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获诺贝尔奖的学生(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诺贝尔化学奖呢)

原子核物理之父,诺贝尔的摇篮,声称物理才是正统却获诺贝尔化学奖!

到底是怎么的一个人,才能成为璀璨夺目的星光。

早年困窘与最后一个土豆

1871年8月13日,卢瑟福诞生在新西兰南岛的纳尔逊附近一个苏格兰移民家庭。

母亲是个教师,会弹钢琴。父亲是一位直率而精力充沛的人,经营了一家兴隆的亚麻厂。

虽然两人都算拥有一技之长,但是要维持12个孩子的生计谈何容易,生活自然是捉襟见肘。

生活十分困苦,家里的兄弟姐妹众多,几乎到了吃不饱饭的地步。有时到了圣诞节,家人也不能在最盛大的节日里享受一次丰盛的晚餐。

这种艰苦的条件里成长起来的卢瑟福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在很少的时候,他就对父母说:

“总有一天我会摆脱生活的苦难,因为这是我的动力。”

卢瑟福获诺贝尔奖的学生(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诺贝尔化学奖呢)(1)

或许正是这种艰苦的精神,卢瑟福不仅完成了中小学学业,而且成绩非常优异。

在院长的鼓励之下,他参加了大学奖学金考试。那次考试人数众多,成绩优异者比比皆是,卢瑟福本身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

考完回家之后,正赶上自己家菜园子土豆丰收,卢瑟福二话不说也开始下地挖土豆了。

1895年,在地里挖土豆的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被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

卢瑟福获诺贝尔奖的学生(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诺贝尔化学奖呢)(2)

这时,卢瑟福知道自己的命运要彻底改变了,他扔掉了头喊道:

“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啦!”

“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这句话听起来心酸又骄傲,但这种喜悦的心情伴随着卢瑟福,也坚定了他的理想——这条路要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极不谦虚的科学家

“碰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好像你用一颗15英寸大炮去轰击一张纸,而你竟被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

卢瑟福的这段话很生动地叙述了研究汤姆逊模型碰到的困难,即原子不可能是质量均匀分布大小为1埃的球。

在遇到汤姆孙之前,卢瑟福还不知道物理的粒子效果,终于他加入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孙的研究生。

卢瑟福获诺贝尔奖的学生(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诺贝尔化学奖呢)(3)

在此期间他努力学习,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日终是反复学习,甚至连做梦都在思考这些事情

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论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迹,于是他被誉为“物理学之父”。

其实相比较实验结果,实验室中卢瑟福的经历往往更为人称道:

卢瑟福属于那种“性格极为外露”的人,他总是给那些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个子很高,声音洪亮,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并且极不谦虚。

当他的同事评论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并总是处在科学研究的“浪尖”上时,他迅速回答道:

“说的很对,为什么不这样?不管怎么说,是我制造了波浪,难道不是吗?”

骄傲归骄傲,但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这一评价。

而科学家们不觉得卢瑟福傲慢无礼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成就都来自于他本人的努力。

或许是早年的刻苦努力,在实验室中的他同样废寝忘食,后来学生为他起了一个外号——鳄鱼,并把鳄鱼徽章装饰在他的实验室门口。

因为鳄鱼从不回头,他张开吞食一切的大口,不断前进。

卢瑟福获诺贝尔奖的学生(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诺贝尔化学奖呢)(4)

看过卢瑟福在实验中的表现,或许你会发现他真的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爱夸耀自己的成就,和学生们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这怎么看起来有点不靠谱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骄傲只是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但当人们评论卢瑟福的成就时,总要提到他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用“桃李满天下”来称赞毫不为过。

在卢瑟福的悉心培养下,他的学生和助手有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 1921年,卢瑟福的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
  • 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
  • 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 1927年,卢瑟福的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 1935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
  • 1948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
  • 1951年,卢瑟福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 1978年,卢瑟福的学生卡皮茨获诺贝尔物理奖。

卢瑟福获诺贝尔奖的学生(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诺贝尔化学奖呢)(5)

有人说,如果世界上设立培养人才的诺贝尔奖金的话,那么卢瑟福是第一,这是我一生中见过最成功的一个人。

因为此贡献,卢瑟福被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19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玻尔曾深情地称卢瑟福是“我的第二个父亲”。

最幽默的诺贝尔奖得住

除了以上的各种成就之外,卢瑟福给人留下的另一个印象就是风趣幽默了。

他与学生之间发生过不少非常有趣的事情:

一天深夜,当卢瑟福像平常一样去实验室进行巡查的时候。他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做实验,就问:“你上午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做实验。”

“下午呢?”学生又答:“做实验。”

卢瑟福不由得提高了声调:“那么晚上呢?”学生回答:“也是在做实验。”

学生满以为自己的回答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非常严厉地批评说:

“你整天都忙于做实验,那么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位科学家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没有冷静的思考,只会埋头苦干的人,可能会把一些事情做好,但不可能持久、全面地取得卓有成效的成就。

只顾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我们只能被一些琐碎的事物性工作和一些不相干的人牵着鼻子走。

他并没有长篇大论和学生说思考的重要性,但是从结果看,学生从他的这幽默提醒中已经明白了自己今后应该如何去做。

卢瑟福获诺贝尔奖的学生(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诺贝尔化学奖呢)(6)

另一件“卢瑟福式幽默”发现在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他对自己不是获得物理学奖感到有些意外,他风趣地说:

“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化学奖呢?”“这是我一生中绝妙的一次玩笑!”

卢瑟福风趣幽默的语言一下子逗乐了许多人。

其实,获奖并不是委员会真的弄错了,而是因为他在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这就是卢瑟福,凭借自己的语言特色,凭借自己的思想,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教导了一个又一个诺贝尔获奖者的胜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