无法与黄鹤楼相比拟,李太白找不到应景灵感,一句也写不出来。到了金陵,李白登上凤凰台,忽然灵感大发,写下《登金陵凤凰台》,要与崔颢一较高下。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讲这么一段诗坛雅闻,不是为了欣赏崔颢、李白的诗歌,更不是品评这两位大诗人谁的诗写得更好,而是以李白的这首诗,来一窥《水浒传》中清河县的阵容。施耐庵笔下的清河县,就隐藏在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之中。

朱元璋建国的前两年,也就是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南京明故宫开建,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建成。明故宫建成之后,李白诗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景观便荡然无存。

南京明皇城选址紫金山下,以紫金山之富贵山为靠山,圈围三座小山头,以这三座无名小山头填平燕雀湖,打桩立基建造皇宫内廷。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2)

李白诗中的“三山”,即指填平燕雀湖的三座无名小山。二水,又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城,被白鹭洲劈成两条河,最终流入长江。秦淮河,最早也是出在李白的诗中,说的是:“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

秦淮河历来都有王霸之气,但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南唐亡国遗恨。因而,施耐庵见证了朱元璋建皇城清理秦淮河的真实历史,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大明皇城暗藏在《水浒传》中。

那么,清河县又为何被写在了东平府的邻郡呢?这就要去《水浒传》中写到的“郓州”去找答案了。

《宋史·徽宗本纪》中记载,宣和元年(1119年)十一月“岚州黄河清。升邢州为信德,陈州为淮宁,襄州为襄阳,庆州为庆阳,安州为德安,郓州为东平,赵州为庆源府”。因为岚州段黄河水清,宋徽宗认为是天兆吉象,便升了好几个州为府,其中,郓州升为东平府。黄河清与郓州升东平府是相关的两件事,所以,清河县就写在了东平府的邻郡。

那么,施耐庵为何要绕这么大的湾子,又只简要地写了清河县,而把故事的重点移到了东平府的阳谷县呢?

这是因为,清河县只是暗藏的南京皇城,阳谷县则又同时隐喻了朱棣所在的北平城,或者是后来的北京紫禁城。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3)

“镇三山”黄信为何镇不住三山

《水浒传》中的“三山”,同样出自李白的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也就是朱洪武建皇城时,填平燕雀湖的三座无名小山。这三座小山,也就是《水浒传》中两次写到的“三山”。

那么,在《水浒传》中的“三山”又是哪三座山呢?

梁山七十二地煞的第二名黄信绰号“镇三山”,书中交代,他要镇住的这三座山是青州境内的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事实上,黄信根本就镇不住这三座恶山。其中的隐喻,就是这个黄信早已命赴黄泉,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又如何能够镇住三山呢?

黄信,其实是皇帝的印信,也就是“皇信”。此话怎讲?

却说洪太尉在上清宫住持真人的引诱下,来到了伏魔之殿,书中非常细致地描述了这座十分特别的殿宇:

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隔子,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迭迭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 字,写道:“伏魔之殿”。

洪太尉问明了这座殿宇的名称,便指着大门说:“如何上面重重迭迭贴着许多封 皮?”住持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

这一段描述,就隐藏了朱元璋家两代人。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4)

伏魔之殿的描述中,出现了三处“朱红”,那就是说的朱洪武及其开创的大明王朝。而其中的“朱印”,指的就是“黄信”、“洪信”,是皇帝的印信。皇帝钤印,以朱膘为信,这就是朱膘——朱标。因而,黄信手中的兵器是“丧门剑”,暗喻朱标这一门将丧家,不仅失去皇位,还要被逐出太庙。

更为厉害的是,这一段描述中,隐藏着“朱重八”。前面有三个“朱”字,两次重复的“重重迭迭”,加上住持真人话语中的“八九代祖师”,“朱重八”赫然在目。而这个“九”字在《水浒传》中有着非常奇特的用法,比如九纹龙、九尾龟、蔡九知府,等等,都是在暗喻明代九大塞王,尤其是隐藏了以玄武自喻的燕王朱棣。这层隐喻,后文还将讲到。

“朱重八”以这样的方式,在书中还出现过几次。比如,宋江江州题反诗之后,为逃过黄文炳的构陷而说的那一段“风话”。

“九”的另外一种用法体现在了丧门神鲍旭身上,旭日升起,明月落下。所以,不仅朱标这一门要丧门,大明王朝都将灭亡。施耐庵预测,这个王朝也就二三百年的国运。

黄信隐藏的是朱标,原本,他是可以做“三山”之主的。但是,却因为疾病死于洪武二十五年,没能入主在三山泥土之上的大明皇宫,又如何能够镇住“三山”呢?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5)

《水浒传》中为何有两个“三山”

黄信因为师父秦明而投降了清风山,清风山一众在宋江的率领下,投奔了梁山。如此,青州的三山便只剩下“二山”了。而在后来的故事中,却又有“三山聚义打青州”的故事。此时,青州境内的三座恶山就变成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

这样的变化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奥妙呢?

我们先说说为何青州境内有这么多恶山。青州知府名叫慕容彦达,他的姐姐是宋徽宗的贵妃。查阅历史,宋徽宗是没有一个慕容贵妃的。因而,这一处描述肯定又隐藏了隐秘了。

“慕容彦达”其实是两个历史符码的组合,慕容,是五胡十六国燕国的国姓。彦达,则是孟昶的字,这个孟昶不是后蜀的后主,而是东晋名臣。孟彦达曾任青州主簿,桓玄之乱时,配合刘裕京口起兵,趁机杀死桓弘,收复建康(南京),迎立晋安帝,光复东晋王朝。

东晋末年,爆发孙恩、卢循为首的天师道信徒叛乱,义熙六年(410年),卢循兵临建康城下。此时,大将刘裕北伐,建康无能将可守。孟昶见形势危急,便劝晋安帝逃往江北避乱。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采纳,孟彦达遂仰药自杀。

因而,“慕容彦达”这个名字中就暗藏了燕王谋反,建文帝死难的明朝秘史。孟彦达与建康城的关系,与后来发生在建文年间的历史很有点相仿。

彦达是孟昶的字,这又是一种借喻手法,以此孟昶喻彼孟昶,也意味着建文帝是个丧家之主。这也是清风寨中有一个叫“花荣”的副知寨的缘故,孟昶最宠爱的就是花蕊夫人。花荣,意味着只开花不结果,建文帝是无果而终。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6)

“慕容彦达”所隐喻的历史,早就出现在了龙虎山上,就是朱洪武遇到的白额锦毛虎和那条雪花大蛇。雪花大蛇既是出生于蛇年大雪节前的朱允炆,锦毛虎则是清风山寨主燕顺。

清风山上有三个裹着红头巾的头领,他们就是红巾军二代,是“燕王英武真天授”。清风对明月,因而,宋江到了清风寨就在元宵节“夜看小鳌山”。鳌,就是大龟,龟蛇相逢就是玄武,朱棣就自称是玄武大帝降世。

清风山撤走之后,孔明、孔亮又占据白虎山打家劫舍。白虎,当然是白额锦毛虎,这就意味着燕王重回三山。打完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便是朱棣迁都北京的隐喻——施耐庵笔下真正的梁山,其实在北京。

梁山为何在北京,这是题外的话,咱们今后再来解读。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7)

黄信为何没动二龙山与桃花山

从文本故事中来看,黄信出言要镇住三山,但迟迟没有行动,因为拿了宋江、花荣,才迫不得已与清风山交手。因而,二龙山、桃花山没有受到黄信的任何威胁。难道是黄信知道二龙山有三大头领,忌惮他们的武功?

武松与宋江同时从孔家庄出发,想必也是前后脚到了二龙山。此时的二龙山,实力要强过梁山,黄信不敢动他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本事平常,为何也不敢捏这样一个软柿子呢?

桃花山原本是周通做寨主,因为打不过李忠便让出了寨主之位。打虎将李忠这个人物十分有意思,其实隐藏的是李文忠。李文忠有个儿子叫做李九江,也就是靖难之役结束时,放朱棣进城的欲保四“李应(里应)”。所以,《水浒传》中的江州也说的是南京,浔阳楼、浔阳江只不过是借用了九江而隐藏历史上的李九江。这个借喻,与上文讲到的孟昶是一个手法,这样的手法在《水浒传》还有很多。

因为李九江的背叛,建文帝最终交出了皇位,三山易主。所以,“周通”隐藏的是原本是朱标弟子的朱允熥——朱允熥快读就是“周通”。

朱标死后,朱元璋要立孙子做皇帝,也应当是立嫡长孙朱允熥。但是,朱允熥与蓝玉之间的关系让朱元璋忌惮,因而选择了没有外戚背景的朱允炆,蓝玉之死与立储有关。《水浒传》中也有这段历史的暗喻。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8)

二龙山就更牛了,鲁智深、武松、曹正三人隐藏的是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这层隐喻,我曾经多次做过解读,此处简单说一下。道衍和尚(姚广孝)字独暗,号独庵老人,是《水浒传》中的天孤星花和尚(亦佛亦道,命中驳杂,驳杂就是花)。

武松是虎面行者,道衍则形如病虎。“操刀鬼曹正”隐藏着“曹操”,就是一张宰相符码。所以,这三个人合起来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曹正是林冲的徒弟,“遇林而起”说的就是姚广孝遇见朱棣而发迹。

以这些隐喻来看,朱元璋“孙立”以及“三山”易主,都是朱标死后才发生的事情。所以,镇三山黄信根本就没有办法动这两座山头。《水浒传》中确实也是这样写的,宋江明知道武松投奔了二龙山,但却根本提都不提,上梁山去也不带着二龙山、桃花山的好汉们。

清河县、三山,原本是一个地方,说的都是南京城,隐藏的都是大明王朝皇位传承的秘史。这两个地方合起来就是“大明河山”。“三山”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南京城的皇位争夺战。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9)

三山填平了燕雀湖,造出了阳谷县

说三山就是填平燕雀湖,建造了南京明朝皇城,书中还有隐喻,而且,有很多的隐喻。此处,我再简单地补充两点。

燕,就是燕王朱棣,这个隐喻不必多讲了。那么,雀讲的又是谁呢?雀,隐藏的是建文帝朱允炆。

书中有好汉叫做井木犴郝思文,就是“好思文”的谐音,而井木犴则是南方朱雀之首。书中还写到,两个禁军教头都曾冒充过姓张的,鲁智深、李逵不识字看榜文,被金老、朱贵叫做“张大哥”。李逵杀虎之后,被猎户簇拥到曹家庄,曹太公问他姓甚名谁,李逵说自己姓张,叫做张大胆。

宋江在清风寨被刘高捉了,也是冒充姓张的,自称郓城张三。郓城张三是谁?就是与阎婆惜打得火热的张文远。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喜欢在隐瞒身份的时候自称姓张的呢?原来,张、璋同音,而且说的是二十八宿的张宿。张宿,南方七宿第五宿,居朱雀身体与翅膀连接处。

所以 ,书中的燕雀,说的也是朱棣、朱允炆叔侄争夺皇位。同时,三山填平燕雀湖,还意味着朱棣迁都。

我在解读武松打虎、杀嫂的故事时,以紫石街、狮子桥等等符码,揭秘了这个清河县邻郡的阳谷县,说的也是南京城与北京城。紫,既是紫金山又是紫禁城,石,就是石头城,狮子桥也在南京城中。

水浒传中清河县有哪些人(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在哪里)(10)

所以,清河县、阳谷县既是同一个地方,又是相邻的两个“县”,即明朝的两个都城。都是都城,其职能和地位难道不是很相近吗?大明王朝还真的有两套都城班子。

《水浒传》中的地名基本上都是虚拟的,包括梁山、青州、大名府、郓城县、曾头市,等等,都指向了南京城、北京城。此处说的清河县,那就更不例外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