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左前明)

煤气化制甲醇是主要生产方式

甲醇在煤化工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甲醇上游可以由天然气、煤炭一次能源直接 制得,也可以从煤焦化产生的焦炉煤气中制得。甲醇下游应用十分广泛,以甲醇为原料的 一次加工品有近 30 种,深加工产品达上百种,是煤化工产业链的重要节点。甲醇可以用来 生产甲醛、二甲醚、醋酸等基础化工原料,同时也是能源产品,可以与异丁烯反应得到 MTBE(甲基叔丁基醚),作为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可以直接用作甲醇燃料,为汽车提 供清洁动力。

我国是全球甲醇生产最大的国家,生产结构不同于海外。甲醇生产主要有煤头路线和气头 路线,其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有三种方式,分别为煤气化制甲醇、焦炉煤气制甲醇和合 成氨联产制甲醇(联醇)。2020 年我国甲醇产能约占全球 67%,是全球甲醇产能最多的国 家。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甲醇生产有 81%来自煤炭,2010 年以来煤气化 制甲醇的占比继续扩大;而海外甲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天然气,占比超过 90%,因此由于 生产原料存在本质差异,化石能源价格变化可能带来不同生产路线成本、利润的波动。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

新增产能投产,甲醇产量稳步提高。截至 2021 年底,中国甲醇总产能为 9929 万吨,较 2020 年增加 727 万吨,增速为 7.9%。产能投产带动 2021 年产量达到 6410 万吨,同比增 加 17.7%。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 年预计新增产能 515 万吨,同比增加 5.19%。下游 需求向好带动甲醇开工率提升,目前提升至 70%的水平。 产能产量集中在资源区,行业规模化趋势明显。煤气化制甲醇项目一般聚集在煤炭产出地 区,目的是更方便使用上游的煤炭资源。2021 年全国甲醇产能集中分布在内蒙古(1590 万吨,16%)、陕西(1571 万吨,15.8%)、山东(853 万吨 8.6%)、山西(634 万吨, 6.4%),四省份合计占全国产能的 46.8%。2017-2021 年间,西北地区贡献甲醇产能增量 483 万吨/年,增量贡献率为 35.2%。2017 年甲醇产能在 100 万吨/年以上的企业有 14 家, 产能占比为 29%;而 2021 年产能在百万吨级以上的企业有 25 家,总产能为 4570 万吨, 占比 46%,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甲醇上游格局相对稳定,煤气化产能继续扩大。我国甲醇生产路线主要有煤制甲醇、天然 气制甲醇、焦炉煤气制甲醇,三者核心工艺都是先生产合成气再合成甲醇。其中煤制甲醇 是将煤炭首先将煤炭气化,形成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的合成气,再经过一氧化 碳变换、除杂脱硫、压缩合成的步骤,形成精制甲醇。2021 年煤制甲醇产能 8049 万吨, 同比增长 8.89%。根据百川盈孚统计的各甲醇生产企业投产计划,预计 2022 年全国新增 甲醇产能 515 万吨,其中煤制甲醇新增 350 万吨,煤头占比有望继续增加。

油价高企背景下,甲醇产业链经济性提高

煤油价差走阔为甲醇带来利润空间

甲醇成本受煤价影响大

甲醇生产成本主要来自原料,煤价与甲醇成本联动性大。甲醇成本中有约 80%来自原料, 因此化石能源价格变化对甲醇成本的边际影响大。以煤头生产路线为例,将煤炭价格与甲 醇成本做拟合可以得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²=0.7625),煤价每上涨 100 元,甲醇成本 上涨 335 元。 能源价格高企支撑甲醇成本。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无论是煤头路线或 是气头路线,原料价格都对甲醇生产成本形成强力支撑。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目前煤制 甲醇的成本达到 2461.5 元/吨,其中煤炭成本达到 2011.5 元/吨,占比 81.7%;天然气制 甲醇路线成本 2680 元/吨,原料成本占到 85%。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2)

甲醇价格与油价关联性增强

甲醇价格与油价变动基本保持一致,其次受煤价影响。2019 年至今,甲醇价格与国际原油 价格同步变动,保持较强相关性。2021 年三季度,欧洲天然气紧缺带动能源价格走高,原 油价格小幅上涨,而国内煤价高企对甲醇成本形成较强支撑,并向下游传导,拉动甲醇价 格快速上涨。 近期疫情影响下游开工,甲醇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烯烃装置投产有望支撑甲醇价格。今年 一季度以来,国际油价上涨迅速,但甲醇价格与国际油价走势有差异,主要由于国内春节 临近及冬奥会召开,部分地区下游装置维持低负荷运行或停车状态,甲醇价格受需求偏弱 影响走低。加之 3 月后国内多地疫情频发,运输受限,烯烃等下游装置开工率处于低位, 甲醇价格承压。我们预计随着疫情好转,下游对甲醇需求有望回升。根据百川盈孚,近期 天津、山东地区均有烯烃装置有望开工,甲醇外采有增加预期对甲醇价格形成支撑。

油头制烯烃为主导,甲醇原料对价格控制力弱。烯烃是甲醇的最大下游,占甲醇消费的 56%,其需求量及价格都对甲醇产生传导作用。烯烃的制取主要有三种工艺路线:一是石 脑油制烯烃,二是煤(甲醇)制烯烃,三是丙烷脱氢制烯烃(PDH),其中以石脑油为原料 生产为主。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 年聚乙烯产能 2246 万吨,煤头占比 21%,石脑油裂 解占比 78.45%,油制烯烃在上游具有较大优势,对价格影响大。煤(甲醇)制烯烃由于 在烯烃生产结构中占比较小,因此议价能力弱,甲醇成为价格接受者。回顾 2008 年以来 烯烃价格与甲醇价格变动情况发现,二者存在高度相关性。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3)

甲醇价格受到油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对三者影响路径分析发现,一方面,油价与煤 炭价格变动具有一致性,化石能源间存在替代关系,油价上涨往往伴随煤炭在内的能源品 价格整体上涨,对甲醇价格产生直接拉动作用;另一方面,烯烃在产业链中起到价格传导 的关键作用,烯烃价格与油价高度相关,而作为甲醇的最大下游,烯烃价格上涨会促进开 工率提高,增加对甲醇需求并对价格产生反向传导。对三者关系进行中介效应的 sobel 检 验,结果发现,油价与甲醇有显著正相关,且可以通过烯烃对甲醇价格产生影响,其中乙 烯的中介效应占到 37.18%、丙烯的中介效应更高,占比为 50.33%,可见烯烃在油对甲醇的价格影响中起到重要作用。

煤油价差拉大修复甲醇利润

甲醇成本取决于煤价,价格受油价影响大,因此煤油价差影响甲醇利润。2021 年以前,甲 醇成本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甲醇利润主要受油价带动下的甲醇价格影响。2020 年初油价 大跌,甲醇价格下降导致行业亏损。2020 年 5 月后,油价开始新一轮上涨周期,甲醇价格 上涨,生产扭亏为盈且保持较高盈利水平。2021 年三季度煤价快速上涨,甲醇成本跟涨导 致利润处在盈亏平衡点。今年以来,油价仍高位运行,支撑甲醇行业利润水平。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4)

回顾历史,石油价格在能源上行期上涨幅度往往更大。2008 年至今国际石油、煤炭价格经 历了三个周期的变动。2009 年-2016 年的周期内,国际石油价格从 2009 年附近的 33.66 美元/桶上升至 127.62 美元/桶,上涨 279%;煤炭价格波动较小,从 61.09 美元/吨上涨至 最高点价格 131.71 美元/吨,涨幅 115%。2016-2020 年周期内,大宗商品价格温和抬升, 原油价格由 27.23 美元/桶上涨至 86.72 美元/桶,增幅 218%;纽卡斯尔动力煤价格由 50.14 美元/吨上涨至 121.49 美元/吨,增长 142%。这两轮周期中煤价上涨幅度明显落后 于原油价格幅度。2020 年后,疫情恢复带动能源价格上涨,全球处在新一轮供给驱动的能 源通胀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迅猛,原油价格由 2020 年低点 13.3 美元/桶上涨至 137.71 美元/桶,涨幅 935%,高点逼近 2008 年 143.51 美元/桶的历史高点。煤炭价格受到油气价 格飙升影响也上涨剧烈,从 48.17 美元/吨上涨至 395.6 美元/吨,涨幅 721.25%,超出历 史上价格增速。比较得出,原油价格在能源上行期上涨幅度往往更大,在能源价格的上行 周期中煤油价差容易被拉大。

动力煤单位热量价格长期低于原油,今年以来煤价大涨仍未改变比价关系。长期以来,单 位发热量煤炭的价格都远低于石油价格,如果以 5500 大卡/kg 发热量的煤炭作为基准,1 桶原油约相当于 247.3 千克基准煤炭,2021 年单位热量的石油与煤炭价格比值为 2.07:1。 2021 年 7 月以前煤炭价格变化幅度很小,煤油价差变动主要受原油价格影响。2021 年 7 月后欧洲天然气危机使煤炭作为能源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俄乌冲突又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紧 张形势,石油和煤炭价格同步高涨,煤炭价格涨幅较大,二者单位热量价差缩小,但煤炭 单位热量价格依然低于原油。截至 2022 年 5 月 20 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 114.1 元/桶, 煤油价差降低至 0.0616 美元/5500 大卡,意味着每吨 5500 大卡的煤炭,仍然比相同发热 量的石油价格低了 61.6 美元。未来煤炭的比价优势有望继续保持,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的 作用将不断增强。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5)

继续考察附加碳排放成本的情景,单位热量煤炭价格仍低于石油。由于单位发热量的煤炭 碳排放值高于石油,所以继续考察附加碳税后石油和煤炭的价差变化。一桶原油质量约 138.3 千克,而消耗 1 千克原油排放二氧化碳 3.02kg,按 2021 年 7 月全国碳排放权市场 开市以来的成交均价 51.07 元/吨来计算,一桶原油碳排放价格为 21.35 元;消耗 1 千克标 煤排放二氧化碳 2.493 千克二氧化碳,则 1 吨基准煤炭的碳排放价格为 100 元。我们发现, 在考虑不同碳排放量的成本差异后,单位热量的煤油价格关系没有改变,虽然价差有所减 小,但每吨 5500 大卡的煤炭仍然比相同发热量的石油价格低了 59.57 美元。

煤制烯烃路线成本优势凸显

煤制烯烃 vs 油制烯烃

煤制烯烃是我国生产烯烃的重要技术路线。以煤为原料制取烯烃路线分为两种,一是煤炭 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合成等过程首先生产甲醇,再用甲醇生产烯烃等下游产品,主要 包括煤制一体化装置 CTO(煤制烯烃)、CTP(煤主制丙烯)、也包括 MTO(甲醇制烯烃) 或 MTP(外购甲醇制烯烃)。二是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即使用费托合成制烯烃(被称 作 FTO 或 GTO)。这种工艺流程短,水耗和能耗低,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但该反应受 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巨大,技术难度较大,目前仍处在中试阶段。2022 年 4 月 7 日,工信 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 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我们预计未来煤直接制烯烃发展有较大空间。

油制烯烃为主导,煤炭价格 780 元/吨时煤制烯烃成本与油价 80 元/桶下油制烯烃成本相当。 根据宝丰能源公告显示,截至 2021 年末,国内油制、煤制、气制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产能 占比为 60:25:15。其中煤制烯烃路线成本为 6381 元/吨,相较气头油头具有显著成本优 势。考察生产成本如何随原料价格变动而变动时,我们发现当煤价为 780 元/吨时,基本与 80 元/桶的油价制烯烃成本相当。所以当煤价低于 780 元/吨,或油价高于 80 元/吨时,煤 制甲醇都有经济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6)

CTO vs MTO

截至 2021 年末,我国煤制烯烃产能共计 1431 万吨,其中全产业链的煤制烯烃(煤制甲醇 和甲醇制烯烃配套建设,CTO)产能 1042 万吨,装置主要位于西北地区,靠近上游煤炭资 源。甲醇制烯烃(没有煤制甲醇环节,甲醇依赖外购,MTO)产能 389 万吨,多位于东部 沿海地区,使用进口或外购甲醇制烯烃。 CTO 路线产业链长,抗风险能力强于 MTO。从产业链增值角度看,一般企业覆盖的产业 链越长,获得利润就越多。CTO 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即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烯烃聚合, 相较 MTO 增加自有煤炭制甲醇环节。据《从经济性看煤基甲醇燃料的优势》测算,煤制 烯烃三个环节附加值分配比例为 55%:33%:12%,甲醇是增值最多的环节。 CTO 路线一次成本投入高,MTO 成本取决于原料甲醇价格变化。煤制烯烃工艺流程长, 初始投资成本高。一般来说装置单条生产线投资约 150 亿元,如果加上乙烯、丙烯聚合单 元,全部投资约 210 亿元。以 180 万吨/年煤制甲醇、60 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为评价对象, 当煤价在 500 元/吨时,设备折旧成本占总成本 32%,其次是受煤价影响。对于甲醇制烯 烃,外购甲醇成本占总成本的 75%,因此甲醇价格变化是 MTO 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

当前煤价下,甲醇价格超过 2550 元/吨时,CTO 路线具有比较优势。煤(甲醇)制烯烃成 本随原料价格变化而变化。将原料成本与烯烃价格拟合可以发现,煤价每上涨 100 元,烯 烃成本上涨 566 元;甲醇价格每上涨 100 元,MTO 成本上涨 294 元。由于煤制烯烃项目 大多建在靠近原料产地的地方,因此原料价格接近于坑口价格。按陕西煤炭坑口上限价格 780 元/吨来计算,对应甲醇原料价格 2550 元/吨。今年 1 月份以来,华东地区甲醇价格在 2600 元/吨-3300 元/吨间波动,5 月均价 2799.75 元/吨,较 4 月下调 107.25 元/吨。因此, 当前甲醇价格对 CTO 路线竞争优势有较强支撑。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7)

煤制烯烃进入壁垒高,现有 CTO 产能优势放大。一体化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周期长,初始 投资成本高,年产能 60 万吨/年以上的煤制烯烃项目建设成本超过 200 亿元,大约是石油 炼化投资的 5-10 倍,高额固定成本限制新进入者新建产能。 政策限制高能耗煤化工发展,利好现有煤化工企业。“十二五”以来,地区能耗指标和双碳 目标限制煤制烯烃产能扩张。2011 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 知》,禁止建设年产 50 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 项目盲目发展,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 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烯烃扩产难度增加将有利于现有煤制烯烃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保持竞争优势。

政策支持引导甲醇新兴下游发展

政策大力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中 短期内不会改变,主要由于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新兴产业快速发 展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用电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可再生能源还无法满足电力 消费增长,需要煤炭起到兜底保障作用。但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煤炭必须向清洁高 效利用发展,将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既保障能源安全,又履行“双碳”承诺。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如何清洁高效利用一直就是行业发展的方向。2016 年政府工作 报告中就已经明确将“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纳入当年八项重点工作当中。2021 年以来 在能耗双控目标与电力保供的双重压力下,又再次被放到了突出位置。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内涵覆盖全产业链,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煤炭开采领域具体指 1)煤炭智能化开采,减员增效 2)对于开采阶段造成的环境、生态的损害,产生的三废要 进行治理 3)提高原煤洗出率、减少商品煤灰分硫分。煤炭消费领域指 1)燃煤发电清洁 化,发展超低排放技术 2)散煤清洁化 3)现代煤化工集中清洁转化,把煤就地转化成高 清洁的原料和化学品。对于无法减少的刚性碳排放,要发展高效低成本的碳捕捉、碳埋藏, 碳循环利用技术。

煤制甲醇助推煤炭清洁利用

煤制甲醇碳排放主要来自气化及水煤气反应过程。煤制甲醇过程要经过气化、变换、净化、 合成精制的基本过程。气化反应中,煤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形成含有 CO、CO2、H2 的 粗制合成气,反应式为 C H2O→CO H2;由于煤气化后碳多氢少,氢碳比不到 1,而甲醇 合成气氢碳比为 2.05-2.15,所以需要加氢来调整碳氢比,反应式为:CO H2O→CO2 H2。 然后再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去除 CO2、硫化物等再进行合成和精馏。

煤制甲醇生产过程释放二氧化碳小于直接燃烧,起到减排的效果。从转化单位煤炭的碳排 放量看,煤化工方式的 CO2 排放值范围为 2.1 t/tce 到 2.5 t/tce。燃煤发电方式除灰渣残碳 外的碳全部转化为 CO2,按吨标煤含碳值 0.855 t、灰渣残碳率 2%计,理论上折转化单位 煤炭的碳排放值为 3.1 t/tce,所以煤制甲醇比煤直接燃烧碳排放减少约 30%。 甲醇下游可制烯烃等化学品,二氧化碳继续保留在产品中。甲醇约有 20%用作燃料,在使 用时直接释放二氧化碳,不再具有碳利用功能,节碳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此外还有 80%甲醇可用作化工原料,生产烯烃、甲醛、醇类等化学品,碳继续利用,短期内不会转 变为 CO2,因此可认为煤制甲醇具有较强的碳利用功能。

烯烃:锂电隔膜有望带动烯烃需求增加

烯烃是甲醇的最大下游,近年来烯烃产量增长迅速。其中乙烯自 2010 年以后产量保持增 加,年均增幅为 4.37%,2021 年产量高增达 2826 万吨,同比大增 31%。丙烯产量从 2010 年 1450 万吨增长至 2021 年 3745 万吨,同比增长 4.43%。

乙烯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乙烯的下游包括聚乙烯、丁二醇、 环氧乙烷等,丙烯下游包括聚丙烯、环氧丙烷等。据百川盈孚数据,约 54%的乙烯、71% 的丙烯用于聚乙烯、聚丙烯生产。从细分产业来看,聚乙烯可以用于制作薄膜、管材型材、 电线电缆,可以通过湿法工艺制成锂电隔膜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聚丙烯下游应用 也十分广泛,可以应用于塑料、涂料、汽车、医药等领域,例如聚丙烯可以通过干法工艺 制成锂电隔膜,或用于制造改性塑料用于家电、汽车领域。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9)

锂电隔膜需求增长有望带动乙烯、丙烯产量增加。动力电池中的隔膜主要用于隔离电池正 负极,起到防短路防爆炸的作用,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单层聚乙/丙烯膜、双层膜、三层 膜。聚丙烯可以通过干法工艺制成锂电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聚乙烯则通过湿法工艺 应用于三元电池中。锂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领域,其中约有 60%应用 于汽车领域。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上升,锂电池装机量增加,对于乙烯丙烯的需求扩张。

预计 2025 年锂电池对锂电隔膜需求约 136.7 亿平方米,对烯烃需求有较大增长空间。 2021 年锂电池出货量为 220Gwh,同比增长 53.8%。根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 年出货量 将达到 611Gwh,复合增长率为 29%。恩捷股份披露 1Gwh 锂电池对锂电隔膜的需求约为 1500 万平方米,据此测算 2021 年国内锂电池对锂电隔膜需求为 33 亿平方米,2025 年需 求为 91.65 亿平方米。而由于国内隔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近年锂电隔膜的出口显著增加, 目前已占据全球 70%的市场份额,2021 年锂电隔膜实际出口量为 45 亿平方米。假设未来 锂电隔膜出口维持当前规模,我们预计至 2025 年锂电隔膜出货量将达到 136.7 亿平方米, 复合增长率为 9.7%。根据百川盈孚数据,1 万平方米隔膜需要 0.28 吨基体材料(聚乙烯、 聚丙烯),则 2025 年隔膜对于聚烯烃需求量达到 38.28 万吨。

甲醛:新兴下游对传统产品替代作用强

甲醛产能收缩,产量趋稳。甲醛是甲醇的第三大下游,占甲醇消费比重 7%。作为基本的 有机化工原料,甲醛可用于合成原料、合成树脂、橡塑助剂、农药、医药等领域,甲醛传 统消费领域“三醛”树脂胶等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业。近年来,受到环保及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影响,甲醛落后产能加速退出,2017 年后行业产能保持下降趋势,开工率有所提 升,产能过剩局面改善,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考虑到国家对自然森林的保护,利用生长 期短的树木和木材加工废料生产合成板的木材加工依然存在发展空间,“三醛”树脂胶价格 低廉,使用效果好,对甲醇消费起到支撑作用。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0)

多聚甲醛用途广泛,进口替代作用增强。多聚甲醛是固体形式的甲醛,其有效成份甲醛的 含量高于工业甲醛,特别适用于要求使用无水或低含水量甲醛作原料的合成产品方面。多 聚甲醛更强的可溶解性能够有效提高下游用户的产品收率和质量。近年来,高品质多聚甲 醛净进口量从 2005 年 4.2 万吨下降至 2019 年 4404 吨,多聚甲醛进口替代作用不断增强。 伴随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多聚甲醛有望在多个高端下游应用领域逐步替代传 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高端聚甲醛依赖进口,疫情影响供给带动价格上涨。目前全球聚甲醛产能约 180 万吨,根 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 年我国有效产能为 41 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 23%。表观消费量为 65.76 万吨,仍有 34.8 万吨依赖进口,进口依赖度达到 53%,特别是在高附加值的汽车配 件行业以及高端电子电器行业。2020 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开工率下降,我国进口量下 降;汽车轻量化及电子产品对于聚甲醛需求增加,带动价格上涨迅速。从 10175 元/吨上涨 至 24066 元/吨,涨幅 136.5%。价格上涨提高行业利润,2022 年 4 月以来行业毛利率维 持 40%左右。我们预计未来聚甲醛需求将对价格形成较强支撑,行业将向高端聚甲醛转型。

醋酸:光伏、聚酯行业对醋酸需求量形成支撑

醋酸是甲醇的重要下游,占到甲醇消费比重 5%,醋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衍生出 几百种下游产品,如醋酸酯、醋酸乙烯、醋酸纤维、醋酐、对苯二甲酸(PTA)、氯乙酸及金 属醋酸盐等,广泛用于纺织、轻工、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近年醋酸产量保持稳定增 加。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 年醋酸产能 1006 万吨,产量 751.07 万吨,产能利用率达 到 75%。预计 2022 年有两个新增投产项目,合计新增产能 25 万吨。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1)

(1)“醋酸-PTA-聚酯”

聚酯行业产能扩张带来 PTA 增量需求。PTA 主要用来生产聚酯,其中有 20%生产聚酯瓶 片,用于饮品包装等;5%生产聚脂薄膜用于包装材料;75%用于聚酯纤维,具体包括涤纶 长丝和涤纶短纤,主要应用于纺织服装业。以 PTA 应用占比最大的聚酯纤维为例,2017- 2021 年产能产量稳定提升,2018 年后行业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价格下降,2021 年后价格有 所回升。根据百川盈孚,2022 年涤纶长丝预计新增产能 495 万吨,涤纶短纤新增产能 423 万吨,预计共新增产量 705 万吨。根据新凤鸣披露,生产 1 吨涤纶长丝/涤纶短纤需要 0.855 吨 PTA,新增产量有望增加 PTA 需求 603 万吨。生产一吨 PTA 大约需要 40kg 醋酸, 因此聚酯纤维对 PTA 的需求有望为醋酸带来 24 万吨的市场增量需求(假设需求与产量同步增长,24 万吨占需求增量的 34%)。

(2)醋酸-醋酸乙烯-EVA

醋酸乙烯占醋酸下游需求的 21%,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PVA)和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 (EVA)等聚合物,在化工、纺织、轻工、造纸、建筑以及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聚乙烯醇主要用于生产聚合助剂、织物浆料、维纶纤维及粘合剂等,我国高档纺织品内需 和出口增加,建筑用安全玻璃需求快速上升有望带动 PVA 需求提高,国内大量基础设施建 设及汽车行业发展也为粘合剂市场提供发展机遇。

EVA 行业快速发展,国产化进程有待加快。根据百川盈孚,2021 年 EVA 产能 147 万吨, 产量 99.4 万吨,进口 111.67 万吨,进口依赖度为 54.75%。预计 2022 年新增产能 187.2 万吨,同比增加 27.17%,随着新增产能投产,EVA 自给率有望逐步提高。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2)

消费领域新型燃料发展可期

甲醇燃料相比传统燃料更清洁。传统汽油是由 100 多种不同烃类物质混合在一起构成的, 燃点不同挥发情况也各异,产生的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环境 污染大。而甲醇(CH4O)仅含有 1 个碳,远低于汽油 7-13 个碳和柴油 14-22 个碳,甲醇 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燃料。甲醇含氧量达到 50%,易 于充分燃烧,在发动机中燃烧的理论空燃比为 6.45,比汽油的空燃比 14.6 低一半多,意 味着单位燃料燃烧需要的空气减少,吸入的氧气、氮气同比减少,排放的氮氧化物也减少。 同时,甲醇汽化潜热值比汽油高说明甲醇挥发排放的量更小。

甲醇燃料更加经济高效。相比传统汽油辛烷值 20-95,甲醇的辛烷值高达 107-112,一般 标号越高意味抗爆性越强,所以甲醇燃料燃烧能减轻爆震程度,使发动机更加平稳的工作。 其次,甲醇中氧与碳氢元素质量各占一半,含氧燃料可以改善发动机燃烧反应,燃烧时可 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相比按汽油等热值计算平均能量转换效率可提高 20%以上。工信部 在 2018 年发布的《关于甲醇汽车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表示,甲醇燃料汽车与传统汽 油车相比,成本平均降低 30%左右,能耗降低 21.7%。同时,甲醇在同等温度下蒸气压明 显低于汽油、比空气略重,意味着更容易扩散,不易接触地表火源,安全性高。

政策端推动甲醇汽车发展推广,燃料属性有待确认。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组织 甲醇汽油、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的研究和示范工作。2012 年工信部出台 42 号文件宣布在 山西、陕西、上海三地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后来试点范围扩展至甘肃和贵州两省。 2019 年八部委联合发布文件强调加快推进甲醇汽车应用。2021 年 11 月《“十四五”工业 绿色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绿色甲醇,并将甲醇汽车列入绿色产品,在政策端推动甲醇汽 车推广。但目前我国还未确认甲醇的燃料属性,导致甲醇燃料的生产销售及加注站审批建 设缺乏依据,产业链的拓展与完善仍需时间。

甲醇燃料汽车发展空间有望扩大。目前我国甲醇汽车市场保有量近 3 万台,总运行里程接 近 100 亿公里。根据国家环境保障部预计,未来 5 年甲醇乘用车市场年需求量在 5 万辆左 右,甲醇商用车市场年需求量在 3 千辆左右。贵州近期出台甲醇汽车支持政策,目标到 2022 年底全省甲醇汽车保有量 20500 量,甲醇燃料加注站 82 座;到 2025 年甲醇汽车保 有量达到 5 万辆、加注站达到 200 座。随着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实施,甲醇汽车发展有望提 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3)

公司梳理

兖矿能源:煤炭业务为主体,煤化工增量空间大

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于煤炭及煤化工业务。公司主要从事煤炭业务,同时兼营煤化工及其他 业务,其他业务包括铁路运输、电力及非煤贸易等。2021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1519.91 亿元, 其中煤炭业务贡献 55.13%;煤化工业务贡献 14.08%;电力业务贡献 1.27%。2021 年公司实现毛利 446.55 亿元,毛利率 29.4%;其中煤炭业务贡献 82.35%,毛利率 43.9%;煤化工业务贡献 15.34%,毛利率 32.0%。

甲醇、醋酸为公司主要化工产品,也是主要利润来源。2021 年公司煤化工业务主要产品产 量 579.4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 1217 万吨;实现毛利 68.51 亿元,毛利率 32.01%。细分 来看,甲醇产业链下产品表现良好。甲醇产量 250.3 万吨(43%),贡献毛利 9.72 亿元 (14%);醋酸产量 109.2 万吨(19%),贡献毛利 23.41 亿元(34%);醋酸乙酯产量 40.1 万吨(7%),贡献毛利 7.66 亿元(11%)。

公司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公司煤化工业务产品主要包 括甲醇、乙二醇、醋酸、醋酸乙酯、液体粗蜡等。目前公司共拥有甲醇在产产能 320 万吨 (鄂尔多斯能化 180 万吨;榆林能化 140 万吨)。鲁南化工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现已 成为山东省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30 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已于 2021 年建成投放, 2022 年一季度生产 7 万吨,已经实现达产目标。未来能源主要从事煤制油生产,10 万吨/ 年高温费托合成产品填补高端特种蜡国产空白,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掌握低温费托合成和 高温费托合成技术的企业。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4)

中煤能源:煤化工板块规模化生产,新增产能有望增厚业绩

受益于主要产品量价齐升带动,公司 2021 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和销 售及煤化工业务,2021 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其中商品煤产量 1.13 亿吨,同比增长 2.5%,自产煤售价 645 元/吨,同比上涨 45.6%;聚烯烃销量 146.2 万吨,价格提高至 7521 元/吨,同比增长 17.8%;甲醇销量 124.6 万吨,同比增长 81.1%,甲醇售价为 1870 元/吨,同比增长 40.4%。量价双升带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11.27 亿元,同比增长 64%; 实现毛利 420.42 亿元,同比增长 71.4% 煤炭业务是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公司 2021 年煤炭板块实现营收 2021.93 亿元,占总收 入比重 87%;实现毛利 362.59 亿元,占总毛利比重 86%。煤化工业务是营业收入的重要 补充,2021 年煤化工实现收入 216.7 亿元,占总营收 9%;实现毛利 26.49 亿元,占总毛 利比重为 6%。

煤化工产业形成规模,仍有较大增量空间。公司主要煤化工产品工艺路线是由煤炭作为原 料经气化转换为粗煤气,净化后生产合成氨或甲醇,合成氨与二氧化碳生产尿素;甲醇经 MTO 反应生成乙烯、丙烯单体,聚合为聚乙烯和聚丙烯。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拥有 160 万 吨/年甲醇产能、120 万吨煤制烯烃产能;通过参股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化(15.83%)与中 天合创(38.75%)拥有权益产能约 83 万吨/年。公司在建榆林二期项目,预计新增 200 万 吨/年甲醇、90 万吨/年聚烯烃产能。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5)

宝丰能源:聚焦煤制烯烃主业,新增产能有待释放

公司以生产高端煤化工产品为主业,2021 年业绩亮眼。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焦炭、聚烯烃和 MTBE、纯苯等精细化工产品。2021 年实现总营收 233 亿元,同比增加 46.28%。其中烯 烃营收 115.19 亿元,占总营收近 50%;焦化产品营收 93.36 亿元,占比 40%。公司 2021 年实现毛利 98.34 亿元,同比增长 36.91%,焦化产品对利润贡献最大,占比为 53%。 甲醇、聚烯烃产量增加,煤制烯烃产业链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公司通过煤炭、焦炉气为原 料先生产甲醇,再由甲醇制取聚烯烃。2021 年甲醇产量 457.4 万吨,同比增长 35.85%, 创历史产量新高。焦炭和烯烃也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实现 2.31%、2.26%的增长。

烯烃现有产能 120 万吨/年,远期产能 670 万吨/年,预计 2024 年前实现投产。公司现有 宁东一期、二期烯烃产能合计 120 万吨/年,目前满负荷运行,2021 年产能利用率达到 106%、116%;宁东三期烯烃项目目前建设进程及半,煤制甲醇环节计划于今年末完成; 内蒙古煤制烯烃项目(一期 260 万吨/年)待环评批复后即可开工建设,预计两年完成项目 建设。预计未来烯烃产能陆续投产将带来公司业绩增长。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6)

广汇能源:煤化工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

2021 年公司主要产品量价齐增,带动业绩大幅增长。公司立足新疆,在国内外拥有丰富的 天然气、煤炭和石油资源,以煤化工产业链、油气资源开发为主要业务,形成上游煤炭开 采、油气勘探生产,中游资源清洁转化利用,下游物流运输与销售的一体化综合能源产业 体系。2021 年受益于天然气、煤炭、煤化工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大幅增长,公司营业收 入达 248.65 亿元,同比增长 64.3%。 煤化工产业链是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公司主要产品为煤炭、煤化工产品与天然气,2021 年煤炭收入 86.39 亿元,同比增加 135.5%,毛利率为 42.24%,同比增加 20pct;煤化工 产品营收 41.07 亿元,同比增加 85.74%,毛利率为 50.9%,同比增加 34.38pct;天然气 营收 118.57 亿元,同比增加 31.49%。煤炭和煤化工产品营收占总公司营收的 52%、毛利 占总毛利的 61%。

煤化工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公司哈密煤化工项目生产 120 万吨甲醇,7 亿方 LNG 项目,生产甲醇及尾气硫化氢等用于生产二甲基二硫(DMDS)和二甲基亚砜 (DMSO)产品;1000 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清洁利用项目主要以白石湖露天煤矿煤炭产 品为原料,块煤经过干馏生产提质煤和煤焦油,副产品煤荒气用于生产轻质煤焦油与乙二 醇,其中“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 40 万吨乙二醇项目”各项装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于 2022 年 5 月 31 日投产转固。

煤炭开采产业链梳理(煤炭开采行业深度报告)(1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