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

“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曾巩《读书》

随着历史的变迁,孔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学者们赋予太多色彩,而今提起孔子,沉淀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孔圣人”、“至圣”之类的词汇,给人高高在上、无法企及之感。

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圣人当之无愧,但同时他也是个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普通人。

一、生于乱世,心怀天下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古代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原来世袭的旧贵族的地位被新兴的地主阶层所挑战。

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耕地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一人一牛就可以完成原来很多奴隶的工作量。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1)

隶大量减少,庶民农民增多,新的劳动生产关系出现,社会生产力解放,如此一来,社会制度和旧思想已经不符合现有的经济发展,所以西周原来的宗法礼制逐渐被冲破,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更多的耕地开始大肆进行对外战争。

孔子就是出生在这个社会动荡而又充满着无数机遇的动荡时代。《左传》曾言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许多人对现实极度失望,或隐居避世,或随波逐流。

孔子不然,恪礼至深的他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始终不失其本心,主张“为政以德”以治国,创立以“仁”为中心思想的儒家学派,开创“有教无类”的全新教育理念。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2)

正是这种积极入仕的思想,让孔子及其后人都在不断探索着新的经济形式下的社会制度改革,虽然这种儒学流派的改革效果,并不像法家思想或者兵家思想来的迅速,但却是一步步教化人的内心世界。

有教无类的思想更是适应了当时新型地租阶层以及庶族的上升趋势,给了无数人以上升的希望。

后世的儒家学者们靠着孔子的思想养家糊口、封侯万户,但是我们的孔老夫子确是困顿艰难,饱受离乱之苦。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3)

《庄子》有言:“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宋),围于陈蔡”,即使颠沛流离也不改孔子致学救世之决心,或许正是这种漂泊,让孔子的学识更广博深厚。

用脚步丈量土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后世格物致知的一种体现吧。

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不单是因为他流芳百世的言行,更重要的是他追求理想,永不言弃的精神。

这个血腥的时代不知磨灭了多少人的意志,但孔子却始终为民爱人,心怀天下,他选择的路远比达者、隐者更为艰辛,是一位超越现实的真正的勇士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4)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精神和修身救世的思想鼓舞着古今当代的有志之士,历经千年依然如新,是真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为学有术,为师有方

钱穆曾言:“孔子生平所最重视者,在于自学与教人。”谈及好学,《孔子世家》载:“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师襄子鼓琴,力求精益求精,直至“得其为人”,体现出夫子学习时的沉浸和认真。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5)

孔子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三,其一,时常温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认为在学习传统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想法,就能够成为别人的老师,体现出温习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温习都十分必要,我们今天所谓“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便是经过科学证实的复习法,与夫子之法异曲同工。

其二,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需伴随思考,只孔杜书是做无用功。

学习中思考非常重要,《论语》百世千年不朽,而今人仍存“不思”之过,这样的错误容易使自身思想受限,困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狭缝里。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6)

其三,讷言敏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子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少说多做,多以行动彰显自己,勿谈空言,这样能提升处事效率,也可避免祸从口出。

行动时也要细心思考,做明智的决定,切勿风风火火,马马虎虎。直至今日,孔子的学习方法仍能使人受益良多。

学习内容上,孔子之学以“礼”和“仁”为核心。

《孔子世家》载,孔子幼时便经常“陈俎豆,设礼容”,可见其从小便恪礼非常。在齐国时,景公欲任孔子,被晏子以“礼”过于繁琐阻止,后夹谷之会,孔子却以礼迫使齐国归还鲁国失地。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7)

孔子提倡的“礼”或许对平民百姓来说有些繁琐,但可取之处更多。以“礼”和“仁”治国,在当时确实能使百姓更加安定平和。

孔子生逢乱世,却向往“郁郁乎文哉”的周礼,他致力于取周礼之可取,去其糟粕。

西周之礼在当时虽已崩坏,但礼的精神并没有过时,迂腐也好,古板也罢,孔子一直在坚守自己心中的理想。

这种缓慢的教化是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求的,统治者更需要法家、兵家这种能够在短暂时间内称霸的方法,而不是和平年代的礼教。所以孔子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吧。

三、和蔼温驯,诙谐风趣

“温、良、恭、俭、让”是孔子的理想追求,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可谓至善之美德,孔子对人如此,怎会让人感觉高高在上呢?

孔子对待弟子也多和蔼耐心,即使资质不如意,也会因材施教,悉心教导。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8)

据《孔子世家》载,孔子周游列国,在郑之时,有人言其“累累若丧家之狗”,他毫不介怀,大笑说“然哉!”别人说他像丧家犬,他却欣然接受,展现孔夫子的乐观旷达、诙谐风趣。

四、安贫乐道,率然有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安贫乐道”是孔子称扬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君子之志不在饭食饮水,粗茶淡饭也可以乐在其中。

对于不义之财也坚决不接受,于君子而言那荣华富贵如天上浮云一般。困于陈、蔡之时,粮绝,从者疲病不起,夫子却讲诵弦歌不衰,足见其乐天。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9)

同时,孔子无疑是个真性情的人。《宪问》中有个故事,原壤岔开腿坐着等孔子。

要知道,在着装上衣下裳的先秦时代,裤子还没有出现在中原大地上,岔开腿坐就直接将隐私部位暴露给外人,是非常粗鲁的一种行为,大致就相当于我们如今的竖中指。

荆轲在刺杀秦王失败之后,就曾岔开腿对着秦始皇大骂,以示鄙视之意。

所以原壤这种机器不礼貌的行为就惹怒了孔子,孔子骂他:“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还用拐杖敲了敲他的小腿。

这个故事展现出更加真实的孔子,原来“至圣”也会骂人,也会无可奈何地“敲打”弟子,本来高高在上的形象变得亲近许多。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10)

孔子强调“哀而不伤”,但“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子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颜渊的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他认为以后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了,哭得十分悲痛,门人劝慰时,他说“我

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

颜渊之死着实让孔子悲痛至极,高呼“天丧予!”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至深至切的师生之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高山啊,让我仰望,大路啊,让我行走。虽然不能与他同处一个时代,却非常向往啊。”

无论是孔夫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问,还是困于陈蔡却“讲诵弦歌不衰”的乐天,抑或厄而作《春秋》的坚持,都使人敬之,慕之,心向往之。

孔子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完美的人)(11)

孔子一生执着理想,历经种种挫折困苦,却始终初心不改,坚持不懈。

他是圣人,也是普通人,更像是一位旅人。匆匆忙忙,带着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波光粼粼,熠熠生辉,为后人指出一条前行的路。

结语:

孔子一生坎坷,却始终执著乐观。他学识广博,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无数后人,“温柔敦厚”的精神千百年来深入许多文人志士的骨血,他倡导的教育方式直至今日仍能使人受益。

同时他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有怒有悲,原壤无礼,颜渊早逝,这许多生活碎片都让我们看到一位真实、亲近也普通的“至圣”。

无论古人今人,便是人就有多种方面的性格。

对于孔子,我们不能只看到他“圣人”的一面,从多种角度分析思考,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孔子,让人感觉亲近的同时也更容易从他身上学习有价值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