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何是帝王之书(为什么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为一部供皇帝阅览和资政的御用史书,为什么叫《资治通鉴》?想要知道这个问题,就要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及创作背景。

资治通鉴为何是帝王之书(为什么叫资治通鉴)(1)

想当年司马光发下誓言,要写一部通史,这部通史要“善可为法,恶可为鉴”。意思是说别人的善行善举,我们应该学习效仿,别人不好的方面,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警惕自己,我应该写出这样一部简明扼要的历史书。

司马光在北宋英宗在位的时候就开始写,到了宋英宗三年(公元1066年),他把自己编写成的从战国一直到秦朝灭亡的这部编年体,一共八卷,呈现给英宗,宋英宗看过之后大为赞赏,支持司马光继续写下去,给司马光配备几个得力助手,专门设置书局,改名为《历代君臣事迹》。

资治通鉴为何是帝王之书(为什么叫资治通鉴)(2)

到了第二年(公元1067年),英宗逝世,宋神宗继位,神宗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有意思,改名为《资治通鉴》,就是希望它可以当做皇帝治国借鉴的史书。

司马光前后用了19年时间,在神宗七年(公元1084年),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开创了编年体通史这一体例。两年之后(公元1086年),司马光病逝。在司马光病逝的第二个月,神宗皇帝把《资治通鉴》校订成书稿,传写圣旨,加以刻印。

资治通鉴为何是帝王之书(为什么叫资治通鉴)(3)

司马光用了一生的精力写了这部《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300余万字,囊括了1362年的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