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1)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2)

最年轻的一群人,也最怕老。/ unsplash

若论当代“恐老症”,年轻人敢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出口不是“太南了”,就是“我老了”:办公室的小花曾因被叫“老阿姨”而与00后小朋友发生过激烈的碰撞,但真的等到鱼尾纹爬上眼角后,莫名发现自己“母性大发”;

销售小王,一个常年热衷在烈日下蹦跶的男孩,工作几年后也悄悄敷上了防晒霜,撑起了阳伞;

设计师小K,深知咖啡才是续命刚需,但还是抢购了一箱枸杞茶包供奉在电脑前;

虽然专业医生一再科普“面膜不可防老”,但公关美眉还是相信,一周不敷,就即将无脸见人。

“初老症”不同程度地找上门来,90后轻易不敢拿体检报告,尽管常常在P图软件上臭美2小时,但一照镜子就被沟壑纵横的脸打回现实。

在今天,衰老又有了崭新的含义。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显示,预计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3——这意味着,随着生育率跌破和人均寿命上升,社会“老龄化”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是并不遥远的未来30年,也是更让年轻人恐慌的未来30年。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3)

老龄社会正在到来。/ unsplash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4)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怕老?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一句祝福,人们在18岁的时候念起来的确会盈眶,但当年龄逼近中年,发现自己对日月星辰失去感知能力时,就开始感慨自己真的老了。

《圆桌派》节目中马家辉曾说:“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了,你是恐惧老,恐惧自己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

人对衰老的恐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毕竟在人均预期寿命只有20岁的狩猎时代,人类的字典里没有“衰老”一词,对生命流逝的认知只有死亡。

但当我们一边征服大自然、一边触摸到长寿的秘诀时,就对年岁在身体爬过的痕迹有了唏嘘的触觉,并开始萌生对抗。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5)

衰老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话题。/ unsplash

比如“美人迟暮”,就是一个美至残忍的词。即便是被叫惯了“精灵少女”的周迅,看见《如懿传》中自己松弛的脸庞也难以释怀,跟老朋友陈可辛说:“每天愁眉苦脸担心变老……早上起来坐在沙发上就开始哭。即便窗外的阳光再好,也觉得难过。”

衰老会带来体力的下降,同时也折损心力。特别在当下,若把“四体不勤”的社畜和天天练劈叉的大爷拉到跑道上竞赛,说不好谁才是身轻如燕、疾驰如电的那一位。

再者,面对日渐严酷的社会淘汰机制,不够自信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已经被拍散在沙滩上,尤其是女求职者,迈过三十岁后,就可能直接被HR挡在大门外。

更让年轻人焦虑的,还有中国自古就有的“寿则多辱”理念。年迈色衰,就需要忍受身体的失控、精神的困辱。现代社会一直不缺老人遭嫌的一幕,譬如电影《楢山节考》曾记录,在日本一些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短缺,老人到了70岁,就有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的传统——可见当衰老成为累赘,就会催生种种反人性的陋俗。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6)

电影《楢山节考》中的衰老问题。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7)

研究衰老这件事,其实有点萌

年轻和年老,一直有着近乎刻板的二元对立:年轻人就是鲜活的、敏捷的、健康的,老人家就是黯淡的、迟缓的、虚弱的。

但这事实上是对年长者的偏见,脑神经科学证实,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

因此,年长不一定是衰老的代名词,科学家也为此进行过很多趣味研究。比如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无性生殖是长生不老的,就像萌萌的多细胞动物——水螅,它们大多雌雄同体,可以由身体长出芽体。

但人类选择了有性生殖,可以说为了性,人类曾经放弃过永生。但这不等于我们就放弃对生命长度的追求,因此人类对抗衰老的实验一直没有停。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8)

衰老和新生是人生的两大主题。/ unsplash

大自然本身就隐藏着许多关于长寿的奥秘。比如弓头鲸由于新陈代谢缓慢,平均寿命可达200年;生活在北大西洋的格陵兰鲨鱼可达到500岁的高龄;还有一只叫“明”的蛤蜊,因其生长初期处于明代而得名“明”,在507岁时才因科学家操作不慎而死去。

真正给科学家带来启发的是秀丽隐杆线虫。这是第一种被科学家识别完整遗传密码的动物,外媒《细胞报告》曾指出,美国衰老研究所发现在调整了它的两个基因通路后,把蠕虫寿命增加了5倍。

“永生”则是一个不断被放弃又重拾的主题。2012年,在“全球未来2045年国际会议”上,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提出“永生计划”,觉得可以将人类思维打包移植进机器里,想打造一个全息影像版的虚拟“阿凡达”。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9)

机器人会成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吗?/ 电影《我,机器人》

而在美国,则聚集了一大批天真而激进的“生命延续主义者”。今年6月,纪录片《明天之前》展示了美国第三届“反衰老与死亡大会”现场,里面展示了很多“实验结论”,比如一个水盆状的仪器,能增加中医概念上的“精气”;年轻人的血浆注入到老人体内,能重建生理机能。

“基因狂人”奥布里·德·格雷也参与了此场大会。他是硅谷SENS基金会——人类寿命延长研究非营利组织的首席科学官,早在2017年,他就宣称“能够活到1000岁的人已经出生”。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10)

延缓衰老,或许不再是神话

你是否期待有一天,能把自己活成鹤发童颜的百岁老人?

根据人体细胞分裂和死亡的规律,美国衰老研究专家Hayflick L曾推算出人类的寿命极限约为120岁,但是目前的几率微乎其微。

奥布里·德·格雷总结到,导致衰老的因素有很多,如细胞内垃圾、细胞核突变、细胞衰老、干细胞减少等,这些都可能源自身体的应激、损伤、感染、营养感应失调等。

其中,营养感应失调是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最容易被干预的一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日常膳食。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11)

延年益寿是每个人的愿望。/ unsplash

从全球视野看,自2007年起,全球研究“延长寿命”的投资达到40亿美元,其中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她在2013年宣布组建Calico公司,目标是建立研究衰老的“贝尔实验室”。

2014年,知名药企诺华公司开始研究如何增强老年人的免疫系统,他们把研发重点放在了雷帕霉素,其主要药物RTB101能将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降低30.6%。

另一大型药企Celgene成立了Celularity公司,将长寿相关产品的研发管线独立出来,专注于胎盘干细胞的抗衰老疗法,获得各界关注。

然而,这个领域一直有个疑团在等待破解。想象一下如果有个评价体系能够告诉你,哪些方面跟同龄人比衰老了,衰老指数是怎么样?你感不感兴趣?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12)

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成立现场。

所谓的“衰老指数”,就是汤臣倍健接下来发力的重点方向。10月17日,全球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先企业汤臣倍健,联合中国营养科学的顶尖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共同创建“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开展抗衰老和营养干预研究,破解此难题。

他们将针对不同年龄层人群的营养状况、衰老程度等相关数据,建立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分析模型,包括衰老及抗衰老机制的研究、衰老评价和抗衰老物质筛选体系的建立,老龄健康管理模式和精准营养干预方案的建立和研发等,然后从营养的角度开发相关的干预产品。有望在两三年内建立一个中国人群的数据库,在抗衰老领域有所突破。

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真的)(13)

汤臣倍健与巴斯夫、恒天然、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IFF营养健康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在探索生命的路途上,无论哪种尝试都需要极富有勇气和梦想,因为人类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足够漫长的时间,也进行了足够艰巨的实验。这一次携手,相信会为抗衰老研究的漫长征途点亮又一盏明灯。

法国有句谚语,女人即使老去,也不会枯萎。要想延缓衰老,既要依赖自然的艺术,也要依赖科学的艺术。用科技延缓衰老,加速营养与抗衰老研究的脚步,我们或许能赋予生命更理想的长度,这实质上也是对生命深度的探索。

在未来,延缓衰老或许不再是神话。但愿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老之将至,并相信年迈的自己依然可以很美,正如狄金森所言: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