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接受不了饭圈那一套(和所谓的圈味儿)

你为什么接受不了饭圈那一套(和所谓的圈味儿)(1)

铁味儿目前我心目中的代表是U18,圈味儿则更多一些——FAuido的神圈、冯伟文、Acoustune家、DITA家,一大堆。

想起之前自己形容U18的时候说过“估计歌曲的制作者自己用这塞子听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惊讶的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细节?”,这话乍一听还挺不科学的。

所以我们来举个例子,举例你拿相机拍一个足球场的草皮,其实草皮本身的细节多得要死,绝对不可能是一张照片从一个角度拍得完,通常来说,你置身其中才感受得到那么多细节(对应音乐里所说的听现场)

但是人的眼睛和大脑,能接受分辨乃至记住的细节,其实是有一定限制的(福尔摩斯这样的人能记更多,却也只是相对更多而不可能做到站在沙漠里拷贝这一带所有沙粒的细节),同理在听音这件事上,你能接受分辨的细节也只是个样本。

那么区别就在这里了:拍照和去现场看,都是一种采样,录音和去现场听也都是采样,采样的角度会不同,而接收的总信息量有阈值,更何况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审美及想象力的附加侧重。

同样一段交响乐,你当时人在现场哪个位置?注意到的是气势还是细节?注意到的是某几个乐手的技艺还是指挥的水准?要知道你的注意力能投注的方向也是有限的对吧?

而好的录音作为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务实全面的采样(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和设备的采样及后期本身已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畸变),经过不同的耳机演绎,有的耳机在风格上侧重的是乐器形体结象的回放,有些则侧重的是更加淋漓尽致的解析和分离,这就产生了不同的风格。

一个人对于一段音乐在听觉上是否喜好,取决于演奏水准 录音水准 回放设备风格 自身喜好 听音经验——我们谈的是喜好,是愉悦和感动程度,而非什么“百分百还原”这种其实扯淡的宣传用语。

再重申一遍:所谓的铁味儿、和所谓的圈味儿,我是都喜欢的,只要是好的调音(或者更公允些说是我认为好的,对我胃口的调音),我就环肥燕瘦来者不拒。

就像我这个人没有偶像没有主队没有任何崇拜情结一样,固然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但我是很喜欢不主动站队,进而可以看遍漫山繁花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