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花散文经典(当代散文野菊花)

文/樊泽宝

看菊花散文经典(当代散文野菊花)(1)

深秋时节,与朋友进山赏层林尽染的天然风光,山路两旁地头田埂上或石头缝隙间的荆棘乱草中,一朵朵、一簇蔟,金灿灿的小花朵迎风招展,充满自然野趣,阳光下灿烂明媚,十分吸睛,给枯燥的山野一抹亮丽的色彩。

这就是野菊花,也叫山菊花,有白色的,有粉色的,有黄色的。它的茎不是很高且细,总是成簇的长在一起。

山菊花是当地的一种野生植物,从春芽到秋花,年年生长在田埂沟汊边和贫瘠的孤岭峭壁上,任凭雨打风吹,傲然于天地之间。

霜打菊花开,当落叶的乔树灌木卸掉夏日盛妆,野草在秋风中变得枯黄了的时候,平素并不引人瞩目的野菊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绚丽夺目的野菊花盛开,红的如火、黄的如朝阳、白的如云朵,放眼望去,由远及近,岭坡悬崖上一丛一丛的金黄,路边一簇一簇的亮丽,一草一木都溅满秋色,甚是好看。

一朵野菊花,只有一枚硬币大,沿伞房形圆花芯排列单边花瓣;没有水肥供养,没有人照料,纤细的茎顽强地举起它,迎着柔和的秋风轻轻摇曳,一丝不苟地开着,妖娆可人;其或孤株独舞或簇拥联翩,越到深秋开得越舒展,越是出彩。

生长在农村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人对野菊花并不陌生,野菊花春天发芽,但它的枝叶味苦,用鼻子一闻有股药材的味道。不仅家里的禽畜连野兔老鼠等对它都无动于衷,因浑身发苦动物不吃它,甚至闻着味躲着它走,所以其可在路边、在山脚无忧无虑的生长。

我童年时拾草剜菜,熟知野菊花,不过那时生活清贫,认识野菊花不是为了赏花,而是作为秋后的一种柴草和可卖钱的药材。

秋后其枝干如细柴,是农户烧火做饭的硬柴。我们这些拾草剜菜的孩子便拿着二齿钩子到田间地头和沟壑将野菊花秸秆连根刨除,用绳子一捆拿回家。由于毁灭性挖刨,村庄附近除沟坡的林场有少许外,路旁田埂等地就见不到了。以后需到离村七八里路远的村北岭、桲椤场或邻村的山林里才能找到。当时的林场一开春就封山,村里安排一个看山的,尽管离村远,但深秋以前是不准进场的。

唯有野菊花开花了,因其是中药,花可以卖钱,因学生有勤工俭学任务,才允许进场采花。我们在星期天带些熟地瓜干或“焉柚枣”(晒干的熟地瓜干),早晨早起,扛着竹筢,带着镰刀和绳子一起去北岭割野菊花。

到了北岭后需先和看山的大爷打招呼,告诉他是学校组织勤工俭学,我们到山林只收野菊花等药材。老大爷同意后,我们几个进林场,只见林中一大片一大片绽放的野菊花,在风里轻轻摇曳着,我们用镰刀从其根部将其割断,然后一簇蔟的放在草地上,待把周围的割完,再一把一把的收起来,林场的野菊花半天多的时间就被我们割完,我们收集起来用绳子捆好,把筢杆插进堆绳里撅起放在肩上撅着,再到另一个草场。割野菊花的同时,对长在林场沟底成片的另一种药材益母草也收割,有时割的益母草比野菊花还多。

中午吃点从家带的地瓜干,口渴了就到山沟里趴着喝泉水,还会从林场的草丛或树上捉些拖着大肚子的母蚂蚱“蹬倒山”、双目甲(嘎哒剪子)和母螳螂,此时它们因一肚子虸,爬行迟缓,容易捉,且林场平日人少昆虫多,很快我们三人就捉一堆。我们在空闲的庄稼地里挖个坑,坑里放些干草,坑上边抈(yuè)些细树枝条子弹着,将蚂蚱螳螂用山草梗两三个穿一串,然后把坑里的干草点燃,把成串的蚂蚱螳螂放在弹着的树条子上烧烤,烧熟即吃,肥肥大大的,又软又香,特别是蚂蚱,烧熟了以后,肚子里的虸都是金黄色的,泛着晶油,像咸鸭蛋的黄,嚼在嘴里软软糯糯,还有些劲道,能香到人的鼻子眼里。当时为填饱肚皮的美味成了终生的记忆,每当想起,仍感口有余香。

下午太阳落山前,我们将收割的野菊花和益母草等用绳子捆成两个小草垛,然后插在筢杆的两头,人在中间,挑着回家。

回家后将益母草摊开放在猪窝上晾晒,拿着剪刀将野菊花头一朵一朵的从枝条上剪下放在筛子里,一次能剪半筛子。晒干后放在袋子里积攒着,等下个周日再去收割,直至把能见到的野菊花收完。

晒干后的野菊花很轻,卖给供销社收购站,一斤才一毛多钱,一袋子也就斤了八两的,卖不了几个钱;另外还有晒干的益母草,这个更便宜,一斤几分钱,一大捆也就毛了八分的。

虽然钱少,那时农村也没有小孩力所能及挣钱的地方,所以就很值当了,而且那时的三毛两毛都是孩子手中的大钱。

此活动直到考上高中,为准备高考而忙于学习,再没进北岭等林场,也就成了记忆。

新时代让人们衣食无忧,工作之余人们注重的是精神愉悦和养生保健,游山玩水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折服于天然雕饰的鬼斧神工。既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因此,强身健体,欣赏美,享受美成了生活的乐趣和时尚。

野菊为花,赏心悦目,野菊入药,医治小恙。野菊花长在山野中,进山赏花途中风光无限,除了让人大饱眼福外,因其具有药用价值,下山途中可在附近的村民家中买些刚摘的或半干不湿的花朵带回家,药用价值最好的是似开未开的野菊花头。

野菊花性微寒,有疏散风热、消肿解毒的功效,可以当花茶喝。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把野菊花晒干了,当咽喉疼痛、口干舌燥时,只要泡上几朵放两块冰糖,有一股甘苦味,喝上几口就能败火,就会立刻感到沁人心脾的清凉直入肺腑,疼痛很快就会消除。夏天,天气炎热,喝了野菊花茶能清热解暑,是最好的避暑饮料;秋天,天气干燥多喝对身体有益。

当下我对野菊花不仅识花、赏花,而且由衷的对其感叹。

野菊花是平凡的,平凡到只有在鲜花盛开时才会被人想起。其生于穷山僻壤,荒野沟壑,涝能灭顶,旱无滴水,在贫瘠之地没受一点恩惠,没得一点人为眷顾,春天照例发芽生长,夏天枝叶茂盛,晚秋鲜花傲霜,雪天结子传代,历经风霜雪雨。

野菊花是勇敢之花,当百花惧寒而退,万木凋零、百花谢幕时,它独自沐霜绽放,且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它依然花开深秋。

古人咏秋是从菊开始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细品野菊花,其不仅将美丽献给了人间,还用其自身的药用价值消除了人们的许多疾苦,让人身体康健,这是其他花卉所无法比拟的;其风骨独特,精神独立,风霜愈浓,愈见芬芳,这也正是人类所秉持和追求的。

我喜欢野菊花,它生命一次,不负韶光。其成长于山野、盛开于深秋,即使无人欣赏,也将生命最美丽的绽放,开出了生命里的无限,是一种随遇而安、生命力十分顽强的绿植。

【作者简介】樊泽宝: 青岛人,退休公务员,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散文和小说等散见于报刊、文学杂志及网络平台。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