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不为人知的6个秘密(冈仁波齐人生是)

冈仁波齐不为人知的6个秘密(冈仁波齐人生是)(1)

电影结束,

脑子一片空白的顺着人潮走到室外,

看着高楼大厦和车海霓虹灯,

一瞬间,悲伤涌上心头。

于是,

我拿出手机,

挨个给身边亲近的人发了信息,

“你看过《冈仁波齐》吗?我建议你来看看,真的很震撼!”

冈仁波齐不为人知的6个秘密(冈仁波齐人生是)(2)

陌生老人邀请朝圣队伍们在自己家借宿

活着,能简单就不要复杂

电影中最让我觉得感动的,不是磕长头,而是藏人们对待陌生人的信任。

在朝拜过程中,朝圣队伍遇到一个让屠夫取下红头巾,告诉小女孩走路步数太多、教育年轻人头一定要触地的“啰嗦”老爷爷。

在我们看来,这种“喜欢教育人”的,其实并不讨喜。甚至,恨不得离他远远的,永不相见。

然而,当他们拖拉机掉一颗螺丝无法前行时,老爷爷又出现了。他邀请朝圣者们到自己家去住。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想很多诸如“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邀请我到家里?是不是想对我图谋不轨?”的问题,最终得出“不去,谢谢”的结论。但藏人却是截然相反。他们很自然的接受了老人的邀请。并用“帮老人耕种”的方式来还这份情谊。

我想起陈坤在《行走的力量》书中提及的一个朋友的故事。他说:“朋友给我讲的故事,你送给藏人一件礼物,他会感动的接过来说‘谢谢’。但你给汉族人一个东西,他多半会多想。

有时候物质与文明增长的代价,可能是失去信任。

人生本来就很坎坷,何不活的简单一些?

冈仁波齐不为人知的6个秘密(冈仁波齐人生是)(3)

念经的喇嘛

生命,从开始的那一刻就不公平

“命好的做了喇嘛,我的命不好,去了远方!”这是穿越雪山时,朝圣者们朗诵的一段文字。

听起来是不是很怪异?起初我也觉得费解,直到,朝圣者到了拉萨,见到玛尼的姑父(也许是,记不清了)。

姑父是个喇嘛,与干瘦黝黑的朝圣者们站在一起,显得白胖且“上位者”气息十足。放到这的时候,电影院中响起诸如“得头大耳”等的零星谩骂。

我不是卫道士,也不讨厌“和尚”“喇嘛”。但这种强烈的阶级差异,让接受现代“人人平等”教育长大的我们,有种“恨其不争”的悲哀感。

好命的喇嘛在庙堂里念经,既靠近佛祖能得到修炼,又不用分吹日晒;命运不好的普通人却要忍受孤独、漫长、危险的朝圣路,其寻找心中的“希望”,为下一世做功德。

这种鲜明的对比,与“富二代”&“穷屌丝”,何其相像?

可那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人家会投胎!

冈仁波齐不为人知的6个秘密(冈仁波齐人生是)(4)

杨培爷爷去世后,天葬台上,喇嘛为他诵经

为什么要畏惧死亡?

代表离别与悲伤的死,汉人和藏人,有着截然相反的演绎。

汉族,如果家里有长辈或亲友过世,往往会布置灵棚,邀请唢呐戏班,轧制各色陪葬。似乎只有轰轰烈烈的大办一场,才能彰显自己的孝顺本色。但表面功夫背后,真正的悲伤有多少?

藏人,在家人长辈弥留之际或去世的第一时间,会请喇嘛念经。然后用火葬(小部分)、天葬、水葬的方式,将遗体奉献给自然。佛教认为,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藏族人认为,肉体只是去壳,家人虽然逝去,灵魂却是永存的。

一个“人死灯灭”,一个“灵魂永存”,两相比较,显然后者更容易让人接受死亡。

电影的最后,杨培爷爷最终在冈日波齐的山脚下与世长辞,在处理好他的后事以后,其他人继续围绕冈日波齐转山朝拜。他们会离开神山,回到故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和冈日波齐/杨培爷爷真正地分别。

世上没有最正确的生活方式,

不要用你眼中的“应该”当成道德绑架的筹码。

也许我们无法理解藏人的朝圣路,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被虔诚所感动。

因为,心之所向,即是信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