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过后水稻抽穗喜雨水吗(芒种稻出穗水浸田)

芒种过后水稻抽穗喜雨水吗(芒种稻出穗水浸田)(1)

大吉沙岛上的早稻苗叶青翠,长势喜人。

芒种

节气之美

今天是6月5日,农历闰四月十四,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第二个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是以斗柄指向丙方(南偏东)、太阳到达黄经75度为标志。说起芒种,很多人会把它等同于读音相同的“忙种”,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芒种”应该如何解释?它与大众所误解的“忙种”又有何种关联?在芒种这天,记者带你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意聆

芒种在古代相当于“劳动节”

芒种是五月节,为仲夏之始。仲夏的另一个节气是夏至。夏至过后,紧接着就是以小暑和大暑为期的季夏了。

常言道:“芒种忙,忙着种。”“芒种不种,过后落空。”在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是唯一一个直接以农事活动为名的节气。因芒种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期,很多人将芒种理解为“忙种”。实际上,这只是谐音的解读,不能将“芒”字简单解释为“忙”。

汉代的《孝经纬》说:“曰芒种者,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南朝崔灵恩的《三礼义宗》说:“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可见“芒”是指一些有芒的农作物,如稻、麦、黍、稷等。

而“种”字也有两个含义:一是种子的“种”;二是播种的“种”。

不过话又说回来,芒种时节的确很忙。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耕乃国家之本。而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其目的就是及时掌握物候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

俗语说:“春争日,夏争时。”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已经形成典型的夏季气候,此时必须争分夺秒及时播种。如果错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从古至今,每逢芒种,便呈现“家家忙农事,田间无闲人”的景象。

芒种时节“忙”什么?古人虽云忙于播种“有芒之谷”,但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各地的环境及气候有差异,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品种也不一样,所以南方和北方的农民是各忙各的。

我国南方地区是以水稻种植为主,芒种是晚稻插秧的忙碌时节。而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在这个时节,正是麦子夏熟收获之时。故农谚云:“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一到,南方人忙插秧,北方人忙收麦。

芒种时节的这种忙碌景象,在我国是千古不变。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诗词中,窥探古人芒种时节的生活状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芒种之时正处于梅雨季节。但哪怕是下雨天,人们也会抓紧农时下地插秧,陆游《时雨》诗的“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两句,就是这种情景的再现。

确实,在“人倍忙”的芒种时节,农民在播种希望、收获美好的同时,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这个时节,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真正的“劳动节”。

芒种是广东水稻生长关键时期

6月初,黄埔大吉沙岛的隆平稻香园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田中连片的杂交水稻苗叶青翠,长势喜人。在这处水稻研究的“黄埔军校”中,水稻既是科研对象,又是市民游人可亲近的美景。芒种时节,正是广东各地的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田地中这些茁壮成长的稻禾,处于拔节孕穗的阶段,也不例外地受到了精心的呵护。工作人员介绍,大约在6月底7月初,它们会抽穗,7月中旬进入齐穗期。这是广东省唯一被纳入全国28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的项目,是保障“米袋子”安全的重要科研工程。

看到这里的水稻,我们就能发现,当下在大众媒体上流行的一些农谚,其实并不适用于广州地区。广东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李文苑、陈美玲、李想等几位专家就曾专门撰文指出:“近几年,广东的媒体把‘芒种’节气的宣传重点放在夏收夏种,不仅宣传的效果一般,还是对农事耕种的误导。”他们解释说,陆游的名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并不适用于广东,“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芒种夏至水浸禾田”“芒种夏至是水节”等,才是节气谚语在广东本地化的体现,“广东的水稻早在清明前后播种插秧,芒种时节大多处于抽穗扬花的阶段,这个时节处于常年降雨顶峰,对广东早稻的产量的影响举足轻重。”潮州乡村流传的民间歌谣中,有一首《水稻生产歌》,对于早造水稻是这样描述的:“立夏,稻做胫(发育);小满,稻掼产(孕穗);芒种,稻出耸(出穗);夏至,稻好试(动镰)。”这首歌谣里反映的也是这种情况。

农事之要,在水,在阳光。专家们指出,在气象学定义上,龙舟水的时间(5月21日-6月20日)刚好和“小满”和“芒种”节气重叠。根据气象数据统计,在广东,各节气中“小满”的常年雨量排名第二,“芒种”排名第一。这长达一个月的“龙舟水”就是影响广东早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小满大满江河满”“芒种夏至水浸禾田”即是对龙舟水的直观反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