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金色金矿石是黄金吗(金沙金矿被马可波罗称作黄金之国的日本)

黄金之国,一提到这四个字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遍地都是黄金,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全部与黄金有关系的一个闪着金光的人间仙境。而要定位这个国家,要么是富可敌国的中国,那至少也得是矿产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的国家才能把黄金与这个国家联系起来。

然而,一个举世闻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在游历完欧洲、大洋洲、亚洲大陆后他却把一个蕞尔小国日本称作“黄金之国”。

外表金色金矿石是黄金吗(金沙金矿被马可波罗称作黄金之国的日本)(1)

其实,事实上,战国时期之前日本的黄金产量还不如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黄金产量高,甚至还不如中国的楚地的黄金矿产的产量高。为什么黄金之国不是中国而是一个小小的邻国日本,在马可波罗游历山川风景后却把日本称为黄金之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东方见闻录》与黄金之国

(一)关于《东方见闻录》和作者的背景

《东方见闻录》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另外一个名字,马可波罗游记被广大人民所熟知,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记述了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游历地中海、欧亚大陆和中国的经历。而马可波罗更是从元朝时期就被我们的先人反复称颂的冒险家。

马可波罗(1254-1324年)是第一个穿越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他在中国旅行十七年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震惊西方世界的美丽神话。这部被称为“世界百科全书”的游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西方人认识东方的书,它为整个欧洲打开了东方的神秘大门。

(二)关于黄金之国

黄金,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财富,而黄金之国,满足了所有人的对黄金的幻想。

《东方见闻录》对黄金之国进行描绘:“(日本)据说有黄金,其数量是无穷无尽的......君主有一座很大的宫殿,宫殿的屋顶都是用上等的金子做的……宫殿的房子都是用金砖铺成的,用石板代替......。”这是一个巨大的城市,是一个可以居住数百万人的城市。

在这里有充斥着无数的香料和丝绸等昂贵的贸易品的市场,雄伟壮观的宫廷塔楼,衣着华丽的人们,甚至还有流淌在那中间的河流,只需喝下清澈的河水,就能恢复一个人失去的青春。

外表金色金矿石是黄金吗(金沙金矿被马可波罗称作黄金之国的日本)(2)

这一切,在他的描述中是一个理想居住的世外仙境,光是有这些不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拥有黄金,国王的宫殿屋顶上铺满了纯金,地板上铺满了手指宽度来衡量一样厚的黄金。这,就是黄金之国。

二、日本,被称为黄金之国的理由

(一)黄金之国与镰仓幕府时代

马可波罗在写《东方见闻录》的时间,正好是日本的镰仓幕府时代。时代总是与政治经济相关。提起日本的镰仓幕府时代,很难不把这个时代与武士联系在一起,因为这就是武士统治政权的刚刚从奴隶制度走向封建制的一个关键时期。

镰仓幕府百年以来都是战争年代,战争使人口增加,从而导致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这个时期,幕府击退了蒙古人的入侵,国内经济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如此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凭借什么成为了黄金之国?

在镰仓幕府时代的历史上,从封建制度正式建立之时起,金银就在日本各地广泛开采,而在当时各个封建领主之间的斗争中,金银的开采步伐进一步加快。金银被用作赏金,用于战争的资金,这时的金银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一方的金银越多,就越能养出强大的军队来打败另一方。

正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刺激了金银的开采,金矿的掠夺性开采使得当时日本的黄金产量突飞猛进。而且黄金相对于其他货币来说,是稳定、易携带的财产。比其它贵金属,黄金有易保存、体积小和价值高等优点。也可以说是,战争使黄金得到了开发。

外表金色金矿石是黄金吗(金沙金矿被马可波罗称作黄金之国的日本)(3)

(二)日本,意料之外的黄金之国

在唐代史书以前的记载中,史学家们几乎都对这个荒凉、落后、野蛮,而且居民大多粗鲁无礼、生活习惯极其恶劣的国家没有多少赞美之词。

但在公元8世纪以后,关于日本的财富的传闻开始流传,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公元749年在日本北部发现沙金,并在此后的400年里持续输出到外国,这个时候,对外输出黄金的贸易,才引起了世界对这个国家的注目。

九世纪下半叶,伊斯兰教学者霍尔达齐贝曾描述过一个叫Waqwaq(倭国)的国家:据说在那个国家里面,猴子戴的项圈都是金子。与此同时,在日本的邻国中国正是唐代,唐朝官员们对日本使节的年薪,约五公斤黄金的年薪感到非常惊讶。

不仅如此,他们还看到日本留学生在长安留学期间有资金大规模地购买奢饰品、乐器和书籍。不过,当时的唐朝人和阿拉伯人大概都不会想到,他们所看到的只是部分的事实。据估算,日本当年的黄金年产量不超过250吨,不到整个东亚的十分之一,但“黄金之国”的传言,却随着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远。

按照常理,像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面积狭小的国家,被称作黄金之国,是出人意料的。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国家,全国约75%的面积都在丘陵山区,只有一小部分是山间盆地和平原,而且还分散在全国各地。

日本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四面环海,火山多、地震多,灾害频发,资源匮乏。但是,历史上的日本确实是世界黄金生产大国,不仅不缺黄金,还能出口到国外。

外表金色金矿石是黄金吗(金沙金矿被马可波罗称作黄金之国的日本)(4)

(三)从细节窥探黄金之国内的风景

早在13世纪,日本北部地区就发现了金砂,有封建领主在封建土地上发现了新的金矿,用开采的黄金建造了一座寺庙,用441公斤黄金铸造了一尊佛像作为礼物送给当时的天皇。这座寺庙就是今天还闻名于世的金阁寺,也被称作鹿苑寺,位于日本京都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

这座寺庙气派辉煌,而雄伟壮丽的寺庙很多,唯独金阁寺比较特殊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座寺庙,里里外外都是用金箔打造而成,金光闪闪夺目,让人移不动注视的目光。连寺庙都能被黄金环绕,由此可见,黄金之国名不虚传。

马可波罗憧憬的黄金之国“日本国”起源地其实位于奧州日本47都道府县“岩手県”。岩手県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属于日本地域中的东北地方。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南方铁器产地盛冈、世界文化遗产,平泉的中尊寺金馆、出产巨额金币的鹿折金山等地区。

当马可波罗到达这样一个地方,他看到的是民风淳朴的村落,大家对冶金事业的热情,富饶的土地,雄伟的寺庙和宫殿,他从心底感到的震撼使他很难不把这里称为:“黄金之国”。

三、黄金之国与世界的联系

(一)黄金,被黄金之国低估的货币

日本一开始并没有将黄金作为主要的货币,即使在日本黄金产量极高的国情下。

外表金色金矿石是黄金吗(金沙金矿被马可波罗称作黄金之国的日本)(5)

虽然以金银作为海外贸易的媒介,但日本国内在12世纪中叶还是多用铜币。由于铜的相对匮乏,日本甚至通过出口黄金与中国宋朝换取铜钱,用当时的贸易还用黄金进口宋朝的药材、香料、调料、丝织品、画品等商品。

以黄金换取铜钱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国内黄金的丰富程度,而日本与中国朝代的贸易主要是以黄金换取铜钱。日本是当时最主要的黄金生产国,中国封建王朝从日本进口黄金中获利。从中不难看出,黄金之国黄金的雄厚。

(二)黄金之国与欧洲的贸易

中世纪末,以日本盛产贵金属(金、银、铜)闻名。从马可波罗口中的黄金之国可以窥见,日本岛甚至被西方人称为“金银岛”。

日本黄金分为块、条、币状及金器。日本与贸易大国荷兰关于黄金的贸易就持续了近百年( 1664-1763),黄金贸易,是近代东西商贸往来的主要活动之一。与欧洲各国的频繁黄金贸易可以看出,黄金之国的黄金储量确实是惊人的。

四、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日本有了和宋朝以金换铜和荷兰的黄金交易的经验之后,更加注重本国对黄金的储蓄。

外表金色金矿石是黄金吗(金沙金矿被马可波罗称作黄金之国的日本)(6)

这要从日本本身的黄金状况追溯起,日本人虽然一直在开采本国金矿,但其黄金产量并不高,能开采的金矿也受到限制。1526年以前,日本开发的金矿大多是冲积矿(Placer),一般沉积在山谷中,金矿的开采深度较浅,可以开采的金矿很少。

日本大名为了聚敛财富、永久拥有金矿,对其控制的金矿进行限制性开采。他们不将自己的黄金开采到底,而是试图控制自己的开采量,从其他地方购买黄金,也要从其地方购买黄金。

在镰仓幕府时代,幕府认识到金银储备对国内经济的重要性,从此严格限制外国人输出贵金属的数量,甚至禁止他们运走金银。幕府利用类似现代社会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了国 内经济。外国人将日本金银当作商品运走,造成日本货币市场的混乱,同时又让日本人认识到控制货币的必要性。

从那个时候,国家对黄金储蓄的重视,日本人对黄金的掌控,使得黄金之国的名字名副其实

参考资料:

1. 马可波罗.《东方异闻录》[M]

2. 陈杰.《幕府时代:镰仓幕府》.[M]

3. 長崎根元記:海表叢書四[M] .京都:更生閣書店. 1928

4. 山脇悌二郎. 長崎の唐人貿易[M] . 東京:吉川弘文館, 1964.

5. 科野孝蔵. オランダ東インド会社―日蘭貿易のルーツ[M] . 東京:同文舘, 198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