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到来?……”

2013年8月。优美的《敖包相会》歌声回响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古老而美丽的哈尔其郎山。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1)

来自王府镇及周边北票、敖汉等地身着节日盛装的万余名群众和朋友,伴随着悠扬的《敖包相会》歌曲,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在这里欢度“王府镇烟台营子首届敖包节”。

烟台营子村在地理位置上是王府镇的南大门,与阜新市开发区相连,从市区到村里,车程不足20分钟。这座敖包园建在村里的最高处,站在敖包前,阜新市区的全貌尽收眼底。环顾四周,更是满眼的葱翠。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2)

我市蒙古史专家暴风雨说,烟台营子属于蒙古语地名,它的来历是有一个叫“云丹”的人来到这里居住,他的居住地地势偏高,是个小慢梁,蒙古语形容这种地势叫“席勒”,“云丹席勒”叫得时间长了,就变成了烟台营子。这个村名是由人名加地势得来的。

村里的老人讲,在清朝的时候,烟台营子村就是个风水宝地,当时王爷府的王爷将这个地方赐给了他的直系亲属。新中国成立之前,村子里有个百马队,为首的人姓贺,小名叫依绍先,曾经当过司令。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3)

村里自古就有祭祀敖包的习俗,烟台营子村的老人讲,这个小村子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从元代开始,这里就有人居住,村里自古就建有13 座敖包,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村里都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随着岁月的流逝,那13 座敖包早已没有了最初的壮观,但隐约能看到遗址。为了发展敖包旅游产业,村里于去年在遗址的东边新建起了13座敖包。据了解,13座敖包的主敖包高11米,直径17米,周围的小敖包形状各异,有粮仓形的、金字塔形的,还有步步高形的。在敖包园的北侧,还建有菩提塔。除了吉祥的寓意之外,还有启迪智慧的意思。该村村民齐建强认为,历史在发展,敖包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在建敖包园时,村里人在形状上也发挥了聪明才智。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4)

烟台营子是蒙古贞地区最为典型的蒙古贞集聚地。全村1400口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蒙古族,就是当地的汉族也能说上一口流利的蒙语。每逢传统节日,能歌善舞的烟台营子人就会在敖包前载歌载舞,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民族艺术与传统的风景线。在烟台营子北山坡上,十三座敖包在绿草蓝天的衬托下,在五彩经幡的环绕中,在蒙古包拱卫中,更显得神奇、神圣、神秘,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思和无尽敬畏,又像在讲述小山村里关于敖包的那些历史久远故事:

很早以前,在美丽富饶的元灯席勒(烟台营子)草原上,住着一户人家,只有祖孙俩相依为命。她们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小孩长年累月地给村里一个牧主家放羊,维持着活命。因为孩子骨瘦如柴,总也长不高,却又勇敢、善良,牧民们都叫他元灯。蒙古锦(蒙古贞)草原,是天高地阔,水肥草美的丰裕之地。这里既是放牧的好地方,也是野兽经常出没的危险之地。有一天,元灯唱着歌,赶着羊群,又来到了草原上。别看元灯长得又瘦又小,可他对羊却特别地爱惜,怕羊冷了,怕羊吃不饱,特别是草原上的野狼,他得时时防着不能让狼伤着羊。但是由于元灯整日的吃不饱饭,加上放牧的劳累,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睡梦中,他听到羊儿在奔跑,“妈妈”地惨叫着,好像在向他求救似的。元灯猛然睁开眼睛,看到了一只野狼正在咬羊。元灯急忙拿起长木杆,向野狼奔去。饿了几天的野狼张开血盆大嘴,向元灯冲来。元灯身小力单,可是他一点也不害怕。他连忙用身子将狼挡住,让几十只羊全都四散逃去,只留下他一个人与狼搏斗。当牧民们赶来的时候,元灯已经被狼咬死了,两只小手还紧紧地攥着木杆。

牧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把元灯埋葬在山岗上。自从元灯死后,他年迈的奶奶整日地在坟前哭泣,竟哭瞎了双眼。说来也怪,从此以后,野狼再没有到草原上伤害过牲畜。牧民们都说这一定是元灯挂念着牧羊人的疾苦,死后化作了神灵,在保护他们不再遭受野兽的侵袭,牧民们都把这个勇敢的孩子当作草原上的保护神加以祭祀。

后来,每当人们走到元灯的坟前,把拣来的石块,都放在他的坟墓上。这样,年复一年,石块越来越多,元灯的坟墓也越堆越高,就形成了个大石堆子,牧民们称它为“元灯敖包”。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5)

直到现在,人们每逢夏秋吉日,都要到敖包上来祭祀,祈祷元灯保佑他们的畜群兴旺,生活幸福美满。后来在元灯席勒(烟台营子)修建了兴隆寺,人们在大庙旁建了座很大的敖包山——十三座敖包。听老年人讲,过去每年的六月十五赶庙会时,周围几十里的人们都来到这里举行敖包会。敖包会除了祭敖包以外,还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活动,场面非常热闹。庙里的大佛爷不但派人参加比赛,还要拿出一些物品奖励大家。

举行敖包会这天,天还没亮,以蒙古贞王爷为首的全旗境内的王公、贵族、官吏,他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带着家眷,赶着大车拉着猪、牛、羊,还有米、面、油等一些上供的物品来到兴隆寺;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也都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络绎不绝地来到寺庙。寺庙内外摊贩云集,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全寺上下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喇嘛们在寺内念完经,就来到敖包山祭敖包。经过装饰的敖包上插满了松柏树枝,几根木杆上还拴挂着经幡和各种颜色的“凤马旗”, 四角的“索罗德”擦得闪亮,人们在敖包前的供案上摆放供品、哈达、奶酒、乳制祭品等。兴隆寺的喇嘛有八十余人,他们身披袈裟,头顶鸡冠帽。喇嘛们排列站在左边,一般老百姓站在右边。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6)

寺庙鼓乐一响,主祭僧便宣布祭祀开始,先由喇嘛僧们猛敲一通法鼓,吹响法号驱赶鬼魂,然后由大佛爷率领众喇嘛,边念经边围绕敖包撒圣水,撒五谷,祭文唱道:自祖先创始祭祀敖包到今朝,世世代代祭奠恩慈神祗敖包。兹择农历某年盛夏黄道吉日,全体百姓聚会敖包前同祈祷。今敬请普泽天下的神祗敖包,天地水土诸位列神光辉照耀。隆重祭奠三拜九叩敬献哈达,载歌载舞表敬意深情将恩报……

诵经完毕,然后,大家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走三圈并叩拜。礼仪结束后,敖包会的比赛活动就开始了。最先举行的是蒙古族人最喜爱的摔跤比赛,参加比赛的摔跤手,都是妙因寺周围各村的蒙古族青年,他们都各自搭起一个临时的篷子,做为摔跤手们的休息地。寺内大佛爷也有自己的摔跤手,也纷纷参加摔跤比赛。王府的官员做裁判,每个摔跤手都穿着结实产摔跤服。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7)

相传这一年,王爷找了一个一等的摔跤手,名叫哈图,此人有两米多高,可算是身高力大,他有一身绝妙摔跤术,在蒙古贞境内是出名的摔跤手,连续几年获胜,无人可敌。他上身穿牛皮做的摔跤服,上面缀满了光闪闪的铜钉,后背中间有个圆形银镜,坦胸露腹;他下穿十分肥大的布制白裤子,上面绣有各种动物图案,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带,足蹬镶花的蒙古靴,头缠黄色头巾。他跳着鹰步,两臂上下摆动,做出雄鹰展翅的姿态,跃入场内。大佛爷在喇嘛中也选了个摔跤手,名叫巴特儿,他的装束与平民百姓不同,满身点缀得银鳞玉片,光辉耀眼。他个子矮小,动作敏捷,与哈图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人沿着摔跤场转动着,忽而向前进攻,忽而又躲闪一旁,寻找时机,一旦凑到一起,两人立刻相互扭摔起来,犹如二虎相争。身高力大的哈图抓住矮小身轻的巴特儿的腰带,抡起来不停地旋转,想把对方转晕,再猛一下把对方摔倒。可没料到,这矮小的巴特儿不管哈图怎么抡转,怎么举过头,连哈图自己转得都已身疲力乏了,可当他把小巴特儿往地上一掷时,那小巴特儿就像脚下生根一样,在地上站得稳稳的,像被钉子钉得一般。小巴特儿出其不意地闪电般地搂过哈图的膝部,猛烈一击,哈图猝不及防,当即扑通倒地,观看的人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矮小的巴特儿在下面的几场中,也连连获胜。小喇嘛的摔跤技巧就连王爷也被折服了,人们更是赞叹不已。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8)

最后全胜者,就是头布盔,也就是第一名;二布盔,也就是第二名。依此类推排列名次,由喇嘛们给他们发放奖品。大佛爷每年给的奖品都是一样的,第一名是一只羊,第二名是一套衣服的棉布料。摔跤表演在一阵号角声中结束了。接下来是射箭和赛马比赛。射箭虽然倍受人们欢迎,获胜者也深得器重,但场面比起赛马要逊色很多。赛马场上特别吸引人,由敖包山到兴隆寺,全是一马平川大草原,人们站在敖包山上看赛马,举目远眺,蓝天白云下那绿油油的青草地真让人心旷神怡。赛马的骑手们身着五颜六色的彩衣,脚上蹬着高筒的皮靴,头上扎着彩巾,腰上系着彩带,个个精神抖擞,英姿勃勃。头系红绿彩绸的匹匹骏马一字排开,有白色的、棕色的、灰色的……人欢马跃,显得格外英武。当比赛的号令一响,骑手们抖鞭拍马,如离弦的箭,似闪电的风,你追我赶,疾驰在草原上。围观的人们欢呼跳跃,喊声动天,有的互相品评着,有的打赌看谁家的马能赢。不管是喇嘛,还是老百姓,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席勒和歌德故事(元灯席勒与敖包相会的故事)(9)

比赛结束之后,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穷苦牧民,连同寺庙的喇嘛,人们都到寺庙的东大仓去喝肉粥。舍粥棚内一片繁忙,三口大锅一字排开,舍粥的大锅蒙语叫莽金陶搞,大锅是生铁造的,锅深五尺,锅口直径也有五尺左右,锅中可装二十多挑子水,可容一斗小米。一头三百斤的猪作成的肉粥,分别装在三口大锅内。大佛爷也与大家共同喝肉粥,周围村中无家可归者和过路行人,都可以来喝肉粥,每年一次,这也是寺庙的一大善事。

当夜幕降临时,蒙古贞王爷带着全家老小,赶着大车小辆陆陆续续地散去。寺庙周围的村屯,篝火通明,人们载歌载舞,悠扬的马头琴声回响在烟台营子的上空。人们祈盼着下一次敖包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