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地名由来(让人找不着北的地名-淮安与淮阴)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地区。今天的淮安(地级)市区有淮安区、淮阴区、清江浦区,即一市三淮。然而,这些个地名要是一直是这样倒也好认。让外地人想不到的是,今天的淮安市以前也叫淮阴市,今天的淮阴区以前也叫淮阴县,今天的淮安区以前也叫淮安市,清江浦以前叫过淮阴市。倒不是因为这些地名的行政区划有什么大的变化,地方还是那块地方,只是地名一直在轮轴变。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些个地名是淮安、淮阴两个名称与市、县、区、府等行政级别的排列组合。

淮阴地名由来(让人找不着北的地名-淮安与淮阴)(1)

淮安及周边城市分布

淮安与淮阴,较早出现的地名是大概是淮阴。韩信就是淮阴侯,这一点使得淮阴的知名度甚高。也就是秦朝时期,淮阴作为正式的行政地名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是为秦置淮阴县。南朝齐时期,出现了淮安的地名,是为南齐所置淮安县。南北朝时期,淮阴也好,淮安也罢,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战乱中的经济和文化不但得不到发展,还遭到严重破坏,相应地,建置紊乱,隶属多变。简而言之,隋唐以前,看上去,淮阴这个地名比淮安地位更高些,历史也长久些。

隋唐时期,大一统王朝使得淮安地区得到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中央政府在淮安地区设置了楚州等建制,治所在今淮安区淮城。隋大业初(605年),并淮阴于山阳县,山阳县为淮安县古代另一称呼,可以简单理解其主体为今淮安区。唐初,恢复淮阴县建置,但624年,淮阴第二次并入山阳县; 667年,淮阴又从山阳划出恢复县建置。

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多数时期,淮阴成了淮安的小弟。

宋金对峙时期,淮安淮阴一带,再度成为前线,为双方反复争夺,建置亦复紊乱多变。淮河以北地区多为金朝占领。南宋1273年,老淮阴县部分区域设置清河县。元朝统一中国后,1283年,并淮阴入山阳,淮阴于是第四次并入山阳,而清河因为后成立而独自存在。此后并入山阳县的部分淮阴县域并入了清河县,古淮阴县之地均为清河县所有。南宋以后的这段时间,淮安淮阴这一代以山阳县、清河县的形式存在。

淮阴地名由来(让人找不着北的地名-淮安与淮阴)(2)

黄河夺淮形成的洪泽湖

1194年发生了一件地理和历史上的大事,黄河改道淮河入黄海,史称黄河夺淮,当然,这也不是黄河第一次改变入海口了,只是对淮安地区影响较大,尤其影响淮阴县城。到了明清时期,淮阴(清河)隶属于淮安府。尽管战争不在,但是黄河带来的海量泥沙再度干扰了淮阴(清河)的行政区划。明初,清河县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嘉靖年间,大清口淤塞,黄河全经小清口入淮,县城水患深重。明末清初,清河县城因水患,在小清口西北和甘罗城来回迁移。

清代,1761年,江苏巡抚上疏请求移治清河(淮阴)县城,获准后于次年迁至山阳(淮安)的清江浦,而割山阳靠近清江浦十余乡并入清河,清江浦成为清河县的新县治。注意,这里等于是把老淮安县的部分地方隔给了老淮阴县。当然,大家都是淮安府的地盘。

淮阴地名由来(让人找不着北的地名-淮安与淮阴)(3)

漕运总督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明清时期,淮安地区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明景泰二年(1451年)开始,漕运总督驻节于淮安府城(今淮安区),不仅管理跨数省长达数千里的运河沿线,并且还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还一度管理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庐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等地。到了清晚期,因南京为太平军所占,漕运总督节制江苏长江以北诸镇、诸道。而各省的督粮道,都隶属于漕运总督。清代,朝廷在淮安府的清江浦设立了江南河道总督。那个时期,一个淮安府设置了两个省部级干部,漕运总督和江南河道总督。

淮阴地名由来(让人找不着北的地名-淮安与淮阴)(4)

南河总督旧址(来自网络)

民国初年,山阳县改名为淮安县。因与河北省清河县同名,江苏的清河县复称淮阴县,仍设治于清江浦。原淮安府撤销,直到1949年解放,才成立了淮阴专区,专员公署驻淮阴县城。1950年,淮阴县县城清江浦成立清江市,淮阴县农村仍为淮阴县。几度分立,1970年,淮阴专区改称淮阴地区,专署驻清江市。这几个地区形成了淮阴县、清江市、淮安县的格局。到这个时候,淮阴、淮安、清江几块地方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与明清时期不同的是,此时,淮阴的名称成为地区的代号即淮阴地区,下辖淮阴县、淮安县、以及清江市,治所驻地为清江市。

1983年,(淮阴地区)清江市改名为淮阴市,下辖淮阴县、淮安县等。1987年,淮安县改为县级淮安市。即此时淮阴市(地级)下辖淮安市(县级)、淮阴县。淮阴是大哥,淮安市小弟。

淮阴地名由来(让人找不着北的地名-淮安与淮阴)(5)

淮安市区最新建制

2001年,淮阴市(地级)改为淮安市(地级),淮阴县改为淮阴区,原淮安市改为楚州区,后有于2012年改为淮安区至今。此时,淮安变回大哥,淮阴接着做小弟。

总结来说,自隋唐以来,淮阴只有在1949年-2001年,作为地区的老大,尤其是1983年-2001年这段时间,更加名正言顺。而2001年以后,淮安恢复了他在明清时期的传统地位,成为地区的老大。并且,这一回,淮阴连县都不是了,而是更受上级指导的市辖区。

造成淮安(地级)这地方地名混乱除了“不为人知”的原因外,主要还是跟他的地理位置有关。淮安(地级)作为淮河与邗沟也就是后来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影响显著。首先是守江必守淮,在南北对峙时期,淮河沿线的淮安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使得地区建制混乱。其二是历史上黄河夺淮对这里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使得老淮阴县的县城迁到了老淮安县的清江浦。

淮阴地名由来(让人找不着北的地名-淮安与淮阴)(6)

淮安大运河枢纽(百度百科)

2001年以后形成的最终建制,更多地受到了明清时期的影响,即淮安为府、淮阴为县的建制。可以视为恢复淮安府几百年的传统。

淮安和淮阴,傻傻分不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