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腹轮的正确方法(虚领顶劲与提顶吊裆)

“虚领顶劲”是对头部的要求,“头顶领起”,同时“下颌内收”,这样使得整个头部能表现出“正”的状态,由此来规范整个身体的姿态。

顶腹轮的正确方法(虚领顶劲与提顶吊裆)(1)

而对于“提顶吊裆”这个词的运用,对“头部与裆部”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头要往上拔起,裆下要求撑圆,两胯根外撑的背后,隐藏着两腿的外旋抻拔,使得胯根能够拉抻开,形成“圆裆”。

“圆裆”令盆骨微微后倒,结合压肩,可以使得“身弓”拔起,产生脊柱劲力。拳谱中所说的“含胸拔背”的状态即是如此,要求胸部后贴,也有称之为“气贴背”。

“提顶”的同时,需要两肩下压或下按来产生对挣,颈椎拔抻,使头部立起,有助于“精气上提”,配合“吊裆”运用,使得头顶到脚底形成劲力衔接,身体上下如同皮筋一般繃起。

人体内有两张“膜”,一是横膈膜,二是盆底肌。膈膜提升与两肋开张以及肩的下压同步形成抻拔力。盆底肌则与“内转肌”相互撑拉,两膜同步上提,有利于建立“肩胯”同盟,令躯干内外缩放开合,产生“内劲”。

“头与胯”为脊柱之两端,头的领与尾闾的收,同步作用,令脊柱松驰有度;“吊裆”是“胯与脚”之间劲力衔接的纽带,也是“腿弓”生成的必备元素,继而延伸“头脚”交接之功,在身法步法运用时,则体现得尤为明显。

传统武术很多是“象形拳”,模仿动物的动作特征进行。动物的四肢挂在脊椎上,真正需要配合的两个重要部位就是“头与胯”,头部领得住,胯部收得好,躯干的劲力就有了,在运动过程中,四肢通过“脚趾与膝”的压按方式,来构建“筋骨”连接,腿部的蹬伸完全与躯干对接,形成整体运动。我们在打拳时,如果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动物运动特征的精髓,也就明白了拳的本质,才能够时刻贯彻“筋骨行拳”的核心理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