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白话趣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人,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楚国郢都人,(今天湖北荆州,古时也叫江陵)但却在晋国当官,一日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俞伯牙来到楚国,朝见楚王后,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因俞伯牙想念家乡,公事完毕,告诉楚王,想回故乡郢都扫墓探亲,楚王同意,并拨大船两艘,分成正副,正船让俞伯牙居住,副船安顿仆人行李。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白话趣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1)

俞伯牙谢过楚王,众臣送到江北而别。两只大船顺这风势一路前行,到马安山江口时,已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遇狂风暴雨,船不能行,便停于山崖之下。不多时,云开雾散,一轮皓月升空,雨后更为明亮。

俞伯牙见此琴性大发,吩咐童子焚香,我要弹奏一曲。调弦转轸,弹一曲孔子叹颜回,一曲还没弹完,琴弦突然断了一根。俞伯牙大惊,心中道:瑶琴有感(古人迷信,认为有东西突然坏掉,定会有不祥之兆。也有说法瑶琴有灵),琴弦突然断了,若不是有人偷听,必然是有盗贼流寇隐藏四周,要杀人劫财,取我性命。这荒山野岭必然没有偷听之人,那想必定然是有盗贼要害我性命。

想通此处,俞伯牙命令左右,搭跳上涯,搜查一番。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白话趣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2)

俞伯牙刚要上涯搜查,涯上突然有人答到:“船上大人不必生疑,我不是盗贼,只是砍柴的樵夫,因打柴晚归,被风雨所阻,因此躲在石岩后,因君弹琴好听,我就听了一会儿。”

俞伯牙闻言哈哈大笑,轻蔑道:“打柴的农民也敢说听琴二字?也罢反正不是盗贼就好,命令左右让他去罢!”

涯上那人不走,高声喊道:“大人你说的不对,俗话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你要是瞧不起乡野农民不会听琴,那这三更半夜的就该有那会弹琴的吗?”

俞伯牙一听,心中想道:“这人还挺能对付,是个杠精。”在一想,这人谈吐不凡,也许真懂琴也未可知。俞伯牙道:既然你能听懂琴,那我刚刚弹的是何曲呀?

涯上那人答道:“我要是不知道,敢说会听琴吗?(没那金刚钻,也不敢揽瓷器活。)刚刚大人弹的是孔子叹颜回,词日: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念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弹到最后一句弦就断了。而且第四句我也知道,是:留得贤名万古扬。”

俞伯牙一听大喜,立即叫人把涯上那人请下来详细交谈。涯上那人上船,俞伯牙一看果然是樵夫打扮。

樵夫走到俞伯牙面前长揖不跪(长揖就是拱手弯腰到脚,此礼仅次于跪拜之礼,按理来水樵夫是农民见到官员应该行跪拜之礼。),道声:大人,你好。

俞伯牙是晋国大臣,从来也没与农民有来往,要是还礼有失官威,但既然把人家请来了,也不能呵斥他回去。俞伯牙遇到这么个不懂礼数的也没招,只是点点头说道:“贤友免礼吧!”

俞伯牙又命童子拿一个小登子放在下席,伯牙也没有什么待客之礼,向樵夫一撅嘴道:“你坐那儿边去吧!称呼间毫不客气。”

那樵夫也不谢恩,直接坐下了。

俞伯牙一看那樵夫也不谢谢自己赐座,很是嗔恨,心想道:“这樵夫也是二分钱买个豆杵子,贵贱不是个物。”(一个官员给农民赐座也不感谢,在那个尊卑有序的时代,樵夫也够清高的了。)

俞伯牙依然瞧不起那樵夫,也不问姓名,也不让人端茶。直接问道:你即然能听懂琴,那你知道琴的出处吗?此琴是谁制造的,弹它有什么好处?

正问之时,船长突然报告,风顺了,可以走了。

那樵夫闻言道:“既然风顺了,我就不当误大人时间了,要不我说起来就是长篇大论,当误大人顺风行舟不好。”

俞伯牙笑道:就怕你不知道,你要是说的对,别说当误我时间,就算是不当官都行。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白话趣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3)

樵夫道:“既然大人不怕当误时间,那我就说了。此琴是伏羲氏所啄,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醴是薄酒之意,又叫甘泉。)伏羲氏知梧桐乃树中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声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入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造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尤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虎啸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俞伯牙听的樵夫对答如流,甚至是欢喜,于是问道:“如果我抚琴,心中想念什么你知道吗?”

樵夫道: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请大人抚弄一操,我猜上一猜,若是猜不道,大人不要责怪就好。

俞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樵夫攒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凝思一会,将琴在抚,其意在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俞伯牙被猜中心事,知道遇见知音,立即起坐与樵夫施宾主之礼。连声道: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不知先生高名雅姓?樵夫躬身答道:“小人姓钟,名徽,字子期。”

伯牙道:原来是子期先生。钟子期转问道:大人高姓?伯牙道:“下官俞瑞,俞伯牙。”

伯牙推让子期坐下,又命童子端菜摆酒,相谈甚欢,结为兄弟。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拜罢又饮,彼此谈心。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不觉间以是东方发白,水手准备开船。子期告辞,伯牙捧酒敬子期一杯,并赏赐黄金数两,约定明年中秋还在此处相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第二年中秋将进,俞伯牙走水路又来到去年见面之地,此时正好也是中秋。

但钟子期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到。俞伯牙心中道:“难道子期放我鸽子了?不应该呀!子期乃是饱学之士,定不会失信于人。对了,离别时子期说家中二老聚在,难道说是二老得病子期脱不开身?也罢既然如此那我就明日上涯找他去 。”(这段为什么写的跟情侣偷情私会似的)

辗转反侧,彻夜未眠。翌日清晨俞伯牙带一童儿拿着琴去找子期。爬上山涯,走十余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原来这是一三岔口,东西两条路不知走哪条,去年分别时子期只是说家在集贤村,但不知要走哪条路。

俞伯牙正在着急之时,一个老头左手拄藤杖,右手拿竹蓝而来。俞伯牙上前施礼,问道:老伯,不之这两条路哪条是去集贤村的?

老头道:“这东两条路去两个集贤村,东去十五里是上集贤村,西去十五里是下集贤村,不知先生去哪个集贤村?”

伯牙无言,心中想道:子期贤弟糊涂,你既然知道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说个明白。

老头一看俞伯牙沉吟不语,道:先生这般沉吟,看来定是说路的没说明白,我在这住一辈子了,你只要说你要找谁,我就知道他在哪个集贤村。正是士居二十载,无有不亲人。

俞伯牙一听看来是遇到贵人了,道:我去钟徽,钟子期家。只见老头一听钟子期家,立即双眼流泪,险些栽倒。

俞伯牙立即扶住,心中道:“难道是碰到碰瓷的了,这年头老人怎这样,要是倒了扶还不扶。”

俞伯牙惊道:老伯你这是为何?老头道:你要找的钟子期那就是我的儿子,去年砍柴晚归,与晋国大臣俞伯牙相识,结为兄弟。分别时俞大人赐我儿黄金数两,我儿买书攻读,白天打柴,夜晚读书。老头我愚钝也没阻拦,不想心力耗尽,得病而亡呀!

伯牙闻言,五内崩裂,大叫一声,昏倒于地。老头一看大惊,心中疑惑道:“这死的是我儿子呀!他怎么比我还伤心,难道这里还有什么故事。”

老头向身边童子问道:“这位先生是谁?童子在老头耳边低语,这就是俞伯牙大人。”

老头闻言立即掐人中唤醒伯牙,伯牙苏醒坐在地上,口中留着唾沫粘痰,双手捶胸,大哭不已。

俞伯牙坐地大声道:“贤弟呀!昨夜我还猜忌你爽信,岂不知你以为泉下之鬼,你真是有才无寿呀!”

老头流泪,扶起伯牙。伯牙问道:我贤弟如今是停尸在家,还是以入土为安?老头道:“我儿死时嘱托,他与晋国大臣俞伯牙有约,因此死后埋马安山江边,刚刚先生来时路旁有一新坟,那就是我儿的墓地。今日是我儿的百日之忌,老夫我提一蓝纸钱,给我儿子烧了。”

伯牙闻言立即让童儿代老伯提篮子,与老伯同去祭奠子期。

老头带路,伯牙与童子跟着,不多时便回到谷口,果然看到一丘新坟。伯牙整衣下拜,哭道:“贤弟生前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在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大哭。”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白话趣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4)

山前山后,远近村民听说晋国大臣来祭拜钟子期都来观看。伯牙没有带祭品,不好意思,因此抚琴一曲,祭奠子期。

远近村民听得琴声铿锵悦耳,鼓掌大笑而散去。伯牙惊问:“老伯,晚辈弹琴吊唁令郎,悲不能已,这些村民为什么笑呢?”

老头道:这些都是乡野村民,不知音律,以为是取乐之物,因此大笑。

伯牙道:原来如此!那老伯你知道我弹的是什么曲子吗?

老头道:我年青时也学过一些,如今老了,耳聋眼花多年,如今听不懂了。

伯牙道:这就是晚辈随心一曲,吊唁令郎的,随后口诵道:“忆惜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捧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唱完,从腰中取出匕首,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用力一摔,摔得瑶琴粉碎,玉轸抛残。

老头一看大惊,问道:“先生这是为何?”

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毕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