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暴露是人际交往深度的标志(要打破自我封闭)

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的人根本就无法生活。而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人来说,就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就是一门学问。

立体看世界,客观论人生。大家好,我是鲁源,鲁源写作读书会今天的话题是,要打破自我封闭,积极参与现实环境的人际交往活动。因为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社会;如果脱离了社会,人也将会一事无成。

自我暴露是人际交往深度的标志(要打破自我封闭)(1)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人的定义。在了解了人的定义之后,更应该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社会一词的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等。

而对社会最为浅显易懂和最为经典的解读当属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先生的解读,记得2010年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时,孙教授在授课时讲到什么是社会,而他关于“圈子社会”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

他说,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传统农业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亲属、邻居、朋友,至少是互相比较熟悉的人,就是你交往的圈子,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圈子社会,各种各样的圈子,大圈子与小圈子,圈子套圈子而形成了中国社会。而社会又常常是陌生人的社会。刚听到这个解读时或许还很不理解,仔细一想确实就是这样。比如家庭亲属圈子,同学战友圈子,同事工作圈子等等,这些圈子又与外界有着割舍不断的圈子和关系,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现状“圈子社会”。

自我暴露是人际交往深度的标志(要打破自我封闭)(2)

我们从人与社会的定义就不难看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个人与社会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为,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了社会,社会的本质就是人的一种存在形式。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的人也就无法生活。而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人来说,就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就是一门学问。

既然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是你生活的大圈子,那么在这个圈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就应该遵守圈子社会的规矩。而在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圈子纽带正在迅速瓦解,且又直接把人们带进了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自我暴露是人际交往深度的标志(要打破自我封闭)(3)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不再是仅仅与圈子里的亲戚、邻里、朋友打交道,我们每天遇到的、打交道的,往往都是陌生人,至少是没有其他个人性纽带连接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快节奏的社会就会让人们产生一种陌生感也是必然的。所以,在陌生社会和圈子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善始善终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圈子社会的一切,让善良与公平正义得到弘扬。

同时,在陌生人社会和圈子社会里,我们更应注意待人热情,积极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加以赞美。要把自己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融入陌生社会和圈子社会中,这也是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要在陌生的社会和圈子社会中做到真诚、热情、尊重他人、有责任感、谦虚、理智、友善等,这都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有利于人际交往的优质个性品质,其中真诚热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自我暴露是人际交往深度的标志(要打破自我封闭)(4)

其实,我们都处在“圈子时代”,面对圈子社会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该有第二次诞生。因为当今就是一个重视圈子的时代,所谓人际关系圈,就是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夫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关系都理顺了,人就有了良好的生活与心理环境,身心才会健康。

良好的交际圈,是取得心理平衡、克服孤独感的保证。要积极融入环境,融入社会,克服强烈的自尊心和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情绪的不稳定性,要打破自我封闭,积极参与现实环境的人际交往活动,就会增进你与同事们的熟悉和亲近程度,缓解工作或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

所以,我们在了解了人的概念和社会的概念后,就要让自己尽快适应社会,加强自身性格的自我完善,学会用包容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陌生人社会和圈子社会以及周围世界,在磨炼中成熟遇到了人际交往障碍的问题时,应想办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去克服,去改善,只有这样,自己的路才会越走越顺。

自我暴露是人际交往深度的标志(要打破自我封闭)(5)

立体看世界,客观论人生。鲁源写作读书会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如果看了我的文字,你会有受益的话,可别忘了点一下关注、点评与转发哦。以心养善,以善养德,以德养人。传播正能量,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更幸福,更快乐,更完美。愿所有的美好与你不期而遇。感谢你的阅读、点评与转发。我们下期再见。谢谢您的关注!#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