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

千山之巅,白雪皑皑。

长江,从神秘的青藏高原汇流而下,穿过高山峡谷,历经时空变换,流出6300余公里的绵长,奔腾向海。孕育着文明,滋养着生命,生生不息,形成了推动中华大地不断更新发展,塑造我们民族品格与家国记忆的强大文化力量。

而作为一所以母亲河命名的高等学府,长江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厚积薄发,凝练出“广纳百川、润泽万物、推陈出新、百折不回”的长江精神。一路上,长江大学在时代潮流中奋楫扬帆、逐浪前行,书写着教育报国的精彩答卷!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

看众流合注,霈为大川

——逐浪新时代,初心无旁骛

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淼无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脉。长江大学于楚地荆州巍然而立,汲千年古城之滋润,得万里长江之孕育,朝气勃发。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2)

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长江大学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3)

从涓涓细流到壮阔奔涌,点滴汇聚终成璀璨星河。四校合并重组后的长江大学,成为湖北省属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综合性大学。200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2009年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得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经过多年发展,截至目前长江大学已设有107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其中,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4个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4)

极目楚天阔,心潮逐浪高。如今,长江大学正在奋力铸就新兴科技“创新港”,国际教育“桥头堡”,现代农业“试验田”,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顺大势、砥中流,舒展开一幅磅礴发展的恢弘画卷;长江之滨,一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正蔚然崛起。

当搏风九万,击水三千

——逐浪做伯乐 痴心不言悔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80多年来,50万长大学子从校园里走出,传承着长江精神,肩负着时代重任,展现着长大担当。他们在大漠戈壁、深海远洋;在天南地北、长城内外,用青春和汗水,奋进在祖国建设的主战场,为中国腾飞贡献力量。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5)

王铁冠,1965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生物标志物、油藏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建立了4类生物标志的成因演化模式,开拓了油气勘探领域。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6)

邓运华,1985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致力于渤海石油勘探技术工作,开创性提出了石油勘探创新理论,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7)

李承道,1984届校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大麦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是作物基因组、泛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

建校以来,长江学子们始终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在各个岗位上践行着“长大长新”的校训。他们中,有全国劳动模范、打开通往南海深水油气宝藏的大门的李中,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邹俐、游亮,有扎根基层的秭归县植保站高级农艺师易继平,有最美乡村女教师邓桂秀……还有更多默默无闻,奋战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长大人。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8)

以青春之理想、青春之活力、青春之奋斗,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如今,新一代长大人正在成为学校发展续航的先锋力量。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9)

荣俊,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4年,他参与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新技术构建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1年4月,由他领衔负责的研究成果获批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标志着学校在新兽药创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0)

今年3月,机械工程学院师生们的《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拔杆伏“魔”助棉白》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该项目解决了棉田棉秆全量高效收获、残膜机械化回收两大难题,对提高我国新疆等地区棉花种植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树一流之帜,拼搏致远

——逐浪乘大势 衷心以报国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从世界屋脊的雪山发端东流入海,也从远古的历史中流淌至今,古老而常新。而长江大学也充分继承了长江的精神,一直在努力践行“长大长新”校训,多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各方面实力,致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谱写了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生动诗篇。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1)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2)

今年5月,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28日的统计数据,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正式跨入国际高水平学科方阵

至此,学校共有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入选学科数在省属高校并列第一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3)

在软科2021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长江大学农学上榜,世界排名301-400。

目前,学校已拥有11大学科门类,形成油气勘探、农产品绿色高效生产、绿色化工与清洁能源、油气智能装备4个“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石油天然气、绿色农业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拥有16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建有5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在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4)

多年来,长江大学始终以“组织大团队、争取大项目、获批大平台、产出大成果”为科技工作指导思想,面对“援藏”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各类合作资源。在核桃产业、医疗卫生、规划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等多个领域,为全面推进湖北省科技援藏工作贡献了长大力量。

近期,学校顺利中标湖北省“十四五”重大科技援藏项目——“西藏高原核桃产业技术研究”,将进一步助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需要就是攻关指向。近年来长江大学聚焦国家能源、农业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方面彰显大学使命,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趁长风浩荡,破浪而前

——逐浪海天阔 将心向未来

大江奔流,浩浩汤汤,壮阔长江,始终向前。

作为一所建在江汉平原、农科优势突出的高校,长江大学聚焦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重大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学校成立了“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由104人组成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建成35个高水平研究平台,围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产业所需的关键技术突破。

近年来,该中心选育出强竞争力的优质、高产、多抗和特用粮食作物新品种50个;筛选、创制和引进一批优异育种新材料;选育的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累计7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0.3亿元。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5)

提高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效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要奋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对此,长江大学主动走出去,联合石油企业,开出问题清单,以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在解决一个个油气田开采的具体难题的同时,学校涌现出很多科研成果——研发的数字岩芯扫描仪器系列产品在与德国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胜出,常年占有国内该领域90%以上的市场;油田化学系列产品10多年来一直应用于海上石油钻探;石油仪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现场;“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省部共建名单。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6)

面对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战略布局,长江大学已制定方案,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对接战略需求,抢抓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良好机遇;搭乘智慧农业与绿色发展的和顺东风,精准定位、深化调整,整合培育各类科研平台,筹划、推进申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今年1月,学校先后与湖北省荆州市的松滋市、江陵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形成共识,在“常态、精准”上下功夫,在“平台、项目”上做文章,在“标准、多元”上见实效。

如今,学校已与湖北省内的13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批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60多项,在18个县、市建设了示范基地。

长江大学稳步推进双一流(筑广厦育栋梁逐浪八十余载)(17)

一直以来,长江大学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特色发展作为立校强校的基石,培养大学生、造就大学者、探究大学问、拥有大志向、升华大境界。培养鼓励学子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把握方向,在砥砺人格品行中超越自我,在练就过硬本领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中成长成才。

未来,长江大学将敬于使命、忠于梦想,韶华不负,继续扬帆起航。全体长大人将继续秉承长江精神,广纳百川练本领,润泽万物担道义,推陈出新求真知,百折不回做强者,以青春之我点亮青春之长大,以青春之长大点亮青春之中国!

关注“长江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青年报、长江大学官网、官微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