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体现什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两者“高”的究竟是什么?

明代的文学家吴承恩在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的第五十回写了这样一首诗:“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从佛教的角度说,这也可以叫做偈语或偈言,因为这是蕴含着深刻的道法或者禅意的诗词。

也就是从这部作品开始,中国文学宝库里就多了一个成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有人将这个成语用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两个成语一个是“道”高一些、一个是“魔”高一些,似乎是有差别的,但其实不论怎么用都无所谓对错,因为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互为反义语的,使用者只需根据语境需要前置或者后置使用都行。

这句成语经常被人使用,但不见得人人都懂得其中的内涵。首先要明白成语里担当主语角色的“道”和“魔”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道”的原意是指道家修炼的水平,全称就是“道行(读音heng)”。古时候的人怎么来形容一个人修炼的水平呢?这不像现在,人们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可以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这些学历等级来区别,而是用修炼的时间来衡量。例如《白蛇传》里的白素贞,她的道行就是1200年,也就是说她在峨眉山修行的时间;而她的姐妹小青,道行则是500年,显然和白素贞不在一个能量级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体现什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

这种修行水平的衡量标准和标识方法,有时候也让人感觉颇为费解。每个修行者的悟性不同、用功程度不同、福缘不同,在相同的修行时间段内,其成就也不见得就相等。同样是修行1000年,吊儿郎当、一曝十寒、混天度日、心不在焉的,也给发一个1000年道行的毕业证?不过,这是题外话,古人已经确立了这样的考评体系,咱们就沿用吧,不用过多质疑。总而言之,咱们只要明白这个成语里的“道”原本意思是什么就行了。

“道可道,非常道”,“道”在中国文化里是最为高深莫测的一个概念,近乎于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这个成语里的“道”进一步延伸,就指的是一种积极、正义、善良、美好的状态。而经常出去降妖伏魔的一般都是道士,所以“道”也代指道士这个职业。

“魔”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佛教思想。因为佛经记载佛陀释迦摩尼在开悟正道之前,曾经遇到魔王的威胁和诱惑。“魔”的概念融入中国文化之后,逐渐变成了一些鬼怪、妖魔、精灵等象征着破坏、消极、邪恶、丑陋等力量的代名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体现什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2)

这里必须明确一点,从文字概念上来说,“道”和“魔”似乎是绝对的对立,二者之间是互不兼容、不可同时存在的。但事实上,从佛教的观点看,“佛”与“魔”是一体的,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人们所说的,人性中的善与恶是并存的,是人心里的两种不同倾向的力量,是在持续不断地斗争着的。佛也是正义、慈悲、光明、温暖的象征,所以“佛魔一体”也可以理解为“道魔一体”,两者对立而统一,不可绝对分割。

同时,也必须明白,“道”与“魔”是相对存在的,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道”,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魔”。一个很方便的例子,继续拿白素贞来说事。从法海的角度讲,法海是在替天行道、降妖除怪,所以他虽然是和尚,但也承担了道士的职责,是象征着正义的、“道”的一方,那么白素贞作为一个千年蛇精,自然就是“魔”的一方了。但从白素贞的角度看,给许仙报恩,夫妻两人恩爱有加;多行善事,从不害人,是居住地百姓心目中的慈悲观音。而法海从中作梗,屡屡加害,破坏她的家庭,拘禁她的自由,不要说是当事人白素贞,即就是旁观者,也会愤恨法海为“魔”,“道”与“魔”位置就这样对调了,而且毫无违和感是不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成语最初是阐述修炼心得的。修行者认为,魔由心生,人的修炼每前进一尺,心魔就会暴涨一丈。所以用这样的尺度之间的对比来说明,修行是一个充满了艰辛斗争和凶险的历程,修行者应该谨慎小心,步步为营,时刻警惕,克制心中容易诱发魔怔的各种欲望、情感、念头、思绪。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体现什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3)

但是对于凡俗的人(非修行者)而言,就没有必要做那么深刻的理解了,所以这句成语常常被用来描述两种力量的对立、斗争和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变动状态,所以也就有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新用法了。这种新用法也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道”是正气浩荡,符合天道人心的,所以“道”所蕴藏的能量是其他势力所不能比拟的,“道”的能量等级只需要增长一尺,“魔”就需要以十倍的能量等级来与之比拟,否则就无法和“道”分庭抗礼。显然这种说法是对“道”的赞美。

第二种说法就是,寓意不论“魔”有多么嚣张的气焰、有多么疯狂的情势,但世间万事万物总是邪不胜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所以这句成语常常被用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