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食”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因此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当然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食物保鲜方式。在湖南通道侗寨,我就见到一种非常奇特的食物器皿,据说它还是侗族家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

春节之际,通道辖区内的各个侗寨都会有自己的春节祭祀祈福活动,而活动这天,很多村民都会早早“提篮”过来,“提篮”这个说法我是从村里的布告栏看到的,布告栏上说某某日子村里要搞祭祀祈福活动,请村民们主动穿侗服提篮参与。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2)

“提篮”在村子里走街串巷巡游是祭祀中的环节之一,春节这几天分别体验了半坡村、坪坦乡、芋头村3个村子的祭祀活动,不同村子,“提篮”的物品有所差别,唯一相同的就是那篮子上装着一个“瓜”。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3)

浩浩荡荡的“提篮”队伍行走在巷道、田间,在祭祀队伍中特别吸引人注意。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4)

外观上看,每个侗寨的龙都有区别,芋头村很久以前就被开发成景区,走在巡游队伍后面的龙,颜色更丰富,与汉族中的龙相似。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5)

坪坦乡的龙是红色的,走在巡游队伍前面,感觉具侗乡味道。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6)

竹篮上的瓜就是村民的饭桶(也有村民说叫饭煲),瓜被切割成两部分,上半部分带着瓜蒂的成为盖子,下半部分是盛放食物的容器,当地侗族人主要用它来盛放米饭、糯米饭。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7)

她们告诉我,这种盛放方式是祖上传下来的,用它来盛放糯米饭不仅可以保湿、保温、还能防霉,这对于常年需要在深山或田间劳作的侗族人来说很重要,清晨出去,到了下午还能吃到暖暖的饭,尤其是在冬天,能吃到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很重要。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8)

刚煮好的糯米饭放在里面,可以保持10个小时以上还是温的,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是如此;通道气候比较干燥,糯米饭放在外面,很容易就板结,而盛放在瓜里,可以很好的锁住糯米饭上的水分,保持米饭软糯;糯米饭在里面最起码能保存3天以上不会霉变。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9)

对于这个瓜,她们也不知道怎样用普通话表达出来,有人说叫白瓜,有人说是葫芦瓜,有人说是佛瓜,也有人说是西葫芦,完全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倒是几个年轻点的姐姐很肯定的告诉我,这是特殊品尝的白瓜,通道侗乡才有。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0)

她们说这是装饭的东西,谁都不会想着把“饭桶”给别人,因此这种瓜、饭煲在外面根本无法买到,只能靠自己种植。从撒种到瓜熟蒂落最起码需要1年时间。刚出幼瓜的时候,就要挑选瓜形看起来相对较好的,每株只能保留一两个,然后就是要防止各种虫兽鸟,防止土壤过湿过肥过干,防止恶劣天气,漫长的生长过程,还可能出现发育不良,母株夭折等情形出现,否则一年的功夫也就白费了。即使到了瓜熟蒂落时,还不等于就可以安心。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1)

为保证能有一个完美的“饭煲”,主人家都会把熟透的瓜交由专门的开瓜师傅处理,由师傅确定是否可以最终做成饭煲。漫长的等待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得了,任何不良因素都有可能给“饭煲”造成无法弥补的瑕疵。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2)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3)

在途中,我看到好多瓜似乎修补过,她们告诉我,种出一个可以做饭煲的瓜可能要经过好几年,非常不容易,想要得到一个外形完美的就更加不容易,万一中间出现什么意外,也都不愿轻易放弃,只好找专门的师傅帮忙。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4)

传统观念中,吃饭用的绝对不假借他人之手,所以承放饭煲的竹篮都是家里人自己编的,量身定制,大小正合适。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5)

饭桶难得,很多家庭就会想法设法对它进行爱护和装饰,有的饭桶表面为本色,有的光泽度非常高,应该是抛光打油,像上图中间姑娘的饭桶则被抹成了黑色。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6)

农村厨房成水帘洞(乡村饭桶巡游不用电)(17)

瓜是自己种的,竹篮是自己编的,饭煲就是家里最珍贵的财富,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巡游时“提篮”,实则就是自家饭桶最好的展示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