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

一对红、绿色的小旗,能和航天事业擦出怎样的火花?

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1)

旗面略显陈旧粗糙,旗身长约28厘米,宽19厘米,旗杆长度约40厘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有着这样一对小旗,这是1984年1月,中心执行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时,用于火箭吊装指挥的旗帜。谁都不曾想到,就是这么一副小旗子,竟先后经历过十几个指挥员、数十次任务。执行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重大任务的运载火箭,都是在这副旗子的指挥下完成卸车、转载和转运吊装等工作。

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2)

虽然这副指挥旗现已退出历史舞台,在陈列柜中静静躺着,但它们却见证了西昌航天人的成长和西昌中心发射场的建设发展历程。

时代在发展,通讯技术手段也在进步,但指挥旗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伴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的不断跃升,如今执行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已经成为常态,往往是一发火箭即将发射,另一发火箭搭载的卫星已经入场开展测试。在这样“无缝衔接”忙碌的状态下,任务现场的一对红、绿指挥旗往往格外引人注目,而正在举旗指挥的,正是身穿橙色工作服的火箭吊装指挥员。在干净利落的哨声中,他们将小红旗定位至向上状态,塔吊主钩便牵引着转运的火箭缓缓向上攀升。

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3)

孙辉是西昌发射场第12任吊装指挥员。他说:“从跟岗学习到成为吊装指挥员,不仅要熟悉设备,背记操作口令,还要熟练掌握旗语和手势,我足足用了一年时间。”

在孙辉心中,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的工作。从一级级火箭上塔到卫星上箭,都需要依靠一个个准确的口令和旗语,准确指挥团队协作完成,不容许出现一丁点的失误。

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4)

孙辉的师傅林国建,是西昌发射场第一个由操作手担任指挥员岗位的航天人。

“当初指挥旗交到我手上时,我认为这不仅是指挥权的交接,更是荣誉的传递,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回忆当年交接时的场景,林国建感慨万千。

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5)

工作中的林国建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为了确保吊装精准,他早已练就了从13米高空把筷子吊入瓶内的硬功夫。这些年,他更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新一代的航天人。他教导新同志必须将专业技术学好,因为航天事业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只有把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包括发射流程都掌握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稳扎稳打。

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在火箭吊装指挥员新老交替之际,老一辈的指挥员都会给新任的指挥员讲述展览馆中这副指挥旗的故事。

“这是一面旗子,更是一面旗帜,它指向哪儿,桁吊就开向哪儿。”林国建表示,在一次次火箭吊装中,指挥旗见证着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映照着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初心使命。

牢记初心使命举旗铸魂(初心使命的旗帜)(7)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黄国畅、胡煦劼、吴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