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

前两天热搜上有一讨论话题:

让女生毫无抵抗力的行为是什么?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

听着有点PUA的味道,一看评论区,却都是安利自家爱豆的营业日常。

大家都觉得,看着爱豆对你笑,瞬间什么抵抗力都没有了。

只要追过星的都懂这种感觉,但,说白了,这是爱豆滤镜在起作用。

要说真懂女性心理的,估计没人比他们更专业。

男公关

一提起日本公关,不少人脑子立马跳出新宿歌舞伎町灯红酒绿一条街。

那里集中了日本最顶级的风俗业,业内高手各显身手,听起来足够猎奇。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

而刷剧飘想到的,则是帅帅的山崎贤人(《致命之吻》里的头号男公关)。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

以及,美艳又有手段的武井咲(《黑色皮革手册》妈妈桑)。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

他们又美又帅,挥金如土,开豪车住豪宅,随便一出手就是几千万,想想都好刺激啊!

不要以为影视剧悬浮,现实中的男公关,还真是行走的“吸金机器”。

比如“日本第一男公关”Roland,罗兰。

喏,就是他。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5)

光看这颜,金色卷发、活脱脱是日漫高仿,美艳、但有点夸张。

不太能get。

但他的吸金能力,我真惊讶到模糊。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6)

有多能赚?

最高纪录,一晚上收入60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90多万)。

年收入超过3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900多万)

是我等凡人不可想象的数字。

工资都是按捆算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7)

开着劳斯莱斯,手上戴的是价格不菲的名表。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8)

靠着出色的交际手腕,人脉遍及各个圈子。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赚钱的本事。

不要想歪,在日本,男公关其实是“不卖身”的。

他们属于合法营业,纯粹陪前来消费的女客人聊天、喝酒。

可光歌舞伎町就有三百多家风俗店,一千多名男公关。

那,罗兰是靠什么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大拿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9)

首先是颜值。

他那张超出我个人审美范畴的脸,再加上一米八三的高个子,在日本很受欢迎。

其次,还是他的看家本领:说话。

事实上,在日本,要想在男公关这一行里拔尖,颜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好口才。

像罗兰这样又上综艺、又拍杂志封面,拥有大量粉丝、半只脚踏进“名人圈”的头号“男公关”。

究竟有多能说?

说他是“男公关”里的金句王,一点不夸张。

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惊人”倒不是指说出了不起的什么大道理,而是超自恋,又有梗。

听听他说的:

歌舞伎町只有两种男公关

知道是哪两种吗?

我,以及我以外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0)

打扫房间真是浪费时间,因为——

仔细想想如果有1小时的话

我都能让东亚的所有女性幸福了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1)

这一本正经地让东亚所有女性幸福的话,我怎么那么想笑。

最绝的是,觉得自己照亮了西班牙的白天:

现在是上午8点15分

好亮啊,不是吗?因为有我在的原因吗

肯定是因为我在

日本现在大概一片黑暗吧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2)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3)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4)

哈哈哈哈哈哈。

我一定是遇到了公关界的沙雕霸总。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5)

还别说,这样自恋又带很沙雕的话,搁综艺里是很合适的,它能刷出很强的存在感和记忆点。

作为男公关,他很懂如何把话变得风趣。

比如:爬长城的时候,刚优哉游哉地输出金句,不到三秒就打脸:

我不走回头路,所以没必要认路

只会一往无前地走

额,不小心迷路了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6)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7)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8)

有人自恋让人拳头硬,而Roland自恋人设,让人傻眼,却不反感。

原因就在于,他从不用贬低别人来显示优越感,只表达自我欣赏,再加上夸张的手法,原本正经的自恋一下变得沙雕。

但,如果以为“第一男公关”只靠中二语录出名,那就错了,在综艺上飙金句,只是他营业手法之一。

做回本职工作时,罗兰表现出的高情商,才是他的必杀技。

博主@linlin 让罗兰评价自己的长相,罗兰绅士地说:

我除了有魅力的女孩子以外

我不会坐在她旁边

图片来源:Linlin的奇妙冒险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19)

简单一句,既夸了眼前的女客人,又顺便把自己的所有顾客都照顾到了。

这样的甜言蜜语还只是低段位的,更高段位是:如何恰到好处地宽慰他人。

女客人跟他诉苦:最近我没有自信,怎么办啊?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0)

罗兰并不是简单说,我觉得你很好啊,自信点之类的水话。

他有自己的技巧,先从对方的感受出发:

谁都会有缺乏自信的时候,不是吗?

但是自信可不是说“要自信啊”就能获得的

我们牛郎业的工作就是待客行业

必须要和客人说自信真的很重要

但我不想和你说:要保持自信

我想说的是:你要装做很自信的样子

装出自信,谁都可以做到吧,对吧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1)

一下子就能让对方觉得,你很理解我,自然内心也不会产生抗拒。

接着说:

所以你装作有自信的时候

外在的举动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并改变你的内心

其实以前我也不是这么自信的男人

想要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外在的自信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内在的自信也就不知觉地形成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2)

分享自己的经历,是能瞬间拉近自己与对方距离的,而且还能让倾听者感受到,你是真的用心在鼓励她。

最后再适度赞美、鼓励对方:

你笑起来很可爱的

所以一定要尝试一下外在自信的样子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3)

难怪女客人很快就被治愈了:

感觉我有恢复元气了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4)

这番对话,显示出罗兰超强的共情能力

能站在对方立场表达理解、劝慰和鼓励,即便赞美也不会低俗或过度。

难怪网友一下就“沦陷”了。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5)

他的共情能力不仅用在营业上,升级当老板后,对待下属也一样。

他有一名37岁才转行当男公关的新员工,在这个圈子里,30岁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了,但罗兰却一点也不在意:

无关年龄

我常说重点不是活着的长短而是活着的方式

“你不年轻了”

会抹杀一个人的可能性

如果能让对方理解

现在开始努力也能改变未来

那不是很棒吗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6)

很多人对男公关一开始都抱着猎奇和偏见,认为他们做的是“皮肉生意”,色情而低俗。

然而,了解之后才发现,能做到顶级男公关的,还真是“卖艺不卖身”。

他们的艺,指的就是好的语言表达、强大的共情能力以及对客人心理的准确揣摩,这是他们的吃饭本领。

和客人聊天之前,他们要靠平时积累女性喜欢的话题,比如喜欢什么明星,什么电影、书最流行,什么都要懂点。

还要时刻注意个人仪态、说话用语,来塑造“绅士”形象。

所以罗兰会说,“语言就是男公关的商品”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7)

名声如此大,但实际上,罗兰只花了两年时间,便成为行业第一。

十八岁考上大学后,他不顾家里反对,从学校辍学,转行当起男公关。

原本踢足球的黑小子,硬整成了凡尔赛同款。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8)

绅士做派也好,超强话术也好,其实也不是罗兰所独有的,其他男公关也会在这两点下功夫。

但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创下业内最高业绩,不是靠运气就能做到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29)

罗兰是一个很懂得自我推销的人。

最近他的新居曝光了,品位竟意外地好。

偌大的房间,只有黑白两色,有一种极简的美感。

除了必要的家具,多余的生活用品一概不见。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0)

家具线条简洁利落,看着低调,却都是高奢品牌。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1)

以前上综艺,他打的卖点是奢华精致的消费方式:

特意包下酒店的两间高级套房,一间用来放衣服,每年花20万在保养皮肤上。

而到了新居,奢侈风不见了,变成了极简风。

与时俱进。

这“极简”贯穿到房间的每个角落。

衣柜里只有一件外套、各类鞋子只有一双,香水只有一种,箱子只有一个……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2)

审美喜好、生活方式也融入到这个家的设计当中。

不爱圆的东西,喜欢黑色的、方形的外观,沙发、床、甚至装饰画都是一致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3)

回到家以后,手机也要“断舍离”,把它锁起来,不浪费时间刷手机。

我觉得手机把人生变成了垃圾食品一样的时间,真的很浪费

那一刻是没有生产性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4)

记事本随身备着,有什么好的灵感、句子,都能第一时间记下来。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5)

罗兰这次展示新居,不排除是一种新的人设的输出。

但,也是一次成功的营销。

借用新居,输出一种不浪费的、专注的“断舍离”态度,让我们看到一个活得克制的、与他从事的工作形成巨大反差的罗兰。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把自己著作的重版版税全数捐赠给遭到火灾的京阿尼,数额达数千万日元。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6)

在网上遭到东大学生嘲笑他辍学,他怼回去:

对于Roland

没有“去学校”一事

只有“建学校”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7)

敢说得那么硬气,也是因为他真的跑到柬埔寨捐建学校去了。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8)

被黑子怼,他有“罗兰”话术回应:

你抬头看天的时候

可能会看到天上飞过一架飞机

但遗憾的是,你看到了飞机

飞机上的人却根本没有看地上的你

境界越高,越不会在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39)

他所做的事情,似乎已经超出一个男公关的职业范畴。

然而,这就是他的一种自我包装,也是他的职业意识

态度鲜明地输出他的三观和生活方式,很容易就能吸引到认同他的观点的人。

当然,这种人生导师式的包装,有人喜欢,有人反感,这也正常。

但,不可否认的是:

罗兰在工作上的用心和野心,其实是看得到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0)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1)

早前看过一部挺有意思的日剧,叫《欢迎来到阴阳屋》,剧中男主就是从牛郎转行当起了阴阳师。

在剧中,他说过,人们来占卜,和去男公关店,心理上其实是一样的:

占卜就是一种娱乐

比起真的算中,让客人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2)

这话多多少少说中了公关这一行的核心: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它是一个职业,又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因为它贩卖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慰藉”。

而输出这种慰藉的,正是这群善于揣摩人心的男公关们。

但因为男公关和客人之间没有实物交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男公关把自身当成了一个商品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3)

这也意味着,一切都要投“客人”所好,量身定制。

比如男公关们看起来很迷的杀马特造型。

正是因为日本女性喜欢漫画,希望在现实中,能接触到“漫撕男”这样的形象。

像罗兰的金色卷发,宫廷风穿着,走的就是漫画里“欧洲贵族王子”路线。

不光是形象,超强话术、绅士礼仪,包括罗兰所输出的审美品位、生活态度,都是一种高级包装。

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件贵的、好看的、有品质的商品,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4)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悦女性,给女性们制造一种短期的“幻觉”:

顾客光临的最初诉求是什么

但是,多数顾客自己是没有意识到的

因此才需要我们来细心观察意识到它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然后,再从中引出话题

这时候,顾客就会想,他有注意到我啊,他是喜欢我吗

这,就是认可需求

满足顾客认可需求

这就是在公关俱乐部持续高价消费的价值所在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5)

这是NHK拍摄的关于男公关们的纪录片《贩卖爱的男子们》。

为什么需要购买这种“被喜欢”的“爱情幻觉”?

有的人是因为——

“生活里的男人不是很专注,也不太会表达感情。但在这里,他们会像对待公主一样对待你。我想要受宠若惊的感觉,为此我不在乎花多少钱。”

也有的是因为社畜之苦:

平时在工作上不能说的话

都能在这里畅所欲言

采访日本第一女公关(日本人为何对这)(46)

这固然与日本人淡漠、疏离、规矩,甚至压抑的国民性格有关。

但这种激烈的情感浇筑,并不仅体现在男公关身上,也不局限于日本。

根本而言,像粉圈追星,不也是同样的情感浇筑么?

偶像的相貌,性格,处事态度是我所欣赏的,远远看着,我就备受鼓舞。

区别只在于,偶像无法碰触,是远程作用的精神能量。

男公关,则可以是私人订制,能给你一种如梦成真的满足感。

当然,我们必须正确认识:

偶像往往是单方面的默默付出,而男公关是你情我愿的交易行为。

而,被兜售的东西,是我们传统看来很难兜售的情感。

对于走红的“第一男公关”,我们可以欣赏他的工作能力,但也没必要捧高为人生导师、或踩低为江湖骗子。

说白了,那只是一门职业。那只是一种销售行为

你觉得有需要,你就消费它。

当然,你也要冒着遇到劣质商品的风险。

你觉得没需求,或者说不信任,那就绕路走。

男公关们就像一瓶酒。

你买了,喝了,醉了,得到了沉醉带给你的美妙。

但终究要醒的。

酸甜苦辣,依然得那个如梦方醒的你,来扛、来承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