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

之前,一件圆明园被盗的青铜器——“虎鎣”在英国拍卖。得知此事后,一些网友在愤慨的同时也感慨自己学问不够,不知道这“鎣”字该怎么念。其实“鎣”不是规范的青铜器名,而且这个字已经不太使用了,所以不知道也没什么惭愧的;但是下面要说的这些青铜器正式名称您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以免在见到它们时不认识或叫错。

鬲(音:力)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1)

鬲是青铜器名称中最容易被念错的。先秦时代的鬲是一种常见煮食用炊具,其形状一般为口沿外倾,有三到四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商代至春秋时期的青铜鬲在考古中多有发现,1981年城固县龙头镇出土了一只商晚期青铜四足鬲,它高23.41厘米,鼓腹形成四个袋足,颈部饰雷纹,腹部饰兽面纹。该青铜鬲整体造型奇特,目前全国同类器物造型中仅见此一例,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簋(音:鬼)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2)

大家对簋的形象应该不陌生,因为许多古装影视剧中都喜欢用道具簋来盛汤。据史料记载,簋的主要用途是盛放食物,其造型为敞口、束颈、鼓腹、双耳。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形制,商代早期,簋多为圆形无耳,而到了商代晚期,双耳簋开始增多;西周时期簋最为盛行,其形制亦趋复杂,还出现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等,到了西周中期,甚至还出现了带盖的簋。

簠(音:腐)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3)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特点是其盖和器身形状相同且大小一样。簠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至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簠与簋因为都是盛放食物用的,所以古人常将它们并称,比如成语簠簋不饬(音赤),意思是祭品被乱动过,用来借指贪污。

匜(音:夷)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4)

匜是古代用于洗礼或浇水的器皿,青铜匜出现于西周中后期,盛行于东周。匜大体呈椭圆状,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件西周叔上匜,它高16.8厘米,宽28.6厘米,宽流,曲口,鋬作夔龙形,口衔匜沿作探水状,器腹饰兽带纹,前两足上部饰兽首,后两足上部作兽尾形。匜内底有铭文记曰:“唯十又二月初吉乙巳,郑大内史叔上作叔妘媵匜。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说明这是郑国高官为其女陪嫁之用。

斝(音:甲)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5)

斝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温酒用具,它三足、一耳,圆口呈喇叭形,上有两根异形圆柱,多为蘑菇状。考古出土的斝初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商代最多。1973年岐山县贺家村出土了一件凤鸟柱铜斝,它通高41厘米,其两柱顶端各置一圆雕高冠的凤鸟,鸟作站立状,冠耸立,圆目鼓睛,正在举目远眺,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造型,在此类酒器中颇为罕见。

觯(音:智)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6)

觯是一种酒器,流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觯的形制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状如小瓶,大多数有盖,西周时有做成方柱形而四角圆的觯。安阳市博物馆藏有一只商文父乙觯,此觯高17.5厘米,为椭圆形,带盖,盖、腹上部饰云雷纹,上下饰连珠纹,器盖、器底均有铭文“文父乙”三字,有学者认为“文父乙”即商代君王帝乙。

卣(音:有)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7)

卣是先秦时代较为常见的盛酒器,它有盖和提梁,腹深,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异形等,其中椭圆形多见于商代,而圆形多见于西周。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件异形卣——商代猛虎食人卣,它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被称为日本所藏最重要的中国青铜器。猛虎食人卣出土于湖南,据说于近代流入日本,其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十分奇特,在同类器皿中极为夺目。

盉(音:禾)

为什么青铜器都是国内的(这些青铜器名称)(8)

盉的造型与壶很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盉一般有三足或四足,近来新闻中出现的“虎鎣”其实就是一种盉。上海博物馆有一件著名的春秋吴王夫差盉,此物1996年由澳门地区一名流捐赠,它通高27.8厘米,弧形提梁以密密麻麻的小龙相互纠缠交结而成。有趣的是,这件盉的肩上有一周铭文曰:“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大意是说吴王夫差用诸侯献给他的铜,为一位女子铸了这件盉。如果这件盉是真的,那么这名女子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西施。

罍(音:雷)

罍是先秦时代的一种大型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的造型为斜肩、深腹,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前些年备受藏界关注的皿天全方罍,通高约85厘米,为商代晚期铸造,被称为“方罍之王”。该器于1922年被发现,器盖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则流至国外。2014年经多方沟通协商,皿天全方罍于当年6月回归祖国,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这件重器前不久还登上了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从此为公众熟知。

(来源:2018年04月01日西安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