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救护接力项目是什么 1救5这场生命接力

12日傍晚,南平一位50岁的农民工猝然离世,家人含泪捐出他的所有可用器官和组织;13日一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十余个科室、近百位医务人员齐上阵,同步进行心、肝、肺及双肾5台大器官移植手术,助他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1人救5人”的生命馈赠。

生命救护接力项目是什么 1救5这场生命接力(1)

器官获取前,医护人员集体向捐献者默哀致敬。

凡人壮举:

农民工猝然离世,捐出器官和组织

“他走得太突然。”协和医院联合OPO(器官获取组织)工作人员席涛介绍,这位农民工兄弟在南平某县一处工地打工,患有高血压而不自知。10日中午,他回到出租屋,本想午休一会儿,却意外晕厥倒地。合租工友连忙拨打“120”,但抵达当地医院时,他已失去生命体征。检查结果显示,病因是高血压引起的严重脑出血。

10日半夜,这位农民工的女儿、女婿从外省赶回南平。望着病床上呼喊不应的父亲,这位“90后”女子嚎啕大哭,她不能想象,失去父亲的余生,自己会沉浸在怎样的思念里。

然而,经过一天痛苦思索,这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女子一抹眼泪,毅然决定捐献父亲的所有可用器官和组织。她说:“父亲生前平凡,捐献器官和组织也许能成为他一生中做得最伟大的事。”

承受重托:

带着“生命的礼物”,医务人员星夜赶路

12日傍晚,经福建省脑死亡判定专家组成员研判,这位农民工已符合脑死亡状态。在南平当地红十字会人员的见证下,女子在协和医院联合OPO人员席涛、潘欣璐的帮助下,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

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自动分配,5名在协和医院登记等待的器官衰竭终末期患者幸运得到这些“生命的礼物”。

13日凌晨1时许,抵达南平的协和医院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取下农民工珍贵的器官和眼角膜,与协和医院联合OPO人员克服疫情困难,历经3个多小时车程,披星戴月赶回福州。

“为了让捐献的器官真正起作用,器官转运和保存必须遵守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必须与时间赛跑。”席涛说。

生命接力:

5台手术同步进行,完成“一人救五人”

当日,这些“生命的礼物”一抵达福州,已准备就绪的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心外科、胸外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病理科、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十余个科室、近百位医务人员齐上阵,同时开展心、肺、肝及双肾5台大器官移植手术。从器官获取到器官移植,他们一共奋战了13个小时。

术后次日,

5名器官受捐者的病情趋向稳定,

其中几人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

生命救护接力项目是什么 1救5这场生命接力(2)

多名受捐者已回到普通病房,图为其中一名肾脏受捐者。

据了解,接受肝移植的是一名38岁女子。她不幸确诊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此后渐渐出现黄疸、胸腹水、反复感染、硬膜下出血,被病魔逐步吞噬。换肝是她唯一的活路。

生命救护接力项目是什么 1救5这场生命接力(3)

肝移植手术

接受肾移植的两名患尿毒症的男子。自发病以来,他们长期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每日还需吞服大量药物,期盼通过手术摆脱病痛折磨。

生命救护接力项目是什么 1救5这场生命接力(4)

肾移植手术

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教授团队为上述3人完成手术。

接受肺移植的是一名56岁男子。他患慢阻肺合并II度呼吸衰竭,最近天气转冷,胸闷、气喘进一步加剧,手术前已到无法脱离氧气面罩的病危程度,家人十分焦急。

生命救护接力项目是什么 1救5这场生命接力(5)

肺移植手术

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椿教授团队与医院特聘教授陈静瑜为男子合作完成VV ECMO(“人工心肺”)辅助下双侧肺移植手术。因移植肺功能良好,男子术后氧合指数有效改善,很快撤除了“人工心肺”。

接受心脏移植的是一名61岁男子。患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的他,曾在外院多次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但仍反复心衰。手术前,他已住院80多天,心脏比正常心脏大了10倍,靠强心泵勉强维持心跳。

生命救护接力项目是什么 1救5这场生命接力(6)

心脏移植手术

协和医院心外科黄雪珊主任医师团队为他手术,供心缝上一小时后,即实现自主复跳。

此外,

农民工捐献的眼角膜移植手术

也将于近日在协和医院开展。

据悉,这么多台大器官移植手术在同一家医院同步进行,在我省尚属首次。这意味着,我省的器官移植综合救治能力越发壮大,更多器官衰竭的重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相关手术了。

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苏萍/文

受访医院供图

来源: 福州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