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的方法有很多吗(手机充电加快到底有多难)

作为小米的旗舰系列产品,小米12S系列进行了多方面的升级,产品起售价也来到了3999元。120w让快充进入到高速时代,快充从18w的qc3.0到现在各家百花齐放的私有协议,手机的充电的方式从双电芯双极耳电荷泵技术到单电芯加充电芯片p1技术,电池的耐用性和发热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高通(Qualcomm)就公布了其最新的Quick Charge 3.0快充技术。当然,QC3.0技术的发布,再到实际商用也还是有段时间的。直到近期搭载高通骁龙820的小米5上市,才标志着这项技术真正被推向市场。

高通的Quick Charge技术是专为配备 Qualcomm骁龙处理器的终端而研发的新一代快速充电技术。到现在的QC 3.0已经是到了第三代。

上一代的QC2.0是在之前QC1.0的基础上演进的新规范,主要是将充电电压从5V提高到9V/12V,以此来提高充电效率的原理。并且根据高通官方给出的数据,QC2.0技术能在30分钟内为一款电池容量为3300mAH的智能手机充入60%的电量。

此前的QC2.0技术主要被用于高通的高端芯片骁龙800系列,而这也成为了高通骁龙800系列的一大卖点。

澎湃P1作为业界首个谐振充电芯片,拥有自适应开关频率的4:1超高效率架构,谐振拓扑效率高达97.5%,非谐振拓扑效率为96.8%,热损耗直线下降30%

同时,澎湃P1也是小米充电效率最高的4:1充电芯片,可做到0.83W/mm 超高功率密度,LDMOS也达到业界领先超低1.18mΩmm RSP。而澎湃P1 芯片内部需要用到三种不同耐压的 FLY 电容,每颗电容需要独立的开短路保护电路,而每种工作模式又需要严格控制预充电压,功率管数量接近传统电荷泵的两倍。并且因为拓扑设计和功能复杂度的提升,每片澎湃 P1 在出厂时都需要通过 2500 多项测试,远高于传统电荷泵。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快充系统究竟应该继续追求速度,还是应该选择新的方向?

过去的单电芯快充体系中,要把输入手机的 20V 电压转换成可以充入电池的 5V 电压,需要 5 个不同种电荷泵的串并联电路。大量的电荷泵和整体串联的架构会带来很大的发热量,实际使用中完全无法做到长时间满功率运行,更难以做到120W高功率快充。

快充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寿命、安全、续航等等维度。如果一味地追求充电时间的极限,则会在其他方面造成妥协。

目前,有线充电速度达到 120W 的智能手机无一例外采用双电芯系统,高速的代价是降低了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原本可以留给电芯的空间,被更复杂的充电电路和双电芯结构所占用,同样体积下,双串电芯的容量要低 4% 左右。不止如此,双串电芯在放电时又需要一颗 2:1 芯片进行降压,它本身的转换效率会导致电量浪费 3%~4%。单电芯充电系统可以规避以上问题,但将充电功率提高到 100W 以上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要重新设计整个充电架构,需要对其中快充芯片的功能做重新定义。驱动小米 120W 澎湃秒充的核心是两颗小米自研智能充电芯片:澎湃 P1。它们接管了传统的 5 电荷泵复杂结构,将输入手机的高压电能,更高效地转换为可以直充电池的大电流。

快充技术缓解了电量焦虑症所谓“电量焦虑症”,典型表现就是手机不充满电用着浑身不得劲儿,一旦电量比50%低了,就要到处找地方充电,或是掏出随身携带的移动电源,被大家戏称“挂尿袋”。而移动设备厂商在尽可能优化设备功耗延长续航时间的同时,也在想办法加快充电这个过程,于是从2012年开始,各种基于USB充电的快充技术轮番登上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目前主流的手机快充技术可以归纳为两种方案,一种是高压大电流,另一种是低压大电流。前者主要有小米和高通在推进,而后者的代表是OPPO的VOOC闪充。高压大电流方案由充电头和设备进行通讯,两者互相了解情况之后,充电头开始以能够被处理的电压电流向设备端输出电能,经过设备端转换之后充入电池;而低压大电流方案则是绕过手机内部的电压转换电路,直接用4.4V~4.5V左右的低电压和大电流充入电池。

虽然想两手抓,但奈何电池进步太慢快充技术的出现,实际上和智能手机换用更大容量的电池是密切相关的。快充技术早期其实是为了解决大容量电池充电时间过长这个问题而出现的,之后它与电池技术并轨发展,只不过快充技术发展的速度太快了,电池容量的增长速度受材料的限制跟不上罢了。后来厂商也不断在提高快充技术的安全性,甚至于对于电池本身的安全性,他们也在提高要求。所以说快充技术和大电池两者本身并不冲突。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自然乐意看到厂商在两方面同时进步,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若是硬要在两者中选一个,虽然想必很多人都不想放弃大电池,可由于大电池容量密度提升实在太慢,现阶段想要给手机安个更大的电池,需要手机牺牲一定的轻薄,具体表现就是会变得更重更厚,手机厂商自然是不愿意做大板砖样子的手机。因此,在快充与大电池之间,厂商取舍的优先级就很明显了:在电池材料有重大突破之前,快充技术一定是手机厂商们不断攀登的方向。#小米12#​#快充充电器可以给普通手机充电吗#​#IQOO#​

手机充电的方法有很多吗(手机充电加快到底有多难)(1)

新的芯片管理电池温度更加平稳

手机充电的方法有很多吗(手机充电加快到底有多难)(2)

一块电池和双电池哪块才是发展的方向

手机充电的方法有很多吗(手机充电加快到底有多难)(3)

澎湃芯片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