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类似的句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类似的句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类似的句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类似的句子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tuò)。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翻译过来是:鹤鸣于九曲沼泽,其声远闻于四野。鱼或深潜于深渊,鱼或游戏于浅滩。园中有檀高又大,其下败叶也连绵。莫嫌它山石不美,玉石还须它来磨。

这一章有四个意象:一是鹤,二是鱼,三是树,四是石。先说鹤。“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以鹤喻隐者高士,隐者虽隐,但其音声传遍四野。他们有主张、有思想、有影响力,使用好了,可以有益于国民,是国家之栋梁;使用不好,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再说鱼,“鱼潜在渊,或在于渚”——有的鱼深深地潜于水底,有的鱼嬉戏于细水湍流。人各有志,不必一等。贤能之人各有性情、各有主张,求贤之人要识人知理,对其性情、主张要宽容。第三个意象——树。“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那高大的树下啊,也有枯枝败叶。这是说再了不起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无论再怎样爱他,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毕竟是人,不是神,要求他完美无瑕其实是我们对人性认知不够。最后一个意象“石”非常有名:“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是说:哪怕它就是一块顽石,也有可利用的地方,因为可以用它来磨制玉石,成就自我。古人说:“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砺,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这就好比君子与小人相处,君子在帮小人自醒的同时,也可以用小人来磨砺和修行自己的德行。用中医的“生克”来打比方就是:生你者可以帮助提携你,而克你者才是来成就你的。光有生你者,没有克你者,人照样不能成熟和强大。

第二章基本是第一章的复调: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翻译过来是:鹤鸣于九曲沼泽,其声远闻于九天。鱼或游戏于浅滩,或潜于深渊。园中檀树高又大,其旁也有恶木穀。恶石粗粝玉温润,成器还得石来磨。其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已成为金句流传至今,常用来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可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关于这一篇,有人说:“《鹤鸣》,似是一篇《小园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

若作田园山水诗解,此诗也有可圈可点处。先是听:“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鸣高入云霄,开篇即有格局。再近看: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气势活跃,让人联想到《易经》乾卦之“潜龙勿用”和“或跃于渊”,元气不足时,深潜龙潭而养性;元气足时,高跃于深渊而有所作为。继而远观:园有树兮树高耸,树下枯叶亦从容。继续远观时,见青山连绵,外有嶙峋怪石耸,内有美玉在其中,美玉若想成大器,还须恶石来磨砺。如此,一幅漫游荒野图便展现在眼前,情景交融,发怀古之忧思,抒胸中之块垒。总之,世上有隐士之弃世决绝,也有小民之深恋红尘,但他们却可以相依并存,彼此动心忍性,共同组成世界的风景。

如果说这首诗是后世田园山水诗的原始母版,那《邶风·燕燕》就是千古送别诗之祖,《陈风·月出》则既是关联月亮与美人的最原始创作,又是望月与思念主题的源头。此外,还有弃妇诗、怀人诗,等等。《诗经》基本涵盖了后来诗篇的全部要素。这一切都意味着,《诗经》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伟大起始点,更是诗教的起始点。华夏之“华”,即文章之美、华服之美;华夏之“夏”,则是指大格局、大文化。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所谓“经”,就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以《易》为经,可;以《书》为经,可;但以《诗》为经,则伟大。综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伟大民族。不仅如此,我们还以《诗》为群经之首,这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特异性。

那是一个荒蛮时代,人们穿着葛布缁衣,吃着粗茶淡饭,可就有那么一群人在远瞻星空、远听鹤鸣,在近观蒹葭、近观菡萏,并用美好的诗句表达着自己伟大的情怀,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现象。即便在西周、春秋、战国那样的动荡时期,不仅君王在写、贵族在写,普通百姓也在写……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饱暖,都在通过诗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痛苦、欢乐、骄傲……也就是说,从《诗经》开始,诗性就已经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

而现在,当我们重读《诗经》,我们要做的,只是唤醒。唤醒全部的感知,唤醒我们曾有过的伟大情怀。

《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