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1)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2)

在新药时代,除缓解深度外,反应动力学模式也是简单且有力的生存预后预测指标,可用于指导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决策。那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反应动力学(response kinetics),即快速/早期缓解、缓慢/晚期缓解、短暂缓解、持续缓解是如何影响患者预后的呢?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MM的缓解深度与长期预后之间的关联是公认的[1]。然而,MM患者的深度缓解并不能总是转化为总生存(OS)获益。将近1/5从最初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在12个月内复发,生存期<3年。相反,获得持久的轻微缓解(MR)的患者通常有更长的生存期[2]。可见,仅依据缓解深度预测预后的能力有限。

那么,哪些治疗反应指标可更准确地预测MM预后呢?现有研究对此有何启示,对于临床决策有何指导价值呢?

除缓解深度还需关注缓解速度,

防止治疗不足

为阐明复发/难治MM(RRMM)治疗反应动力学与预后之间的关联,法国巴黎Saint Antoine医院Laurent Garderet等对TOURMALINE-MM1研究,即“评估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与安慰剂-Rd治疗RRMM的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试验”的23个月随访数据进行事后分析,按缓解深度和至最佳缓解时间(T BR)分层,评估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缓解持续时间(DOR)[1]

1 缓解越深=预后越好

该研究对IRd组和安慰剂-Rd组共676例患者进行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最佳疗效评估:2%为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11%为CR,38%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30%为部分缓解(PR),13%为疾病稳定(SD),6%为疾病进展(PD)。

患者的缓解深度与PFS改善(图1b)和DOR延长(图1c)呈正相关,这与既往认知一致。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3)

图1 按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确认最佳疗效进行分层的患者预后情况。(a)两组各自的缓解率;(b)两组无进展生存;( c)两组各自的缓解持续时间

同时,与安慰剂-Rd相比,IRd组的总缓解率更高(79% vs 73%)、缓解程度更深(CR:15% vs 10%;sCR:3% vs 1%,图1a)、DOR更长(26.0个月 vs 21.7个月)。

2 缓解缓慢=长期预后更佳

按T BR分层的结果显示,在IRd组,174例(61%)患者的TBR为0~4个月(“早期应答”),109例(39%)患者的TBR> 4个月(“晚期应答”);相应地,安慰剂-Rd组分别有159例(60%)和106例(40%)获得早期应答和晚期应答。

值得注意的是,晚期应答者的中位PFS较早期应答者显著延长(IRd组:未达到 vs 18.5个月;安慰剂-Rd组:未达到 vs 14.9个月)。同时,敏感性分析显示,晚期应答者的最佳缓解持续时间也较早期应答者延长。

Cox模型,又称风险比模型,是一种用来分析时间与危险因素关联的统计学方法,属于生存分析的一种。研究者用扩展Cox模型对此分析所纳入人群的PFS进行了Landmark分析,即按不同时间段分别分析,不使用“早期应答“和”晚期应答“的概念,也证实了在PR和≥VGPR患者晚期应答与改善预后之间的关联:

  • 对于6个月获得PR患者,晚期应答者的PFS较早期应答者有延长趋势(HR 0.6;P=0.23;图2a和2c)。

  • 对于9个月获得VGPR及以上最佳缓解的患者,晚期应答者的PFS较早期应答者明显更长(HR 0.25;P<0.01;图2b和2c)。进一步说明较晚获得最佳缓解将可能拥有更具优势的PFS和DOR。

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较晚获得应答的肿瘤通常侵袭性低,但患者长期获益较好。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4)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5)

图2 按最佳缓解进行的PFS Landmark分析

安全性方面,在早期和晚期应答者中,总体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主要研究报告的一致。

建议:对晚于4个月达到≥VGPR的患者,可继续治疗直至进展。

在临床实践中,若通过4个月的治疗仅达到PR,临床医生可能会想要改变治疗计划。该项事后分析提醒我们,晚于4个月达到≥VGPR并不会损害总体预后,而且晚期应答者虽有更长的治疗时间却并没有增加毒性。因此,应避免由于“缓慢缓解”而过早终止治疗,应鼓励患者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1]

对于反应动力学与MM预后,

中国本土研究有何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等也评估了MM治疗反应动力学与预后之间的关联。该分析纳入626例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免疫调节药物(IMiD)治疗的新诊断MM患者,评估了患者的缓解深度、T BR和最佳缓解持续时间(DBR),并总结了基于PI或IMiD诱导治疗后的不同反应动力学模式[2]

1 快速获得CR≠良好预后 ?

与晚期应答(T BR>3个月)患者相比,早期应答(TBR≤3个月)患者更有可能出现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预后更差。同时,与移植前获得<CR且移植后缓解加深达CR的患者相比,移植前获得CR患者的PFS更差(P=0.027)。

与晚期复发(D BR>24个月)患者相比,早期复发(DBR≤24个月)患者的中位OS(112个月 vs 33个月)、复发后生存(33个月 vs 15个月)均明显更短。多变量分析显示,TBR与mPFS和mOS独立相关。

2

“ U谷型”反应模式患者的预后最好,“过山车”反应模式患者的预后最差

根据T BR和DBR,患者被分为4种反应动力学模式,其预后截然不同(图3):

  • 晚期应答和晚期复发(模式A),中位PFS为74个月,中位OS为126个月。该组患者的M蛋白变化曲线呈“U谷型”,即M蛋白随着复发而适度增加,并缓慢地达到平稳状态。

  • 早期应答和晚期复发(模式B),中位OS为81个月。

  • 晚期应答和早期复发(模式C),中位OS为44个月。

  • 早期应答和早期复发(模式D),中位OS为31个月,与初始治疗从未达到至少PR的难治性患者(中位OS为 26个月)相似。该组M蛋白变化曲线呈“过山车”模式,在初始治疗2个周期内,大多数患者的M蛋白水平急剧下降,但其更可能出现早期、快速复发。

可理解为,模式A(“U谷型”模式)的预后最好,模式B和模式C的预后次之,模式D(“过山车”模式)预后最差。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6)

图3 不同反应模式患者的生存曲线。(A)不同反应模式患者的OS;(B)中位T BR、中位DBR以及按反应模式分组的患者的中位复发后生存

治疗决策:对于“U谷型”反应模式患者,不应过早更换更高强度方案。

研究表明,基于PI和IMiD治疗后呈现的缓慢而渐进的缓解(“U谷型”模式)是良好的生存预后因素,不应过早更换更高强度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年老或身体状况差的患者。

结语

MM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预后迥异。现有研究已证实了缓解深度、T BR和DBR与MM预后之间的关联。在新药时代,可基于反应动力学指标或模式分析特定人群的预后情况,进而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计划,让患者获得更好预后!

参考文献

[1]Garderet L, Laubach JP, Stoppa A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response kinetics and outcomes in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nalysis from TOURMALINE-MM1[J]. Leukemia. 2018;32(9):2032-2036.

[2 ]Yan Y, Mao X, Liu J, et al. The impact of response kinetics for multiple myeloma in the era of novel agents[J]. Blood Adv. 2019;3(19):2895-2904.

声明

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站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VV-MEDMAT-21537

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能保持多久(避免过早终止或更改方案)(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